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5章 朱老四终见密旨,方孝孺牵连十族

时间:2024-03-19作者:两广总督

    第25章  朱老四终见密旨,方孝孺牵连十族
    “这是大哥的牌位?”
    太庙中,朱棣站在杨轩身旁,看着面前朱标的牌位,道。
    杨轩没有出声,其意思不言而喻。
    这时,朱棣忽然对着朱标的牌位跪了下来。
    “大哥,我对不起你。”
    “可我不想死,我想活。”
    他说道,是道歉,也是对自己发动靖难之役的解释。
    随后,他重重的磕了三个头。
    接着,看向杨轩:“一定要这么做吗?”
    他意有所指的问。
    杨轩沉默了一会儿,回答道:“我也不想。”
    “但你我都明白。”
    “若是保留太子殿下(指朱标)的帝位,那他这一脉,就是帝脉。”
    “百年之后,他的后人若是造反。”
    “那时大明又将陷入内乱。”
    “早早决定,也能避免这些事发生。”
    朱棣也不说话了。
    他自然是要称帝的,以后他这一脉就是帝脉,若是大哥一脉也是帝脉的话,那今后会发生什么,可以预料。
    之所以还要问这么一句,只是心里过意不去罢了。
    毕竟,从小到大,自己大哥可没少护着自己。
    现在,自己竟然还要夺了他这一脉的帝位。
    “你也不必过于愧疚。”
    “其实太祖生前,也有过传位于你的心思。”这时,杨轩又道。
    闻言,朱棣猛然抬起头,死死的看着杨轩。
    杨轩侧过头,看向老朱的遗像,眼神中带着追忆。
    “那个时候,太子殿下薨逝不久,储君之位空悬。”
    “太祖在立谁为储君的决定上很是纠结。”
    杨轩缓缓说着老朱当时的为难。
    “可是随着秦愍王,与晋恭王的薨逝,太祖就算是想改立储君,也已经来不及了。”
    “一切,都成了定局。”
    “此外,太祖还预料到,你会谋反。”
    “所以留下了一样东西。”
    “现在,也是时候交给你了。”
    话音落下,杨轩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递至早已呆愣的朱棣面前。
    杨轩说着这些话,他也是第一次听到。
    所以久久不能回过神。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的瞳孔恢复聚焦。
    他接过杨轩递过来的信,打开阅览。
    很快,朱棣就看完了。
    他心神剧震,看着杨轩满是不可置信。
    “这…这都是真的?”
    “嗯!”杨轩点点头。
    “太祖的笔迹,还有印章,你都认识,做不得假。”
    朱棣的神色不断变化,像是要哭,又像是要笑。
    他看向老朱的遗像,再次跪了下来,眼泪也不自觉的落下。
    “爹,原来你心里有我啊!”
    这一刻的朱棣,心里原本对老朱立朱允炆为储君的不满算是彻底消失。
    看着朱棣又哭又笑的模样,杨轩沉默的站在原地。
    现在朱棣的情绪波动很大,不适合再说正事。
    杨轩就这样等着,等朱棣恢复平静。
    许久,朱棣站起身,看着杨轩质问:“你为什么不早点把这个拿出来?”
    “要是那样,我还用得着造反吗?”
    杨轩眼眸微低,叹道:“早点拿出来有什么用?”
    “朱允炆会承认它是真的吗?”
    “朝廷会承认它是真的吗?”
    杨轩的接连反问,让朱棣语气一滞。
    是啊,早点拿出来有什么用呢?
    已经坐在皇位上的朱允炆不会承认这份能威胁到自己的密旨是真的。
    和朱允炆利益相关的臣子们也不会承认这封密旨是真的。
    因为换做是他,他也不会承认。
    反而会以矫诏的名义将拿出密旨的人,和认为这密旨是真的的人全部处死。
    所以,该造的反,还是会造的。
    杨轩看了朱棣一眼,继续道:“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你虽靖难成功,即将登临帝位,但却会留下篡位的污名。”
    “而这封密旨的作用,就是让你能够名正言顺的登临帝位。”
    “虽然无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但只要大部分人认可就行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这是真的就可以了。”
    朱棣微微点头。
    说实话,刚进入太庙,看到老朱的遗像的时候,他是惶恐的。
    他怕将来到了地下,父亲会怪自己。
    现在有了这封密旨,他安心了许多。
    父亲心里是有自己的。
    他是想传位给自己的。
    这就够了。
    “我知道了。”
    “走吧,我们也该出去了。”杨轩微微一笑。
    “好。”
    太庙外。
    被聚集在这里的官员,很多都是惶恐不安的。
    他们不知道朱棣会怎么处理自己。
    有人低声交谈,猜测着。
    也有人视死如归。
    这时,两道人影从太庙中走出。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去。
    只见朱棣面色威严,环视台阶下的百官。
    然而下一刻,一道人影跑了过来。
    禀告朱棣,说是乾清宫中的大火已经扑灭,还找到了几具已经烧焦的尸体。
    朱棣面色大变,快速来到了乾清宫前。
    经过一番辨认,最后在其中一具尸体前痛哭。
    “我的侄儿啊,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啊!”
