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80章 利器

时间:2024-03-08作者:一江东月

    眼看着朱元璋,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此刻,大本堂的气氛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么严肃,反而变得如同课堂一样静谧起来。
    方孝孺一手楷书写的极其漂亮,字迹落在纸张上,赫然是苏闲说过的每一句话。
    但不同于朱元璋的“自卖自夸”。
    此刻的他,心神大燥,在他看来儿童应该天真无邪,赤子之心,但苏闲说出的这些,每一句他看上去,却都仿佛看到了一个黑心老手,在肆意揣摩人心。
    若非其中很多地方,都能看见其刚刚思考的“稚嫩”感,以及苏闲每说一段,就会要修改其中的一些信息,重新改变口吻。
    否则他要真以为,这是什么人在背后教导他了!
    朱元璋父子二人,自然不知道方孝孺心中所想。
    前者坐镇皇位多年,心狠手辣只是表象,心黑手黑才是内在。
    可听到苏闲的话,几乎是下意识就明白其用意,笑得越发开怀,这感觉这小子稚嫩的话语,给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就是这话里面,还有小孩子一般的童真畅想。
    全是些天真的歪主意!
    还得自己好好顺着这个意思,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大儒们润色一番!
    他倒是给自己提个醒。
    还真是话有两说,这已经不是巧说,而是把黑说成白了!
    而朱标,其看起来仁和厚德,是百官心中以后的圣明天子,但实则也是腹黑无比。
    此刻,听到苏闲说的差不多后,他也笑道:
    “你刚才说的这些,都是要保证,这钱铺……”
    “钱铺这名字有点不好听,就根据民间最普遍的来,叫做钱庄吧……”
    朱标纠正了一下后,这才道:“你如何保证……这钱铺是能赚钱的,而不是在最开始,就让人把白银全部兑换出去了呢?”
    “是交易!不是兑换!”
    听着朱标的话,还有些纠正不过来。
    苏闲严正声明。
    “以后兑换二字,只能是大明宝钞,兑换新钞!也就是宝钞提举司行用库,唯一的作用。”
    “并不是交易!”
    “如果不能在这里,就将这个观念改变过来,那么接下来在,下面的人如果施行,估计也会出现各种麻烦!”
    此话一出。
    朱元璋立刻反应过来,连忙点头道:“这话你说的好!咱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白银啊,它现在就是货物!货物嘛,就和伱之前说的,丝绸布匹是货物,白银和他们一样,也是货物。”
    “所以货物只能是交易,只有钱币才能是兑换!”
    几人连连点头。
    正是这个理!
    “就是……还有些问题,标儿你来问,咱现在脑子很乱!”
    朱元璋看了看四周,觉得自己还是要保证为君者的威严。而朱标跟自己这么多年,父子两个要做什么,几乎不用说对方就知道。
    果然,朱标只是沉吟片刻。
    便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如果一旦开设钱庄,如何能保证其能赚钱?并不会折损在这一次的兑换之中?”
    “而且,我听你的意思,是让他们私人参与兑换的钱庄?”
    朱标很敏锐。
    他很轻易的就觉察到了,苏闲所说的意思,以及后果。
    在他看来,如果私人掌控,特别是金银!
    虽然他们现在,说是将“大明宝钞、洪武通宝”作为唯二的钱币。
    但世事的变迁,可不是他们怎么想怎么想,就一定能做成的。金银作为保底,他们不可能全部放弃。
    苏闲当然知道其心中所想,他缓缓指着朱雄英,然后是常森、徐膺绪等人。
    “所以我一直说的,都是让皇长孙,和他们参与……”
    “朝廷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银子,但勋贵有!”
    “他们参与其中,每年的盈利可以给他们分成,但是这名义上,是皇长孙虽然年幼,但已经早慧,感念天恩,深知百姓不易,为弥补宝钞提举司的不足。”
    “所以天降灵感,设立官方钱庄,以宽慰天下!”
    此话一出。
    朱标和朱元璋,均是神色大异的朝着苏闲看去。
    好小子!
