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511 章 亲兄弟明算账

时间:2024-02-23作者:工程狗

    张衍回到办公室,李抗战等人已经回来了,和昨天一样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喝茶等着他。
    “院长,这是梁秘书写的条子,梁秘书已经和鞍山那边联系好了,拿着条子就能提二百吨钢轨!”钱中军跟着张衍的脚步走进来,汇报道。
    “二百吨钢轨?”张衍惊讶道。
    “院长,一根十米长的重轨的重量就是五百多公斤,十米森林铁路就需要一吨钢轨,一百吨也就能够铺一千米森林铁路。
    大领导说您太小气,他的面子就值一百吨钢轨?
    所以,让梁秘书联系鞍山那边,给批了二百吨钢轨。”钱中军忍着笑,把事情汇报了一遍。
    “嗯!辛苦了老钱!”张衍笑着点了点头。
    心里腹诽着,您嫌我糟蹋您面子,您到时多给批点啊,局气点,给来个一千吨。
    “不辛苦,都是应该我做的!”钱中军笑着回了一句,告辞离开。
    “李子,给你弄了二百吨钢轨,回去应该有面子了吧?”
    “唉呀妈呀!二百吨钢轨,那我回去可老有面子了!”李抗战一口苞米碴子味,惊喜的喊道。
    “呵呵,你们领导讲究,我们也不能丢了北京人的面子,必须让你更有面子才行!”张衍笑着说了一句,然后拿起电话,打给纪凯文。
    不一会,纪凯文就赶到了张衍的办公室。
    “院长,您找我?”
    “你那边物资准备的咋样了?”张衍直接问道。
    “都准备好了!就等抗战老弟什么时候走,我这边安排车,直接给他送到货场去!
    这是物资清单!”纪凯文一边回答着,一边把物资清单交给张衍。
    张衍接过来看了一眼,东西还真是不少。
    皮帽子一千顶,翻毛皮棉鞋一千双,翻毛皮大衣一百件,油锯二十台·············各类中成药十吨,各类西药二百公斤。
    上面都标注了价格。
    “李子,你那些人参,六品叶我给你算两万,五品叶算五千,四品叶给你算一千,熊胆称了一下,一共是二斤半,还是按照上次的价格,五百八一两。
    梅花鹿鹿茸顶级的蜡片,我给你算两千块钱一公斤,你一共带来五公斤顶级蜡片。
    梅花鹿半腊片,我给你一千块钱一公斤,一共带来十公斤。
    ·············”
    张衍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着,亲兄弟明算账。
    把李抗战带来的东西都给他定完价之后,又拿给李抗战,“李子,你看看这个价格行不行,行的话,咱们就按照这个来算。”
    张衍给的人参价格比东北那边的市场价格高出最少一倍,但是人参一旦到了四品叶以上,就根本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基本上就是有价无市,供销社、药店里收上来四品叶以上的人参,都是直接送到上面去。
    然后,这些人参都会被两个系统的领导拿走,用来送礼,送给更高层次的领导。
    “行,衍哥儿给的价格,都比我们那嘎达贵不少。”李抗战咧嘴笑着点点头。
    来之前,各种药材在他们那边多少钱,局里的领导也都交了底。
    见李抗战满意,张衍又把自己这边准备的物资价格报给李抗战。
    经过一番计算,李抗战带来的珍贵药材,一共价值九万八千块钱。
    而张衍这边提供的各种物资加起来一共是十七万八千块钱。
    有些几百块钱零头,两边都是直接抹掉了。
    “衍哥儿,我这边差不少东西啊!”算完账,李抗战挠挠头苦笑道。
    上一次也是,换了一大堆东西,他带的根本不够,欠了一屁股债回去的。
    这一次,没想到还是欠着一屁股债回家。
    “没事,和上一次一样,用药材、干果、粮食、木材等资源交换就行。”张衍笑着说道。
    和林场那边交易最大的还是普通的药材、干果、粮食、木材这些物资。
    单价虽然便宜,但是挨不住量大。
    张广才岭那边药材很多,每年采药也是山里老百姓的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
    算完账之后,大家起身去吃饭。
    “老纪,一块吧!你和李子也是熟人了!”张衍笑着邀请道。
    “不了,就不打搅你们战友聚会了,我得赶着回家,家里还有不少事。”纪凯文笑着婉拒道。
    张衍也没有强求。
    纪凯文和楚明星、田海鸣他们都不熟,硬凑到一块,喝酒也别扭。
    今天晚上这场酒也算是给李抗战送行的酒,明天李抗战可没有时间玩了,要把物资送到货场,然后看着装车,把物资押送回去。ωωw..net
    当天晚上,自然又是一场大醉,几个再次住在了病房里。
    张衍也没有走,睡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第二天一早,张衍照例带着徒弟和学徒站桩,给他们找节奏,然后把李抗战众人叫醒。
    吃完早饭之后,楚明星等人骑着自行车各自去上班。
    李抗战则跟着纪凯文离开,去交接物资。
    张衍的生活又一次恢复正常。
    每天早上批阅文件,上午上课,下午给徒弟们开小灶,讲专科医学知识。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星期。
    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
    这一天,张衍正在给徒弟们讲课,秘书过来汇报,说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的人过来找他。
    张衍结束了当天的讲课,回到办公室。
    “张院长,不好意思,打搅您讲课了!”
    “没事,赵编辑什么时候来都不算打搅!”张衍笑着说了一句,示意秘书去泡茶。
    “张院长,您的书,已经开始印刷,这是样书!”赵编辑从公文包里拿出五本书。
    怪不得,刚刚看到赵编辑的公文包鼓鼓囊囊的,原来里面装着样书。
    多亏这个年代的公文包内部比较大,不然还真装不下这五本书。
    五本书每一本书的厚度都在三公分左右。
    “张院长,这三本是您编写的中医外科教材,我们按照内容分成了三册。
    这两本书是中医急救学,我们分成了上下两册。”赵编辑解释道。
    张衍拿过来仔细翻看了一下,在这个年代来说,印刷算是比较精致了,配图什么虽然都是黑白色,但是比较清楚。
    很用心,为了让读者能够看清楚,专门弄了大图。
    这也是中医外科分成三册,依然这么厚的原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