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 74章 大婚2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林言带着兄弟们在门口堵门,安王等人欲向府内闯去,却被牢牢拦住,安王带人左奔右闯,林言带人东拦西挡,两方人马闹成一团,笑声不止。
    闹了一会儿,众人分开,安王向林言行了礼:“兄长,妹婿带人前来迎娶,还望兄长通融一二。”
    林言笑咪咪地说道:“今日安王殿下前来迎亲,下官等人也不难为殿下,请殿下对上三个对联即可。”
    (对联都是从对联故事书上找的,是古人留下的,这里借用一下)
    安王一拱手,“多谢兄长高抬贵手,请各位出题。”
    因为不知道安王等人水平如何,第一联自然要出个简单一点儿的,于是林越开口出了一联:“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安王张口就来:“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围观众人一片喝彩。
    看来安王不是单纯的武夫,肚里还是有些墨水的,于是林清又开口出了一联:“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安王仍然没有犹豫:“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林言一挑眉:这妹夫可以啊!于是他亲自开口出了一联:“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安王这次没能张口就来,思考了一下,转头看到轿上的凤凰,略一思索有了下联:“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说完向林言拱了拱手,浅施一礼。
    这下联不但对的工整,还符合当前的场景,赢得喝彩声一片。林言含笑带人让开大门,将安王等人迎进了府内。
    在安王出发前来迎亲的时候,宣平也早已起身,在母亲的陪伴下前往祠堂祭拜蓝氏先祖。
    长公主带着女儿来到祠堂,诚恳地上了香,跪在地上向蓝氏先祖祈祷,今日宣平就要出嫁了,希望祖先们在天之灵可以保佑蓝家最后这棵独苗,婚后与夫君相濡以沫、永结同心、白头到老,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祭拜完毕,长公主和宣平回到她的院子,此时屋内已有亲近的宾客到了,长公主请来为宣平上妆和梳头的人也已经来了。
    大多数人家都是由母亲或祖母亲自给女孩上妆梳头的,但长公主自觉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缺憾,幼年失去父母、成婚后多年不孕、夫妇失和以致和离,实在不希望女儿也承受这些。
    至于林老太太,她的一生也不算多好,而且性格处事都有问题,长公主可不希望女儿与她一般面对夫君性格软弱,管不住夫君也压不住妾侍。
    所以长公主请了荣阳大长公主来给宣平梳头,荣阳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姑,先帝那一代的嫡长女。今年六十六岁了,老太太一生顺遂的很,谁都得夸她有福气。
    她那一代五个公主,四个远嫁和亲了,只有她嫁入了勋贵之家,留在了京城。与驸马一生和睦,生了两儿一女,都已婚配,皆是美满之家,大长公主如今已经有了几个第四代的重孙了。
    大长公主岁数大了,上妆就有些费劲了,于是负责给宣平上妆的是林轩的妻子楚氏。
    楚氏生在书香世家,家庭和睦,祖父母、父母俱全,上有兄、姐,下有弟、妹,嫁入林家后第二年就生了一对龙凤胎,也是有福之人。
    长公主和宣平进去后,先向大长公主行了礼,大长公主拉着宣平的手对长公主感慨道:“一转眼这丫头也这么大了,从前敏仪你抱着她,只有那么一点儿大,如今就要嫁人了,时间过得这么快啊。”
    “今日还得劳烦姑母您了,您给她梳梳头,让她也沾沾您的福气。”长公主笑容满面地说道。
    “放心,我们宝儿生来就是有福气的,日后一定幸福美满。”大长公主牵着宣平到梳妆台前坐下,“来,丫头啊,你坐下,老太太给你梳头。”
    宣平起来后并没有仔细梳发髻,只用几支发簪将头发固定在头上,大长公主取下发簪,一头乌黑柔顺的头发就倾泄下来,大长公主接过墨香递过的玉梳,从额头前一直梳到头发发尾,慢慢地轻轻地梳着。
    大长公主边梳边说着吉祥话:“一梳举案齐眉,幸福安康。二梳生活无忧,平安喜乐。三梳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大长公主念着吉祥话将全部头发都梳到了,然后就是楚氏接手为宣平盘起发髻。
    发髻盘完还没有妆饰,就有几个小丫鬟用托盘盛着小碗的鸡汤面进来,大婚的这天,男方家迎亲前要吃饺子,寓意平安圆满;女方家要吃面,寓意子孙绵长,幸福长久。自己家人和宾客们每人都要吃。
    长公主她们吃完了面,就有丫鬟前来回禀,安王殿下已经来到门前了,大公子带人正把他们拦在门口呢。
    长公主赶紧起身,又嘱咐了宣平几句,就和在座的几位长辈一起去往前院了,屋里只剩同辈的几个嫂子姐妹和好闺蜜陪着宣平。
    楚氏接着给宣平上妆,先用茉莉花种子和珍珠混合磨成的细粉薄薄地敷了一层,然后再修饰细节,整体底妆上好了,再开始细致的描眉画眼。
    其间几个十三四岁的小丫鬟来往穿梭报信:“安王殿下往门里递了许多金叶子,大少爷已经打开门了,正要给安王殿下出对子呢。”
    “越少爷和清少爷分别出了一个对子,安王殿下不假思索就对出来了。”
    “大少爷出了个对子,好像有些难,安王殿下没对出来。”
    “对出来了,安王殿下只耽误了一会儿就对出来了,大少爷请安王殿下进来了。”
    小丫鬟们还将那三副对联给背出来了,屋内众人都感叹本以为只是一介武夫的安王殿下竟然文才出众,并打趣道:“还是宣平慧眼识珠啊。”
    宣平抿嘴笑了笑,没有说话。
    小丫鬟们继续来往汇报:“安王殿下去正堂拜见长公主和相爷了。”
    “安王殿下他们已经入席吃酒了。”在宣朝,男方来接亲时,女方要置办酒席请女婿和伴郎、随侍们吃一顿饭,酒是必上的,但一般只喝一两杯应应景。女方家陪客的也不会劝酒,毕竟若吃醉了影响了后面的婚礼就不好了。
    随着小丫鬟一句句汇报,宣平脸上的妆也完成了。
    宣平的脸型不是时下京城流行的小巧瓜子脸,而是如满月般的圆脸,狭长的细眉,楚氏在她的眉间还画了很小的一朵红色牡丹花,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眼尾微微上翘,自带一抹红痕,秀气的鼻子,唇形丰满优美的小嘴,并不是倾国倾城的长相,带着几分清丽,又透着端庄大方的气质。
    这时小丫鬟们前来禀报,安王殿下已经用好饭了,浩浩荡荡的一队人正向着郡主的院子走来。
    屋里的几个姐妹们忙跑到院子里堵门,势必不能让安王轻松地接走宣平。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