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77章 起网机好累~

时间:2024-04-10作者:孤独将至

    第377章  起网机好累~
    第377章  起网机好累~
    杨父和杨清桦就在起网机旁边调整位置。
    这种网毕竟和拖网不一样,得反复调整。
    通过网上稀稀拉拉的毛虾,就能知道他们这个位置放对了。
    起码有少量毛虾冒头嘛。
    虽然不是很多,但要知道,起网机在拉网时,由于重力倾斜,毛虾会自动掉到网中。
    起网机当时换的时候还挺新,这会它开始战战巍巍的想罢工了。
    从未有过的工作量啊,哪怕是它这个小年轻也得腰疼~~
    自然,这是童瑶的解读了。
    没办法,此时的起网机跟个老旧的机器似的,吱吱呀呀、哧哧卡卡的缓慢拉动。
    “艾玛,肯定爆网了啊,起网机都踩超负荷了,之前咱们网沙丁鱼的时候都没有这动静。”
    童瑶手脚麻利也不妨碍她嘴上嘚啵。
    杨父和杨清桦在船尾帮着拉拽,好让起网机能减轻点压力。
    两人感受到手上沉甸甸的渔网,咬牙坚持,没应声。
    起网时,机器要轮番拉扯网上船,一个不顺就会搅到脚,是个危险的事。
    杨母只好抱着孙子离得远远的,看到此情此景,也只是在远处喊:
    “阿瑶阿瑶,肯定是要爆网了吧,我看你爹他们都说不出话来了,是不是、是不是啊?”
    杨父和杨清桦没功夫顶嘴。
    只有童瑶有嘴回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肯定了:
    “对对对,娘,爆网爆网!”
    “天老爷哟,真是龙母娘娘保佑,等十五就给龙母庙供奉。
    这次供奉鸡鸭鱼样样有,还有农历十二月十六的时候,我们家要上大香还愿,也不知道今年村里办不办庙会。”
    杨母说着说着又操心起来了,她们村好早之前是有龙母庙的,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那会,当时杨母才十五岁,记得最清楚了。
    上岸建村后,村长跟着这边的风俗,也开始信奉龙母。
    人啊,总要有点信仰,尤其是渔民,又更需要了。
    那时是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农历十二月十六村民都会举行祈福还愿的庙会活动,以答谢龙母娘娘一年来保佑渔民捕鱼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哪怕村里穷,也会热热闹闹的办一场。
    可破破四旧来了,龙母庙被推了。
    村里人担惊受怕得紧,只敢偷偷去龙母庙挖点泥巴回来做龙母小像,放在家里偷偷供奉。
    风波过去后,缓了一年,村长才做主,重新建龙母庙。
    村里没啥钱,村民家家户户也困难,根本拿不出钱。
    只好全村人一起动手,去找石头山,一起砸石头,建了个小小的石头庙。
    龙母的圣相还是村里会风水的老人家做的,用什么呢,只能用原来龙母庙的泥巴做的,两米高。
    村长还说了,等以后村里娃娃长大有出息,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咱们就用全铜制作,表面还要镀金,做个五六米高的龙母娘娘。
    这个愿望让村里娃娃被揍了好几个月,让你们天天上山下海顽劣。
    得好好学习啊,只有学习好,考上高中大学,才有铁饭碗,才有出息。
    龙母娘娘的金身就靠你们了,孩儿们。
    杨母神游天外,就连网包拖到甲板上都没回神。
    别管啥龙母娘娘的金色身了,此时家里的金孙就耐不住寂寞了。
    “阿嫲,阿嫲,做咩咧,要下,要下,爆网啦!!”
    杨母瞬间惊醒,放下孙子看过去,艾玛,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
    都不是一甲板的毛虾咯,简直是小山高的毛虾了。
    童瑶三人没工夫看杨母走神,此时真的忙不过来啊。
    甲板上全是毛虾,还有不少带鱼也拉上来了,甚至还有杂鱼小虾。
    起网机根本拉不上来,还得她们三个人合力抬上船尾,起网机才勉勉强强运行,发挥它起网的职责。
    这么大的网包,不说上千斤吧,起码有七八百斤。
    真的前所未有的爆网。
    童瑶用铁筛着毛虾,细小的毛虾掉落在甲板上,剩下的带鱼、杂鱼杂虾统统留在铁筛里。
    将带鱼这些倒在一边,先不管,等后面再挑拣。
    杨清桦用铁铲哼次哼次的铲毛虾,帮童瑶铲到铁筛里。
    杨父则是用铁铲铲进竹筐里,忙得脚不沾地。
    杨母走进,感叹倒:
    “怪不得这种网那么贵,原来真能网那么多毛虾啊。”
    杨父催促:
    “可别说话了,快来帮忙,看到我后面的筐没,把它移到货仓,我们买了一大堆冰,抓紧时间冰上,不然不新鲜了。”
    “好好好,来了。”
    一家老小瞬间忙活起来。
    杨溪俊人小,只能在旁边挑拣鱼虾,带鱼出水就死了,不存在危险。
    他还有小手套呢,更不怕虾虾戳破手。
    人家是小小渔民好榜样,会分门别类哒。
    庆幸昨晚准备的足够多竹筐,货仓也够大,装个一两千斤的鱼货完全没问题。
    起网加上分拣、冰毛虾、鱼货足足了一个半钟头。
    一家老小是真的累坏了,拿个麻包袋摊在湿漉漉的甲板上直接坐着休息。
    累并快乐着啊,童瑶算了算这一网的收获,快速算了笔帐:
    “咱们去姐夫那边借的是一百斤的筐,加上咱家十多个五十斤的竹筐,算吧算吧,有五百多斤毛虾吧,晒干再挑选点杂质,应该有一百斤左右,能卖十三四块钱。
    人工的话,到时候请一两个婶子帮忙,一天也就五六毛,分分钟搞定。
    带鱼有五六十斤,买个二十块左右,其他杂鱼小虾就不算了。
    一网能赚个三十左右,这么看,和拖网差不多啊。”
    杨父无奈:
    “哪能这么算,也就是咱们最近拖网能有货,你去村里打听打听,哪家拖网能有三十块的,一天下来有个十五块就不错了,只有运气好点才有二十块钱一天。”
    杨清桦有些为难了,一面觉得自家老婆说的有理,一面又觉得老爹说得也有理:
    “那放网一天得等四个钟头,要不咱们把拖网也带上吧,上次我们拖网带鱼就有两三百斤一网,等毛虾的时候,咱们就拖网。”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