    一旁的杨轩嘴角抽搐。
    好家伙,演起来了。
    他知道朱棣是怎么想的。
    只有将朱允炆的死盖棺定论,他后面登基才不会有什么意外。
    经过一番表演,所有人都知道,朱允炆死了。
    朱棣命人收殓好朱允炆的“遗体”。
    然后来到百官面前,静静的看着他们。
    杨轩知道,这个时候他该说话了。
    “先帝魂归九天,但国不可一日无君。”
    “请燕王殿下登基继位,主持大局!”
    杨轩大声喊道。
    随后,朱高煦等人也反应了过来,大喊着让朱棣登基继位。
    接着就是老戏码,三辞三让。
    而百官当中,一些人静静的看着他们表演,一点反应都没。
    这些人的反应也落在了朱棣的眼里。
    在最后这一辞一让当中。
    杨轩直接掏出了老朱留下的密旨。
    “殿下,太祖曾留有密旨,若先帝发生意外,则由殿下继位。”
    “什么?”
    “杨轩,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朱棣像是头一次知道密旨,表现的甚是惊讶。
    而百官听到杨轩的话后,则是彻底炸开了。
    什么密旨,为什么他们没有听说过?
    “殿下,臣不敢欺瞒。”
    “太祖生前确实留有密旨。”
    下一刻,老朱留下的密旨出现在杨轩手中。
    朱棣从杨轩手中接过,“仔细辨认”后,道:“果然是太祖留下的密旨。”
    接着,似乎是怕这样没有说服力,便看向耿炳文和郭英。
    此二人也早就到了。
    “长兴侯,武定侯。”
    “二位老侯爷追随先帝数十年,对先帝最为了解。”
    “请二位老侯爷辨认一番,看看这密旨是否为真?”
    耿炳文和郭英闻言上前,“仔细辨认”。
    随后齐声道:“回殿下,此密旨,乃是真的。”
    “果真?”
    “臣不敢说假话。”
    “好。”朱棣点点头。
    “那就请两位侯爷,向百官宣读一下太祖的密旨吧!”
    “是。”
    接着,两人朗声宣读了老朱的密旨。
    随着密旨的内容被读出来,群臣沸腾。
    很多人都是满脸的不可置信。
    也有人脸上露出迷茫。
    而像是朱能,丘福等朱棣的部下,则是一副恍然的样子。
    原来,殿下靖难真不是造反啊!
    太祖可是说了,若朱允炆当不好皇帝,那就让燕王来当。
    随即,则是对杨轩投去了幽怨的目光。
    这家伙,瞒的可真狠啊!
    对于此类目光,杨轩根本不在意。
    从太庙出来的时候,他就和朱棣商量好了如何让这封密旨出现在世上。
    现在,不过是按照计划来罢了!
    不多时,密旨宣读完毕,耿炳文和郭英恭恭敬敬将密旨还给朱棣。
    “烦劳两位老侯爷了!”
    “这是老臣应该的。”
    此刻,下方的百官当中,有不少人直接崩溃了。
    最显眼的是一名四十多岁的文官,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最后更是直接站起身指着朱棣的鼻子大骂:“燕贼朱棣,谋朝篡位。”
    紧接着也没有放过杨轩:“杨轩,假传太祖密旨,乱臣贼子也!”
