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24章 天上下刀子?!李三郎:天下皆

时间:2024-04-16作者:妖怪不好吃

    第224章天上下刀子?!李三郎:天下皆反!安禄山亦不会反!
    ‘三郎?’
    武曌一语话音方落。
    李二与小野鸡(李治)都是下意识偏头看向武曌,眉宇间透着疑惑询问。
    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古氏三通按摩法的武曌,在李二这父子两人的注视下,不由是感到腿脚一软,但依旧是提足了气,开口说道。
    “三郎就是李隆基,我儿李旦第三子。”
    ‘李旦。’
    李二死的早,他当然是不知道李旦这小子是谁。
    同样,小野鸡也不知道。
    毕竟在小野鸡的时空,他这会的进度连武则天封后都没到,李旦也还没有出生。
    “此子天生聪慧,颇具帝王英气。”
    “我曾言,天下倘若交予此子手中,必可四海安定,是为太平天子。”
    武曌言语至此,眉头微皱着。
    她同样有着疑惑,为什么关键词会是李隆基,虽然她很宠爱这个孙子,但是皇位怎么轮都不应该轮到他头上才对。
    “敢问仙师,三郎可登基为帝。”
    面对这个七十老妪的问题,季伯鹰高低卖了个面子。
    “嗯。”
    微微颔首。
    得到仙师确认之后,武曌神情先是一愣,接着坦然,脸上露出了笑意。
    她近些年,在政权稳固之后,娱乐活动就多了。
    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一心扑在了怎么和男宠happy这件事上,但是每到午夜梦回之际,这个牛叉的女人总是会想到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江山未来,该当如何,要谁来接自己的班?
    儿子?侄子?
    这天下是应该继续她创立的武周,还是恢复李唐。
    不过从武曌方才脸上这一抹笑意来看,从武曌的内心深处来说,她还是倾向归国李唐。
    并且。
    历史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武曌晚年,重立李显为太子,并且大概率是故意纵容了神龙政变的发生,不然就以武曌的犀利手段,绝不可能那般轻易被搞下台。
    尤其是在武曌临死之前,亲自拟定遗诏,于遗诏中主动要求省去帝号,并且以大唐高宗皇后之身份,选择与高宗合葬。
    终究,武曌没有选择自己成为王朝,而是依旧成了王朝的女人。
    爽完一把就撤,顺便送娘家一个灭族大礼包(生产者:李隆基)。
    “既然李隆基为我大唐英才之君,那又为何会出现安史之乱?”
    “这安禄山又是何人?”
    “安史之乱与宦官弑君之间又有着什么联系?”
    李二眉头紧蹙着,下意识的一连串的发问。
    此刻的他,心中实在是有着太多想要弄清楚的疑问。
    “小唐啊,你这超支了。”
    一旁坐着的老朱,笑呵呵的温馨提醒着。
    老朱脸上洋溢着优越感,毕竟他问问题,那是不需要任何代价的,想怎么问就怎么问。
    而李二不同,有严格的数量限制。
    这就像是你好不容易氪金才买到一件装备,结果对面走来一个全身满神器的调数据挂比,并微笑着对你发送了一个嘲讽的表情包。
    “与你何干!”
    李二再也忍不了了,一声怒喝,直接怼了回去。
    周身更是怒气四散,看李二这架势,俨然是要当场跟老朱干一架的势头。
    刹那间,台下。
    这帮座位上的大明天子储君们,都是被这喝声瞬间一愣,顷刻沉默了。
    接着,片刻之后。
    有一个算一个,就连猪头堡都是跟风,齐刷刷的站了起来,目光都是阴沉的注视着李二。
    胆敢在大明的地界跟大明太祖爷发飙,莫说你是大唐李二,就算是秦始皇,就算是轩辕黄帝来了这,那也得老老实实的盘着。
    大明姓朱的,就是这么社会!
    “父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小野鸡挪步在李二身侧,脸色发白,放低声音说着。
    毕竟。
    这在场姓朱的加起来几十号人,真要闹得打起来,他一家三口铁定完犊子。
    尤其是他李治,不善武力啊。
    “反了天?”
    正当整个主堂的气氛凝重之际,一道略带冷意的声音响起。
    同时。
    刹那之间,呼…!
    火风之音乍起。
    只见在这主堂上空丈高之处,有着一个一米方圆的火球凭空凝聚出现。
    火球汹汹燃烧着,炽热的高温降临整个主堂,让每一个人都是瞬间热汗淋漓,湿了身。
    在这火球压迫之下,所有人的脸色,骤然大变。
    “兄长息怒,兄长息怒。”
    见状,老朱连忙开口。
    眼角瞥了眼半空火球,不由抽了抽,太尼玛吓人了。
    接着,目光狠狠瞪向这些站起来的大明众天子储君。
    “都给咱坐下!一个个胆大包天!竟敢在兄长面前闹事!”
