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75章 请辞的府尹,西陵的神官,小人物亦求

时间:2024-02-26作者:不见青山远

    第75章  请辞的府尹,西陵的神官,小人物亦求活!
    旬月后,已是夏至!
    日暮黄昏近,雁鸣湖畔,总算是有了些许晚风吹拂。
    湖畔栽种的柳树,那芊细的柳枝,亦是随风起舞,飘摇间更显几分宁静。
    吹散了连日来的暑气,湖面上那对鸳鸯,依旧很是恩爱,除了偶尔打上几架外。
    书院的十三先生宁缺,仍在牢内关着,听说是换到天牢后院关着。
    书院后山二层楼内的先生们,已然很是沉得住气,没有丝毫举措。
    反倒是单收徒的颜瑟,在疏通了关系,向神殿服软后,给宁缺弄了一个西陵的身份。
    书院、神殿皆有名的宁缺,自然是无人能动,亦是无人敢动!
    陈府临湖一侧的廊道间,陈玄执笔孜孜不倦的书写着龙章凤篆。
    这时青荷将那位前长安府尹,领到了廊道间,言道:“陈先生,上官大人到了。”
    相较于之前,此时的上官扬羽,已是满目沧桑!
    全然没有当初,在长安之南,大山之下的意气。
    上官扬羽虽不认识龙章凤篆,却也是夸道:“陈先生,笔走龙蛇,不愧为道门真修?”
    他已无路可走,在退了一步后,却是豁然开朗。
    如今将要离开着长安,离开这唐国,自然要将往事,一一道出。
    他已然得罪了书院,可不敢再得罪,一位道门真修了啊!
    陈玄停下手中狼毫,将其搁至笔架后,微笑着说道:“上官青天,秉公执法,不惧权贵,今日来访,想来是之前的那件刺杀案有了着落。”
    初至长安,便遇刺杀,虽无甚损伤,可识神有无名火,难以浇灭!
    这偌大的长安城中,盘根错节之广,任凭你是道门真修,也难以理清。
    上官扬羽重重叹息道:“陈先生,当日刺杀一案,早有结果,可当时我却不敢言之。”
    “今朝辞官而行,已不打算在长安待了,故前来拜访陈先生,将刺杀一案真相道处。”
    “刺杀一案,幕后主使为王后一系官员,户部侍郎而为之!”
    “经查无人指使,皆是其为邀功请赏,恣意而为之!”
    大唐六部,除去吏部天官外,也就是户部最富,看上去户部的朱紫们,一个个的清正廉洁,可背地里在老家,哪一个不是良田万亩。
    豢养死士,也属常理,户部账目杂多,多的是需要灭口之用。
    陈玄微微点头道:“那不知依大唐律例所言,豢养死士雇凶杀人,该如何处置呢?”
    上官扬羽尴尬一笑,说道:“唐律不容置疑,夫子亲传弟子,曾是暗侍卫出身,所行之事皆为维护唐律。”
    “此言陛下,朝堂上的诸公信了,可唐国百姓不知暗侍卫为何?”
    “苦主家属皆投河自尽,故户部侍郎豢养死士,雇凶杀人,行刺四公主殿下,判了斩立决。”
    “大理寺已是复核,择日开刀问斩!”
    陈玄看着雁鸣湖面上,那微小波浪,被另外波浪吞噬之景,大笑道:“皆是如此啊!”
    “欲盖弥彰,唐国诸公,于此道甚是纯熟。”
    “苦主尽死,无人相告,暗侍卫为国前驱,又让一位侍郎,人头满地滚。”
    “书院十三,自是择日放出矣。”
    本无对错之分,亦无黑白之别,只是人世间,红尘滚滚中,那仇杀罢了。
    依佛家而论,宁缺杀人为因,入天牢为果,因果往复,从未断绝。
    依道家而论,宁缺杀人为,入天牢为承负,若无夫子,宁缺无以承负。
    汹汹当朝的禽兽,何惧一边关军卒,他们惧得从来皆是书院后山!
    上官扬羽起身,笑着说道:“十三先生快要放出来了,天启年的旧事,吾亦曾听闻。”
    “督察院御史张贻琦,死得着实是凄惨,尚不如开刀问斩。”
    “吾上有老,下有小,甚惧书院十三先生。”
    “家中贱内,甚至信奉昊天,吾亦只能依着,故疏通了关系,走了莫离神官的路子,混了个齐国黑衣神官的位置。”
    “吾不想离唐国而去,奈何书院十三先生,似有上天相助!”
    “陈先生,告辞!”
    “若是有缘,咱们桃山再见!”
    而后上官扬羽起身离去,谢绝了青荷的相送,独自一人自陈府离去。
    那些想要巴结书院十三先生的人,敢于截杀一个辞了官的上官扬羽。
    却不敢截杀,西陵神殿齐国的神官上官扬羽,于人世间上官扬羽为一棋子。
    可成为棋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成为棋子的可能都没有?
    神殿需要上官扬羽被截杀,故上官杨羽才能得此神官之位,唐国之内便无人敢于截杀,辞了官的上官扬羽。
    “这位上官大人,倒是看得通透,非是腐儒!”
    “求财亦求名,更是求了活,偌大唐国,少有人能及啊!”
    求财十余年的上官扬羽,在求了上官青天的名后,又赶往齐国神殿求一个活命。
    可谓是占尽了便宜,一点亏也不曾吃过。
    站在一旁的青荷,满是不解的问道:“陈先生,上官大人辞官,接了神殿职司。”
    “若以唐律,已属通敌,何来通透呢?”
    作为长安府尹,却投入西陵怀抱,这样的人已经大忠似奸矣。
    陈玄看向了青荷,问道:“青荷,若是接掌了神殿职司,便为通敌!”
    “恐怕这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少有不曾通敌之辈。”
    “朱紫大户中的后辈,去往西陵游学,担任个职司,还有人去细查吗?”
    “查出来又能如何,青荷在这人世间,要看开而非看破。”
    这人世间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真的不明白,另外一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于唐国百姓而言,大唐铁骑横扫人世间诸国,无人可以阻挡。
    可朝堂上的朱紫,莫非都是傻子吗?以一国敌天下,易吗?
    青荷眉头紧皱道:“青荷懂了,可尚有不解,书院教得有错吗?”
    昔年在公主府,她亦曾看过不少,书院刊印的书籍。
    莫非书院刊印的书籍,也会有错吗?
    陈玄淡然道:“就连夫子也会有错,夫子的后辈,又怎会无错呢?”
    “只是修为高,辈分高,少有人敢言之罢了。”
    “吾却不同,承负此世,不惧那些先生们。”
    本无对错,为其一人,而非众生也!
    因有对错,为其众生,而非一人也!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