    这是故意的啊!
    皇长孙?干脆号召天下,直接宣布是皇太孙吧?
    不过!
    很好!
    本来朱元璋就认为,大明的二代君主是朱标。
    朱标老了之后便是咱大孙!
    而此刻。
    朱雄英看到众人朝他望来,傻傻的还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嘿嘿一笑。
    朱元璋见此也不禁莞尔。
    “倒是提前给咱孙子,把家当都弄好了……”
    “怪不得,你小子说要玩到京城,玩到大明各省,甚至疆域之外,不会不是笑话?未来真是这么打算的吧?”
    朱元璋笑着询问,同时内心中,却是不可思议。
    “又如何保证盈利呢?”朱标再度问道,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核心。
    要不然没人愿意来,不也是纯粹空想?
    “钱庄如何赚钱?”苏闲有些惊愕,这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考我呢?
    似乎是看到苏闲呆愣的眼神。
    朱标正色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既然是钱铺,前朝曾有类似的存取、借贷!”
    “甚至北宋时期,王安石所设立的青苗法,依旧类似于借贷。不过,青苗法曾在王安石当知县的时候,就初步施行过,可谓政绩斐然!民间百姓评价也不错,”
    “但是当其做宰辅的时候,青苗法就成了害政!”
    “所以此物……”
    “所以此物,我才让你们和勋贵共同参与,且目前,只在京城施行。”苏闲跟着他的话说道:
    “而目前存取和借贷的对象,不是青苗法中,耕种土地的百姓,而是行走四方的商贾!”
    “毕竟,相比较百姓家财而言,小面值的纸钞其实更为安全,只要官府能保证其最基本的价值,很少会出现问题。”
    “真正会大面积兑换的,只有士族和商贾!”
    苏闲所说的,并不是什么十分难以理解的东西。
    而是在后世,稀松平常的存在。
    但是目前……
    光是凭借“存取、借贷”,根本难以让大明官方,甚至勋贵参与其中。
    原因很简单,目前大明商业的规模,其实并不大。
    洪武帝的种种政策,大部分百姓是限制于一地的,商人能行走四方,但大部分都是养家糊口的行脚商。
    真正的富商,却往往和豪绅士族挂钩。
    所以。
    苏闲准备从另一方面入手。
    而这一方面,哪怕是未曾听闻过的勋贵,只要听到第一次,估计都要激动不已,参与其中。更不要说,作为主导的皇家了。
    “两地经商,银钱搬运不易,东南富庶之地,都有自己的银铺和典当行,这些人提供银票,甚至能支持两地兑现!”
    “此事在前宋已经是常事,交子甚至可以成为官方发行、人人信任的纸币!”
    “前宋可以,大明也可以!”
    “这完全可以作为朝廷,提供给商贾的利器。”
    “但我想问一个问题,民间这些私人钱铺,兑现银票之时,在这里面能抽成多少?”
    似乎没想到,苏闲会问这个问题。
    朱标则是略微思索之后,便立刻回答道:
    “很少有固定的抽成,一半都是看人下菜,不过最低也是利润的两成!最高可到五成!甚至全吃的也有。”
    “这都要根据,双方实力,地域远近,乃至是个人能力等等原因。”
    “我知道东南的商人,会去山东和草原通商交易,经过两宋以及前元之后,市面上大部分的白银都落入草原。而且,草原的牧民不认私人的银票,只认白银或者货物。”
    “所以,这些商人要么是运送货物,去赚白银。要么是以物换物,要么是用白银买牛羊等等……”
    “实际上,现在我们大明,这种行商已经很少,私人银票就更少,像是前宋的产物……”
    朱标笑了笑,这一切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现在的大明百废俱兴。
    朱元璋设立四民,固化户籍,限制出行,其实都是为了尽快恢复民生,与之相比,行商倒是次要。
    现如今的大明,抑商,却又扶商。这一点,非常矛盾。
    朱元璋认为,商贾之人奸诈狡猾、为私利便可出卖一切,其大多和豪绅士族勾连,剥削百姓。所以在各种方面,予以贬低限制,不得科举!不得穿丝绸!户籍决定一切,一旦确认为商籍,便难以翻身!