    “坐下!”
    其实在火球出现的那一个瞬间,这帮大明天子就已经怂了,纷纷是缩着脖子坐了回去。
    “我再说一遍。”
    “入了我的学,你们不再是天子,不再是皇帝,你们只有学员这一个身份。”
    季伯鹰目光掠过这帮座位上的朱家子孙。
    “往后,谁要是敢再在课堂上闹事。”
    话音方落。
    咻!
    一道惊耳破风之音乍起。
    所有人都是惊的一愣,再注目望去,不由都是瞳孔猛缩。
    只见在这讲台之前,赫然是有着一把半人高的大号西瓜刀,这刀从这醉仙楼的天窗落下,直挺挺的落在了讲台前沿。
    “这把刀,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咯噔。
    众人听的都是心头一怔。
    妈耶,天上真的会下刀子,太可怕了!
    “是!”
    座位上的这帮天子储君,一个个都是腰板一挺,无不是看的双鬓冷汗直流,他们可不想脑袋顶着把大砍刀回去。
    稍微整顿了下课堂纪律,季伯鹰收回目光,转而看向一旁的李二。
    不得不说,天策上将就是天策上将。
    从刚才到现在,除却天上下刀子的这一幕之外,李二甚至连眼皮都没有眨一下,俨然是根本不惧一家三口单挑朱家全族。
    能不能打赢另说,气场不能输。
    “恳请仙师解惑!”
    李二神色恭敬,再次行礼。
    此时,就连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仔细看合同的赵大,这会都是抬起头,注目着仙师所在。
    赵大,在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仙师可以给大唐的李世民解惑,那是否可以为自己解惑,李世民想知道大唐后世之事,他赵匡胤同样也想知道自己的大宋后世如何。
    比如,是否收回了燕云十六州。
    “我为什么要给你解惑。”
    季伯鹰淡淡看着李二,留了个反问句。
    一而再,再而三,倘若是这样无节制的回答李二的问题,那大家都是有样学样,一个个都习惯了白嫖,往后这生意究竟还做不做了。
    李二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后。
    “仙师若为世民解惑,世民可讲述三件初唐宫廷密辛!”
    以大唐天可汗的智慧,早已深知,在这位仙师的这里,知识就是价值,八卦同样也是。
    话音落。
    老朱、阿标、老朱棣等等大明吃瓜天子储君,眼睛都瞬间亮了。
    初唐密辛,有点意思。
    而赵大则是听的眉头锁了起来,面露难色,心想李二你是不是脑子有点问题,要不要开局就玩这么大?这让我怎么跟!
    赵大在脑海中飞快思索,他这宋初宫廷密辛又有多少,折算下来能换几个问题。
    “成交。”
    二字落定的刹那。
    季伯鹰扫了眼李二一家三口。
    「通晓」。
    顷刻间,季伯鹰将安史之乱的本末过程,大致都给李二灌了一遍。
    当然,这个内容很粗略且杂,毕竟季伯鹰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去编排信息。
    李二一家三口,顿时眉头紧锁,以最快的时间消耗着脑海中出现的这些内容。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又因为这是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发动的一场叛乱,故而史载称之为‘安史之乱’。
    “为何会如此。”
    在大致得知安史之乱的本末之后,李二心中更是充满了疑惑。
    没有立刻回答,季伯鹰在这讲台中心太师椅缓缓坐下。
    顺手一抓,地上的那把半人高的超大号西瓜刀便是落在手中,一边打量着泛着光的刀身,一边淡淡开口。
    “李隆基登位之初,拨乱反正,励精图治,任用贤明,体恤百姓,创下开元之盛世,若是他能够死在六十岁,其名之盛,古今可与其比肩者,断然不会超过五指之数。”
    “只可惜,人老便昏聩,只听自己想听的。”
    “故而,这才有了安禄山,有了安史之乱。”
    “你可以这样大致理解其中原委,安史之乱的最大助推者,就是李隆基。”
    “李隆基亲手开创了大唐的巅峰盛世,亦是亲手终结了大唐的鸿鹄国运。”
    “胜也明皇,败也明皇。”
    一字一句之下的同时,季伯鹰简单回顾了一拨唐玄宗时期的数十载大事记。
    从历史长河的角度俯瞰,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做大,皆是李隆基一手促之,典型属于自己给自己埋雷的那种。
    若非李隆基是大唐天子,很多人都会以为李隆基是安禄山的细作,要不就是被安胖子洗脑了。
    须知,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天下名将云集于世。
    如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程千里等,但凡列出名字的,每个都是当世威名赫赫之辈,并且大唐还有数十万精锐军队。
    玄宗时期的大唐,论财力、论战力、论国力,哪一样都丝毫不逊色于太宗。
    可安禄山就在这么艰难卓绝的恶劣条件下,安胖子最终还是崛起了,并且仅仅只是用七个月时间,从范阳起兵,进而攻陷长安、洛阳两京,将这个傲立于东方的大唐帝国打的一败涂地。
    安胖子向全世界证明了,不要瞧不起胖子,长得一身膘,敢把皇帝削!
