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13章 料敌于先

时间:2024-04-06作者:宸庭

    郭嘉思索一阵,对于当下局势有了自己的判断后,开口问道。
    “子坤先生,那山越是如何出现在钱唐县?富春山的防线又是否确认并未被攻破?”
    毫无疑问,同样作为顶级智者一列,郭嘉同样是敏锐地察觉到局势存在的矛盾点且向李基追问了起来。
    “富春山的防线尚在,毫无疑问。”
    李基肯定地答了一句,且郭嘉是孤身寡人身处于军中,在根本没有机会外泄情报下,李基也没有特意瞒着郭嘉,而是将关于赵云以及关羽的军报也交给郭嘉过目了一番。
    ‘比想象之中要复杂得多的局势……’
    郭嘉的脸色不自觉地多了几分凝重,本能地站在对立面思考了起来,思索着那一股三千之数的山越出现在钱唐县的目的。
    事到如今,李基已经率领大军赶往吴郡南部稳定局势的路上,且赵云所率骑兵巡视于钱唐、余杭、富春三县之间将那一股作乱的山越赶入丛林之内,李基倒也清楚焦急并无意义。
    因此,李基不急不缓地泡了一壶茶,给郭嘉推了一杯后,问道。
    “可有什么判断?”
    郭嘉捧起茶杯喝上一口,那种有别于煮茶的清香回甘,令郭嘉的眼前为之一亮。
    旋即,郭嘉又连品了几口,方才有些自傲地开口道。
    “有所猜测。”
    “哦?且说说看。”李基道。
    “可勿忘了你我可正在比试。”郭嘉颇为自信地提醒道。
    “既然如此,那你我各书于竹简之上,再交换一阅,如何?”李基笑道。
    “好!”
    郭嘉应了一句,然后便是拿起毛笔在竹简上书写了起来。
    李基见状,也拿来一卷空白竹简,写出了两个词:“富春山”、“余暨县”。
    随后,李基将竹简卷了起来与自信满满的郭嘉进行交换。
    李基打开郭嘉所书的竹简,只见上面写着“富春山”三字。
    ‘果真不愧是天纵之才,如此快便能判断出要点所在。’
    李基暗暗地道了一声,至此可谓是再一次验证了郭嘉的才能。
    毕竟目前明面所显示的一切情报,乃是山越有一条绕过富春山通往钱唐县的隐秘路线,至于富春山一带反而是持续了三个月的风平浪静。
    并且,那一股山越不过是区区三千之数,在经过了赵云所率骑兵的冲击下,恐怕大体也就剩一千余的溃兵。
    若是一般的当地官吏,恐怕下意识的想法就是组织人手进入丛林搜索那支山越残兵的踪迹,甚至不惜自富春山调出一批士卒进行协助,尽快找到那支残兵斩尽杀绝,以防后患。
    就算是再高明一点的谋士,隐约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也只会尽可能地加强钱唐县一带的防备,以免再有山越袭击钱唐县。
    而郭嘉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判断出看似稳如泰山,甚至完全不受关羽都有主动撤离富春山的军报影响,判断出“富春山”或是重点所在,实属不易。
    只是,郭嘉看着李基所书的第二个词“余暨县”,眉头却是完完全全地拧成一团,完全不解“余暨县”与钱唐县遇袭有何干系可言。
    尤其是在前一个答案双方一致的情况下,李基所多写出的“余暨县”一词,无疑让郭嘉觉得尤为刺眼。
    可郭嘉迅速回忆在军中所看过的种种情报,完全没有丝毫提及过“余暨县”的地方,就连地图之上都只是在边缘标记了一下这一处隶属于会稽郡的小县。
    “余暨县,汝是如何推断出来的?又与山越有何干系?”郭嘉开口问道。
    只是,李基却是问了一句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令郭嘉略微一怔。
    “奉孝,你的思考习惯是什么?”
