青年公社目录

第330章 全部入场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安王决定给这些被人蒙骗的百姓上上课,“各位百姓,朝廷各项用度来自于国库,而国库的收入来自于税收,丁税、田赋、商税、盐税等等,你们各位应该都要缴税吧,可这些读书人不用!
    从前定下免税的制度是为了鼓励读书人科举入仕为朝廷为百姓效力,可多年发展下来,却发现这项政策成了某些贪得无厌之辈大肆敛财的便利。
    在场各位京城百姓虽然家中未必有地,但肯定听说过有些人家交不起赋税,被逼无奈只能将田地卖给某某老爷,然后再租种回来,或者出些钱将田地挂在某位老爷名下,那样就不用给朝廷纳税了。
    这些老爷们为什么要这么办呢?因为从前他们有特权,他们名下田地再多也不用纳税!你们可能会说,这又与你们有什么关系?
    但实际上呢,朝廷税收不足就会导致国库空虚,养不起军队,修不了城墙,挖不了河,修不了官道,雇不起差役。
    那怎么办呢?加大征税力度!不说别的,只说最简单的田赋,历朝历代,田赋的税率都是在逐渐加重的,比如立朝时每亩只交一钱,几十年后可能就要涨到二钱。
    受苦的还是我们这些需要纳税的普通百姓,这些有功名在身的老爷们呢,没有丝毫影响,他们只会在百姓被逼得卖房子卖地时趁机压价收购。
    可能有人会告诉你们,这是朝廷太腐败了,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挥霍了。不可否认朝廷中确实有贪官污吏,但涨税最大的原因确是许多田地都流入了这些老爷们的名下。
    朝廷可以征税的田地少了,可朝廷所需的赋税总额并没有少,那每亩地所分摊的税银就多了。百姓交不起税,又要被迫卖田地,长此以往,就是个恶循环,穷者逾穷,富者逾富。
    到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国库空虚,百姓贫困,你们年年辛苦劳作的收获都去了哪儿呢?都去了这些蛀虫的腰包,供应了他们奢华无度的生活。
    如今,各位普通百姓,你们还觉得朝廷对他们征税不对吗?况且朝廷仍然保留了他们一部分特权,只要土地不超限额仍然无需纳税,可偏偏有人贪得无厌!
    而且从早就在这儿的百姓应该也看到了,大部分的举子已经入场了,只有这几百人还在拿弃考来要挟朝廷继续给他们全部免税,你们觉得朝廷应该对他们妥协吗?”
    安王说话的时候有几个举子想要打断他被兵丁们制止了,王爷说话时有你插话的份儿吗?
    安王话说完,百姓的心态变了,虽然听得不是十分明白,但有一点儿听懂了,在这些读书人身上免除的税银,最后是要从自己身上补齐的,刀割在自己身上就疼了。
    百姓的情绪又激动起来,不过这次是对着这些读书人的。
    “不要脸!贪得无厌!”
    “朝廷不是还给你们免了一部分吗?闹什么?咋这么贪心呢?”
    “合着是我们这些穷人替这些读书人纳税,养着他们呢?还在我们面前趾高气昂的。”
    ……
    安王看着这些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轻易就改变立场的百姓不知是该欣慰还是头疼,以后等国力强盛了,是不是该让普通百姓多读点儿书?
    “好了,好了,他们大多也不过是一时转不过弯罢了。众位百姓既然已经知道事情原因,就去各忙各的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安王劝道,不去忙生计,在这儿干看什么热闹。
    “我们这就走,王爷大人,你可不能答应他们啊!”
    “就是,不能让这些不要脸的再占我们这些穷苦百姓的便宜。”
    “王爷,这一个个贪得无厌的,不考就不考呗,考上也是大贪官啊!”
    “就在之前进场的那些老爷里考呗,他们不贪心,肯定不欺负穷百姓。”
    ……
    “你们放心,朝廷自有道理,陛下的圣旨断无随意更改的道理,各位先散去吧。”安王劝慰道。
    等百姓们都散去,场中只剩下了几百个脸色难看的举子,有尴尬的、有愤怒的、有害怕的、有心虚的,有些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
    安王看着他们冷笑了一声,一摆手,一个亲兵忙将椅子搬了过来,安王姿态闲适的坐了下去,另一名亲兵倒了杯茶过来递给安王。
    安王慢悠悠地小口饮茶,一边抬眼观察着众人,良久才放下茶杯问道:“你们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不过本王先告诉你们,这新税法势在必行,断无更改的可能性。”
    此时那些举子们心中万分纠结,他们说得大义凛然,弃考只是为了读书人的尊严,可说白了不就是为了那点儿利益吗?如今被安王十分不客气的在外人面前点明了,难免脸上有些挂不住。
    况且安王说明了他们的诉求决不会成功,那他们自然要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答案,入场考试。可是谁也不想第一个说出来做出来,也怕此时要入场已经晚了,以至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碍于面子僵在了那儿。
    安王坐在那儿看了半晌儿,最后还是决定给他们个台阶,“圣人说读书人当有‘四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亚圣说读书人当追求‘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这才应该是读书人的追求!你们呢,自诩为圣人门徒,追求的是什么?
    大道理本王不讲了,相信你们都知道,毕竟写起策论来动辄千言,洋洋洒洒的。
    说个最现实的问题,你们仔细想想,是纳税损失大,还是丢了功名损失大?你们弃考损失的是朝廷还是你们自己?
    你们寒窗苦读多年,一朝放弃可会后悔?家中殷殷期盼的父母妻儿是否会失望?你们考功名是为了捞银子置地?还是为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本王给你们一刻钟的时间好好想想,想明白的入场考试,想不明白的本王不强求,但朝廷王法不能虚设,无故弃考的罪要领受。”
    众位举子没有想不开的,半刻钟不到就排队站好等着入场了。
    安王看看边上停着的马车,夫妻两个隔着几百人相视一笑。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