    但另一方面,他有连番数次,减轻商税。甚至为了让市井更加繁荣,又连续出了好几个扶持商人的措施。各级官府应重视商人,无条件提供货物摆放之地,保护病故商人的财产安全。
    天下但凡有进谏之言,不论商贾农户,只要是有利于国,可大胆进言!
    很矛盾,但这就是现状。
    苏闲在大明长大,这基本情况还是了解的。
    他只是微微停顿。
    便道:“既然如此,那姑且就试一试!”
    “也算是除了最简单的存取借贷之外,钱庄盈利的第一件大事!”
    此话一出,朱元璋和朱标纷纷愕然。
    苏闲则继续道:“前段时间,先生说,大明要对吐蕃用兵?”
    这一点不是什么秘密,现在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因为邓愈、沐英等人已经起兵。
    朱元璋对这一仗非常有把握,又是宣扬明军大胜的好时机。
    他一直在为上一次北伐失败耿耿于怀。
    所以也在继续谋划,只要有胜仗,就要宣扬,冲淡洪武五年北伐失败的打击。
    眼看两人点头,苏闲继续出着注意。
    “吐蕃处西番之地,地域广袤、人烟稀少、牛羊众多。大胜之后,用兵镇压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趁此机会,与其通商。”
    “而这钱庄,刚好就能派出用场。”
    “先在京城设立,然后再在宁夏设立钱庄。京城富户多,那就趁此机会,先在这些富户之中,大肆推行宝钞!”
    “甚至宝钞不再局限于面值大小,可为商户私人订制存额银票!”
    “民间私人钱铺也好、典当所也罢,他们收取利润三成也好,五成也罢!”
    “官方钱庄,一应收取固定利润,根据他们所存的钱,一贯也行、五百文更好、甚至可以不收取利润!”
    话音刚落。
    朱元璋登时大为惊愕,“这怎么可以?别人收取那么多,咱只收取定额?甚至不收?”
    “这怎么不可以?”苏闲继续道。
    “不要忘了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推行宝钞!”
    “一旦推行开来,这一点利润算什么?”
    苏闲小手一扬,“到时候要多少有多少!”
    “甚至……此举也可在吐蕃,继续推行!”
    “诸夷大败,自有强兵镇压,牧民势弱,便让其通晓宝钞之便利!”
    “在我大明强行推行不了的,可在吐蕃试行,初始咱们需要让利,让吐蕃的牧民也要尝到我大明宝钞的甜头,告诉他们可以用同样的白银买的货物,用同样的宝钞就能多那么一点。”
    “不用太多,只需要一点,甚至还能有使用宝钞的小赠品。提倡、优惠、强压同时进行!”
    “为保安全,还可以设立军镇,专门交易货物,保护渠道畅通,只要让吐蕃的牧民熟悉流程,一来二去……”
    “只要功成!”
    “钱庄落定成功,此为其一,这还是最小的赢头!”
    “最大的赢头……”
    “那就是不出十年,只要宝钞稳定,吐蕃之地,其资源也可尽入掌控!”
    苏闲握住拳头,他之前在这里,吹了很多的牛。
    还曾说要把他们的三国纸钞,玩到大明各省,玩到疆域之外。
    那时候,谁听到都会心一笑,这小子只会吹牛。
    可现在!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乃至宋濂都揪着胡子,一阵心惊肉跳。
    因为他们忽然发现。
    这小子根本不是在吹牛!
    却见此刻。
    苏闲的话还没说完,而是继续掷地有声……
    他不像是在给朱元璋他们说。
    反而像是在给,玩“三国纸币”的小伙伴们说。
    “届时……那商贾也是利器!”
    “咱们那一张纸,可不是托起金银了,而是足以托起整个吐蕃!”
    “到那时,何愁吐蕃不宁?”
    “有强军劲弩!”
    “我大明凭借宝钞,便可抵百万大军!”
    (本章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