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0章 陈仓日报

时间:2024-04-08作者:画凌烟

    第30章陈仓日报
    “围田如何了?”杨仪问了一句。
    “杨长史请跟我来。”法季大声说道。
    杨仪跟着法季一路穿过阡陌,灰尘扑扑地抵达了一处屯田的城寨围栏。
    这一带屯田的不多见,托运木材的随处可见。
    “杨长史,此去数里,都已经设立了栅栏。”法季指着前面的方向说道,“但下官觉得,还得修建围墙才行,否则魏军骑兵前来,可以下马拒栏后,乘虚而入,尤其是栅栏跨度大之后,我军不可能做到严密防守。”
    “围墙夯土修建太慢,跟不上开田,目前只能先用栅栏围着,在栅栏外挖坑,用挖出来的土,堆积一层六尺高的土堆,这样算三层防御了,魏军的骑兵进不来,围墙之后再说。”
    “喏。”
    杨仪又看了看法季给上来的文书,一厚堆纸,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
    杨仪看得很快,一目十行,但却能快速地记下里面的关键信息。
    “你围田的进程太慢了,现在开田日渐快起来,魏军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做的事,必然有骑兵到来。”
    “田开得太多,相当于一座大城了,确实需要时间!”
    “我们没有时间!”
    “我知道了,我会再加快!”法季说道。
    “你不是很想升迁么,现在就是机会,现在要围一座城出来,只要你能围出来,完成这件事,这座城的守将就是伱,这座城可是接下来我大汉收复关中的核心要垒。”
    杨仪自然没有这个人事任免权,但如果法季真的出色地完成了斜水以东的屯田防御事务,诸葛亮也是不会吝啬给这个职位的。
    实际上,现在都看得出来,斜水以东和斜水以西,法季和李衡,处于竞争关系。
    法季虽然只是将作校尉,但因为他的身份特殊,很多人都会配合他。
    汉军的不少精锐,此时也驻扎在斜水以东。
    并且此处以军屯为主,效率极高。
    最大的问题就是暴露在魏军的兵锋之下,要一边围田,一边防御魏军。
    虽说有精锐驻扎,但围田的时候,范围极广,防御并不简单。
    至于李衡,一个新人,借助几项功劳,得到了陈仓县令的官职。
    表面看起来是光杆县令,但却有了费祎的直接支持,这表明了诸葛亮对他的态度:给机会证明自己。
    李衡自己也清楚这一点。
    在他看来,现在杨仪比费祎风光,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费祎的地位,普遍认为费祎没有杨仪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高。
    但实际上,李衡知道,费祎在诸葛亮心中是指定的接班人之一,杨仪不是。
    诸葛亮对心目中的继承人人选是保密的。
    诸葛亮起初安排杨仪协助自己,后来费祎插手了进来,应该也是诸葛亮心理变化之一。
    话说杨仪在视察完法季的地盘之后,就渡了斜水,朝李衡的陈仓县赶去。
    此时,李衡的陈仓造纸所已经全面启动起来。
    他找了五十个人到造纸所干活,这五十个人不用种地,每天有粮食补贴,足够一家人吃。
    这算是陈仓县分工协助的开始。
    至于其他人,就会辛苦很多,除了种地,还要开路、开矿、开渠,自己动手搭建房屋。
    等杨仪到的时候,没有发现李亨,倒是看见了薛良。
    他问道:“你们李县令呢?”
    “回杨长史的话,李县令今日不在。”
    “他去何处了?”
    “说是去前面山里去查看树去了。”
    杨仪叹了口气,说道:“他一个县令,跑去山里查看什么树,做事主次不分!”
    随即,他看向薛良,问道:“董宏人呢?”
    “跟李县令一起去了。”
    “瞎闹!”杨仪面色一沉,随即又问道,“田开得如何了?”
    “在陆续开,具体开了多少,草民不知。”
    “你带我去看看。”
    “我吗?”
    “对!就是你!”
    “是是,杨长史这边请。”薛良有些紧张,他现在也算是吏员了,有编制,可是他毕竟才做没多长时间,心态还停留在普通百姓的时候。
    杨仪跟着薛良一路走过去,他看见整齐笔直的道路,这些道路明显都是人工处理过的,草都除掉了。
    道路两边是一块块方形的水田,水是从前面那条小渠引过来的。
    周围还能看到不少人用推车推着水桶,往自己田里走。
    杨仪问道:“那些推车从何而来?”
    “是陈仓县制造所制作的。”
    “陈仓县制造所?”杨仪愣了一下,“这是个什么地方?”
    “是专门制作县里的农具的地方,本县开设之初,李县令吸引了一批百姓过来,从百姓中挑选了手工不错的人组成了制造所。”
    “俗气的称谓!”杨仪冷哼了一声,继续往前走,“犁也是那里制作的?”
    “是的。”
    这时,杨仪突然看见前面的大树下围了很多人。
    “那是在作甚?”杨仪立刻警惕起来,“为何突然围了那么多人,是要聚众……”
    “杨长史不要误会,那是说书先生在讲故事。”
    “讲故事?”
    “是的。”薛良话音刚落,树下传来欢呼声和掌声。
    “他们这是干什么?”
    薛良说道:“故事讲完了。”
    不等杨仪说什么,那些大树下的人已经散了,有一些人走过来,脸上带着享受的表情,很开心。
    杨仪还是第一次看到在田里种田的庄稼汉们,脸上浮现出如此放松且开心的表情。
    杨仪又问道:“他们这是去哪儿?”
    “去田里,还有很多水要运过去呢。”
    “为什么这么高兴?”
    “因为听完故事了,每天听故事,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听完后,种田更加有力气,以前一天推十桶水,自从故事会开始后,一天二十桶水不在话下,锄草也更快。”
    薛良像一个讲解员一样说着。
    “这是为何?”杨仪惊讶道。
    “杨长史恕罪,我也不知道,都是李县令操办的,他说适当的放松,精彩的故事,能让人心情愉悦,人的心情愉悦后,做事更快。”
    杨仪冷笑道:“此为妄言!”
    “是真的。”
    “说书先生哪里来的那么多故事?”
    “李县令准备的,让人抄录在报纸上。”
    “报纸又是何物?”
    “就是《陈仓日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