    “思考习惯?”郭嘉问道。
    “没错,譬如我的习惯便是通过已知情报进行最大限度的推演,继而可以达到一个相对通俗一点的说法:看一步算十步……”
    李基先是拿自己进行了一下举例,然后又顺带将苟在吴县死活不想跟着李基一并南下的贾诩给卖了,道。
    “另外,吾有一位名为贾文和的至交好友,他的思考习惯则纯粹是针对人性施加各种影响继而达成目的。”
    “只可惜,这一次文和并未同行南下,否则想必奉孝与文和也会产生一些亲切的交流。”
    至于贾诩为何没有南下的原因,李基一言带下,并没有细说。
    老奸巨猾的贾诩,主打一个滑不溜手,深知跟着李基很可能得变成工具人,自然是死咬着留在吴县辅助刘备,随时支援李基的口号拒绝随军南下。
    还只是个少年的郭嘉显然还没有认识到社会是何等险恶,尤其是李基与贾诩这种趋向成熟的顶级谋士一言一行几乎有着百八十个心眼子。
    听着李基那满是信任地道出自己与贾诩的思维习惯,这不禁让郭嘉泛起着几分感动。
    一如武将的战斗风格,关羽初战斩不了之敌,就没有再战就能斩于马下的。
    谋士自身的思维习惯实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秘密,可李基就仿佛是面对着信任之人般径直说了出来,那种真心换真心的感觉,让郭嘉略微犹豫了一下,便直接答道。
    “站在敌人立场思考,再以己方的视角寻求破绽……一般而言,在下都是这种思维习惯。”
    李基闻言,不禁略微有些惊讶。
    能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从侧面亦说明了郭嘉无疑具备着轻易就能站在敌人立场上去思考的能力。
    这反倒是异常契合此前郭嘉所言的“料敌于先”的破解“四渡红水”的思路,或许这本身就是郭嘉的思维习惯。
    ‘奉孝倒是实诚,没有隐瞒……’
    李基暗自对比了一下,发现郭嘉极大概率没有隐瞒。
    旋即,李基接着开口道。
    “思维习惯自是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奉孝或许过于一味地考虑敌人立场上的目标,却是忽略了一些细节。”
    “如今,你我皆觉得那股三千之数的山越只是个引子,或是试探,或是引诱,又或者是转移注意力,但目标的重心决然与富春山脱不了干系。”
    “暂且不论那三千山越如何进入钱唐县的细节,但唯有占据了富春山,山越才有一条真正从吴郡更南的大片深山老林中钻出来便能直接进入吴郡南部的通道。”
    “可,山越的习性是什么?”
    李基骤然问了一句,郭嘉也是随之脱口而出,道。
    “掠夺!”
    “然也。”
    李基沉声地开口道。
    “无论如何到底有多少山越人如今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富春山,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山越人无论如何都只会大肆劫掠一番汉人就会迅速退回丛林之中。”
    或许在后世的角度看来,汉人可谓是世代饱受异族劫掠,显得孱弱无比。
    然而,真正的现实就是那些异族才是毫无疑问的弱者,汉人反倒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所以一直占据着最为丰饶的土地,将难以饱腹的异族赶到了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之中。
    这一点,在大汉王朝显得尤为明显,汉宣帝所立的《定胡碑文》直接书写上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一句可谓是法理上,直接强行将理论上一切能够耕田的地方都定义可以成“自古以来”的汉土。
    以至于形成了大汉内乱再如何,始终对外乱杀的尚武精神。
    所以并非是山越人只会劫掠,而不会占据一方,实乃不敢。
    偷偷摸摸占些便宜,对于饱一顿饥一顿的山越人来说是肯定有这种勇气。
    但是光明正大地强占大汉的土地,山越人是绝对没有这个底气的,那是犯了大汉王朝由上到下形成共识的政治正确的。
    甚至就连当今天子卖官鬻爵捞的钱,面对羌人叛乱,那都是不惜耗费钱粮派重兵平定,可想而知汉灵帝的底线如何。
    内乱可以忍一忍,可外族入侵,汉灵帝那是连玩美人都玩得不开心。
    而经李基如此一提醒,郭嘉骤然意识到了自己此前的盲区所在。
    郭嘉此前一味地基于那三千山越人如此行事的目标,继而得出了山越人的目的很可能是看似稳如泰山且作用不大的富春山。
    可一旦进一步根据已知的山越人行事模式的情报去分析,骤然就明白了此中存在的矛盾。
    山越人既然没有底气强占大汉的土地,那么正面攻破富春山又似乎成了一个鸡肋。
    这就好比为了偷摸抢一吊钱,决定正面冲击官府府库一般。
    真想抢掠一番就走,不与汉军正面对抗才是明智选择,更遑论山越人试图强攻有重兵把守的富春山。
    而在这种启发之下,郭嘉只觉得此前看着不如有如迷雾的地方豁然开朗,喃喃道。
    “且如果真正存在一条既能瞒过官府,又可供山越人绕过富春山进入钱唐县一带繁华区域劫掠的通道,那便更没有强攻富春山的必要……”
    “如此而论,那便是决然不存在那种通道……”
    “又或者可以依此判断,那一股山越乃是自会稽郡借道而来,所以只有小股山越进入钱唐县。”
    (本章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