    而复盘望去,若是没有李隆基,一个安胖子根本翻不出如此大浪。
    当年,李隆基还是个明君的时候,为了加强朝廷对边疆区域的控制、巩固边防和统理异族,于开元十年在边地设立了十个兵镇。
    这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并且这十镇之使,不仅手中握有实打实的军权,更是握有当地的财权和行政之权,三权合一,妥妥的土皇帝。
    在李隆基的一手扶持之下,天宝末年的安禄山一人便是兼领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麾下兵马激增至二十万,同时还领了陇右群牧等都使兼总监。
    这个牧监的官位很好理解,整个陇右牧场之地,他安禄山最大,直接把陇右牧场的国家军马变成了私人武装。
    安禄山半夜笑醒的时候,必然会大声高呼:吾皇大气!
    除却无条件的扶持之外,还有着李隆基对安禄山的绝对信任。
    从安禄山大力发展私人武装开始,十数年之间,有着数不清的人在李隆基面前告状,甚至连平头百姓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
    可李隆基就是打死不信,说破天都没用,甚至把告密安禄山要造反的人捆绑起来交给安禄山处置。
    好家伙,掩耳盗铃做到这份上,也实在是没谁了。
    就是在李隆基这么一番骚操作下,安胖子迅速崛起,要兵有兵,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马子有马子,剩下的就是搞事了。
    安胖子一手掀起了安史之乱,将国运正隆的大唐,直接送往了通向末日的快车道。
    至于其中更加具体的一些内容,尤其是关于安禄山造反之后,李隆基在军事上的各种骚操作,季伯鹰觉得没有必要当众再和李二说一遍。
    更何况。
    唐为宋明之前。
    在场之人,不管是大明一众天子储君还是赵大,都是知道这些,只有李二一家三口不知道,实在是没有再去当场复述一遍的必要,直接以「通晓」功能,把该告诉李二一家三口的,一股脑都灌了进去。
    拒绝灌水,从你我做起。
    「通晓」功能——起点脱水专用,狗系统,就是牛。
    “再具体的,你们自己问李隆基。”
    毕竟,能够说的都是一些走向上的大事,其中的细节问题,尤其是个人抉择问题,这得问本人才知道。
    比如,李隆基为什么要无脑相信安禄山,这个问题,只有李隆基自己能回答。
    季伯鹰平静注视着李二一家三口。
    清晰得见,李二一家三口在通晓李隆基的所作所为之后,脸色都是极其阴沉了起来,尤其是李二,那一张老脸,已经黑的不成模样。
    想他大唐以武立国,自己又是一代军神,竟然会被一个死胖子给掀了国运。
    “仙师,此次可否带上我?”
    老朱棣鼓起勇气率先开口了。
    先前赵大的瓜,他没有实地吃上,这一次李二的瓜,他不想再错过了。
    好歹,他也是个大明太宗,从庙号上来看,他和李二是平级啊。
    虽然有身临其境的幻境,但是在老朱棣看来,幻境再怎么真实,那也不如现场看啊,毕竟现场是正儿八经可以把血飙脸上。
    “还有我。”
    朱老四连忙开口跟上。
    “俺也一样!”
