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4章 训练

时间:2024-02-26作者:五十缺一

    第4章  训练
    孔二几分钟就吃完午餐,饭盒舔了个干净。
    对于陛下大手笔养这些兵,孔二是举双手赞成的,身体养壮了,纪律练好了,那就是精锐。
    收拾好餐具后,孔二掏出一本兵书,是朱再明结合民兵训练手册,修改语言口号后得来的,叫《大明皇家常备师训练纪要》,名字很长。
    孔二习惯直接称《小皇书》。
    只一眼,孔二就觉得这是陛下参考了英国人编纂的兵书了,只是内容更加详细有条理。
    兴许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地制宜吧。
    这样想着,孔二深吸一口气,吹响了胸前的口哨。
    “全体集合!”
    哗啦啦,听到哨声的士兵,条件反射似的弹起来,在孔二面前以连队为单位,排成一个个小方阵。
    最前面的一个方阵,朱显雪抬头挺胸,双手并拢紧贴裤缝,双眼目视前方。
    孔二认得他,大明皇帝朱再明的亲叔叔,雪亲王朱显雪殿下。
    亲王封号刚封不久,就被朱再明塞进军队,说是能带来好运。
    孔二不知道雪亲王雪风号的故事,不然高低得在朱再明面前哭一把。
    “向左向右看齐!稍息!立正!报数!”
    “1、2、3……”
    “稍息,立正!下午我们练习停止间转法。”
    所谓停止间转法,就是指“向左转、向右转”。
    只要稍微了解过的人都清楚,这是新兵训练最为混乱的项目。
    封建社会,知识被世家大族垄断,老百姓文盲率非常高。
    哪怕他们日常生活中,知道买卖东西找零多少钱,向左向右是哪个方向。
    但是,等真正到了训练场,人都是懵的。
    关键点在于,他们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仅凭借生活中的范例经验是很难顺利训练的。
    解决的办法有,那就是开展夜校,系统的教习一些常用字,让他们对各种东西有个概念。
    但是在文化学好之前,只能一遍遍不断的重复练。
    至于学北洋军,让士兵们脱一只鞋,然后左右转变成“有鞋转”“光脚转”的命令,多少有脱裤子放屁的嫌疑。
    士兵们懵逼的是陌生命令的认知问题,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左右不分的问题。
    对于认知,只能不断重复,不断加深印象,强行把士兵们基础的逻辑能力掰回来。
    “向左转!”
    孔二一声令下。
    大部分士兵做出了正确的动作,也有些士兵转了反方向,和战友面面相觑。
    还有一些人干脆愣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没办法,孔二只能让各个连队的军官,开始一个个纠正。
    整个下午都在混乱中度过,训练效果不是太理想。
    又到了晚饭时间。
    孔二抬手,看了看手上荧光机械表,正好6点整。
    “立正,稍息,立正!”
    “报数!”
    “整理着装。”
    一通命令下达,在整理好队伍点齐人数后,孔二一个漂亮的后转,然后小跑来到朱再明面前,伸出右手敬礼。
    “陛下,今日训练完毕,全团1500人无人缺席。是否吃饭,请指示!”
    “吃饭!”朱再明回礼。
    “是!”
    孔二又一个转身,小跑回到队伍前立定。
    “稍息!距离开饭还有半个小时,饭前一首歌,吃饭不挨饿!朱显雪出列!”
    朱显雪一愣,但是很快就想起士兵条例,以及朱再明的叮嘱,立刻向前一步,双腿并拢高声回答:“到!”
    在皇帝面前命令陛下的亲叔叔,孔二还是有些忐忑的。
    不过在眼角余光看到朱再明平静的目光后,他定下心神,喊到:“第一首歌由你领唱!”
    朱显雪仔细回忆一遍歌词,然后清了清嗓子开始领唱。
    得益于他浑厚清晰的嗓音,歌声铿锵有力。
    1500名饥肠辘辘的士兵,开始在教场上合唱。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澳洲海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满清的末日就要来到,
    ……”
    这首出自于《铁道游击队》的插曲,在经过简单的修改后,简单上口的旋律和情感直白的歌词,很快就打动了在场士兵们的心。
    所以,朱再明厚颜无耻的改成《明军思乡歌》。
    伴随着歌声,一股看不见的凝聚力开始形成,那种落日余晖的景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家?
    回家……
    回家!
    ……
    明亮的气灯下,吃完晚饭的士兵们,正在学习文化知识。
    大明为数不多的读书人,为了亮闪闪的银币,纷纷报名前往军营教书识字。
    而朱再明则进入一顶帐篷。
    新军营还在建设中,所有士兵包括军官,现阶段只能住帐篷,也算是训练的一个科目。
    朱再明从系统商城中,购买了一支莫辛纳甘步枪,这种一战时期苏军的制式步枪,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
    旋转后拉枪机、五发弹仓、无烟火药、有效射程400米……无论哪个特点,放在这个时代都是独一档。
    系统价格每支20银币,看上去不贵,但是要武装一个团1500人以及1000海军,至少要准备3000支,其中有500支备用。
    算上每人120发的基础弹药,一个团需要10万银币。
    一个师就是200万银币,这可是个天文数字。
    这还只是步枪,再算上装甲车辆和火炮,朱再明觉得,大明这2000万银币根本不够花的。
    这也坚定了朱再明边装备边研究的决心。
    咬牙购买了5000支莫辛纳甘步枪,再配上200万发子弹。
    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30挺,弹药50万发。
    60毫米迫击炮24门,炮弹2400发。
    75毫米法国野战炮,也就是俗称的“75小姐”12门,炮弹1200发。
    240毫米攻城重炮4门,炮弹400发。
    等付款时,朱再明一看好家伙,总计100万银币。
    然后,朱再明就厚颜无耻的给这些武器改了名。
    毕竟在这个世界第一次出现,叫什么名已经由不得未来的发明者了。
    莫辛纳甘步枪改名1799式步枪。
    马克沁重机枪改名1799式重机枪。
    至于其他火炮,干脆也用年份命名得了,简单好记。
    ……
    之后的一个月,朱再明把政事交给户部尚书陈显后,就泡在军营不走了。
    时不时买点新玩意儿,给士兵们加加餐。
    而士兵的训练,也随着文化水平的提升,逐渐走上正轨。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