    此言一出,朱棣的脸色变得铁青。
    这一幕他不是没有预料到,但真实发生的时候,还是有些生气。
    “方孝孺,你口口声声说太祖密旨是假的。”
    “那我们今天就好好辨一辨。”
    “这宫中,太祖墨宝留有不少,拿出来和密旨上的笔迹对比一番,便知真假。”
    “若密旨是假的,本王立马带人回北平。”
    “但若密旨是真的,就凭你对太祖不敬,本王诛你的九族。”
    朱棣看着方孝孺,沉声说道。
    “哈哈,就算是诛我十族又能如何!”方孝孺丝毫不惧,大笑道。
    “好,那就诛十族。”朱棣应下,然后看向儿子朱高煦:“老二,带人去把太祖的墨宝找出来。”
    “是。”朱高煦领命。
    在朱高煦去找老朱墨宝的时候,有人开始忐忑不安。
    从朱棣肯定的语气,就能知道,这封密旨,必然是真的。
    当然,就算不是真的,也会变成真的。
    结局已经注定。
    只有方孝孺还傻乎乎的,一脸傲然的看着朱棣。
    似乎真的相信密旨是假的。
    “臣等相信燕王殿下所言。”
    “太祖密旨断不是假的。”
    有人出列,高声道。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
    一个接一个的官员出列承认密旨。
    朱棣得意的瞥了一眼方孝孺。
    后者冷哼一声,并不说话。
    朱棣不再自讨没趣,而是看向了最开始站出来的几人。
    “你们叫什么名字?”
    他问道。
    “回殿下!”
    “臣翰林院史馆编纂杨士奇。”
    “臣翰林编修杨荣。”
    “臣翰林编修杨溥。”
    “很好。”
    “你们先站一边儿吧!”朱棣点点头。
    这世上还是有不少聪明人的,不是所有人都是方孝孺这样的死硬分子。
    “是。”三人恭恭敬敬的到一旁站着。
    众人就这样等待了许久,朱高煦终于带着人抱着老朱的墨宝来了。
    这其中有的是老朱批阅过的折子,也有的是老朱闲暇时随意写的。
    “父王,太祖墨宝已经找到。”
    “不过太多了,孩儿就随意找了些带了过来。”
    朱高煦道。
    “有这么多,也足够了。”朱棣道。
    接着,看向百官。
    “你们都上前来,一一对照笔迹,看看是否为真。”
    朱棣让朱高煦亲手拿着密旨,免得被人毁了。
    然后将老朱的墨宝分发下去,让他们上前对照。
    前前后后一个多时辰,他们终于发现,这密旨,确实是太祖亲笔。
    除了死硬分子外,其余人纷纷跪地请求朱棣登基继位。
    看着昔日同殿为臣的官员倒戈相向,方孝孺气的指着他们的手都颤抖不已。
    “你们…你们…”
    “方大人,太祖密旨说的很清楚,燕王殿下登基继位,并不算篡位。”
    有人道。
    “不可能,假的,这是假的。”方孝孺破防。
    “来人!”朱棣看着方孝孺,眉头轻皱,随即道。
    “殿下!”朱能出列。
    “让他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清楚了,太祖密旨到底是真是假。”朱棣指着方孝孺,道。
    “是。”朱能抱拳领命。
    随后便见到他将方孝孺提起,将其脸怼到密旨前。
    然后又拿起一份老朱的墨宝,让他仔细对比。
    方孝孺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比。
    甚至连横撇弯钩都要认真对比。
    然而最终的结果,让他很是绝望。
    他双目无神的瘫倒在地。
    随后高声悲呼:“太祖啊,您为何要留下这密旨?”
    “燕王无人君之相啊!”
    “靖难之役伤亡无数,这难道就是您想看到的吗?”
    “您昏聩啊!”
    “方孝孺,你放肆!”朱棣怒喝。
    “辱骂太祖,其罪当诛!”
    “朱能!”
    “末将在!”朱能出列,双目喷火的看着方孝孺。
    “将方孝孺打入天牢。”朱棣道。
    “是!”
    随即,朱能便将方孝孺像死狗一样拖了下去。
    “老三!”朱棣转头看向朱高燧。
    “孩儿在!”朱高燧出列。
    “本王说过,要诛方孝孺的十族。”
    “你现在去抓人。”
    “父王,孩儿知道诛九族,但这第十族从何而来?”朱高燧有些为难道。
    “将方孝孺的学生,故友等列为一族,此为第十族。”朱棣大手一挥,直接决定了这些人的命运。
    “是,孩儿明白了。”
    朱高燧抱拳领命,带着一票人马匆匆离去。
    剩下的人看着这一幕,瑟瑟发抖。
    ……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