    小朱四生怕落后,急声开口。
    季伯鹰瞥了眼三个朱棣,目光又是看向座位上的赵大,这会赵大已经是把手里的合同放下了,显然是已经做好了吃瓜的准备。
    从一个瓜农变成吃瓜人,身份转变之快,让赵大颇为有些难以适应。
    “嗯。”
    “都去。”
    季伯鹰没有拒绝三个朱棣。
    毕竟,朱棣好歹也是永乐大帝,就华夏历史地位而言,倒也不逊色别人多少。
    “阿标。”
    接着,季伯鹰目光看向朱标。
    阿标点了点头,极为熟稔。
    “仙师放心,我会维持好秩序。”
    “嗯。”
    微微颔首。
    正当季伯鹰准备开启时空穿梭之际,李二骤然开口打断。
    季伯鹰眉头一皱,看向李二。
    李二深吸一口气,抱拳施礼。
    “仙师,可否借刀一用。”
    话音落。
    众人的目光都是看向脸色阴沉的李二,又是看向仙师太师椅旁搁着的这把超大号西瓜刀,望着那泛光刀刃,皆是不由的为李隆基默哀了起来。
    【时空快递:李隆基先生您好,您祖爷爷为您定制的超大号西瓜刀已发货,请当面签收】
    “可。”
    这是李二和李隆基的家事,季伯鹰不打算干涉。
    意念而动,反重力之下,这半人高的大号西瓜刀飞旋而起,精准落在了李二手中。
    不愧武人出身,李二接刀挥了挥,呼呼之音乍起。
    这一幕,看的身侧的李治小野鸡皱起了眉头,小野鸡在思考自己该用什么武器比较好,毕竟他不善武力。
    唰。
    随着仙师一念,老朱、老朱棣、朱老四、小朱四、李二一家三口以及赵大,都是从这主堂之地消失。
    同时,这主堂之中,36D全息投影开启。
    ………………………………
    天宝时空。
    天宝十三载,华清宫。
    整片宫宇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
    此宫,是唐玄宗带着杨玉环每年十月必去的骊宫别苑,避寒养身,岁末方归。
    因为宫内以温泉养身著名,这华清宫又名华清池。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搁千年之后,进去看一眼这几个土坑澡堂子得一张红爷爷。
    啊呸!
    华清宫东区,梨园。
    梨园之地,一方精致楼阁,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的地方。
    李隆基擅长音律,杨玉环精于曼舞,《霓裳羽衣曲舞》惊艳了数个时代,若李三郎非天子,那就是绝佳的老才子配俏佳人。
    《旧唐书·礼乐志》载:唐玄宗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曰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
    冷知识:后世称演员曰梨园弟子,剧场曰梨园,最初本源皆来于此。
    此时,梨园楼阁之内,欢声笑语,弦乐不断。
    “好!”
    “跳的好!”
    在这阁内首席之上,老年斑初现的俊武老头与丰腴女子共坐在一把金椅之上,案前摆着美酒佳肴,珍果荔枝。
    此刻的老头很兴奋,女子也同样很高兴,一颦一笑,百媚娇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而在这阁楼居中之处,有着一个体型极其肥胖的超级大胖子,正在起舞。
    拍手叫好的是李隆基,百媚女子是杨玉环,这阁楼中跳舞的自然就是安禄山。
    从安禄山的体型来看,明明应该是连走路都很困难才对,可结果却是,腾、踏、跳、跃,甚至是原地脚尖旋转等高难度动作,安禄山做起来竟然都丝毫不含糊,庞大的身躯就像是一个陀螺,转的虎虎生风,简直是人类运动学上的神迹。
    史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唐代一斤约为680克,折算一下,把安禄山的体重换算到现在的计量单位,那就是400多斤。
    试想一下,一个满脸大胡子,四百多斤的超级胖子在你面前跳转圈芭蕾,那场景,那画面,简直酸爽。
    “玉环,杨国忠非说安禄山要反,说安禄山不敢应召入京。”
    “你看,朕一道旨意,安禄山这不是就来了,谣言不攻自破,何来造反之说。”
    “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反朕,安禄山也绝对不会反。”
    “朕登基三十余载,这双眼岂能不辨忠奸?!”
    一边看着安禄山的曼妙舞步,李隆基笑呵呵的抚须,脸上写满了自信。
    “禄儿一心为国,陛下这些年对他又是恩典如山,何来反意,又为何而反。”
    “兄长为国之丞相,不过是忧虑太多,等过些年边镇安稳了,陛下可调禄儿进京为官,与兄长处久了也就无恙了。”
    杨玉环微笑着看向安禄山,还不忘加大声音。
    “禄儿,待你今日舞闭,母妃再为你沐浴。”
    望着台下这个正在螺旋起舞,重达四百斤,年龄比自己整整大了十六岁的好大儿,杨荔枝眼里满是母性宠溺。
    当年安禄山拜杨玉环为干娘的时候,杨玉环就亲自为安禄山‘洗三’,简直炸裂。
    或许,这就是无子杨玉环的另类母爱。
    (https://www.yqwxw.cc/html/43773/43773086/10100788.html)
    www.yqwxw.cc。m.yqwxw.cc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