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时间:2024-02-18作者:见月明

    第181章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蓝玉向来是雷厉风行,那天退朝之后,回家就让人找来理发师,给自己弄成了寸头。
    这可把他的那些姬妾给吓坏了,生怕他想不开出家当和尚。
    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才将心放回肚子。
    然后,自然是非常的支持。
    她们可都等着陈景恪回京之后,再给蓝玉开点秘药呢。
    说起来也怪了,自从那两个姬妾怀孕,到现在就再没有别的姬妾怀过。
    放在前世,这并非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蓝玉那是年龄大了,小蝌蚪的量和活性都有点欠佳,自然不易让女子受孕。
    连吃一个多月的生蚝,再加上禁欲,稍微提高了小蝌蚪的活性。
    后来停了药,生蚝也不经常吃了,又慢慢的恢复成常态。
    现在才知道,原来衣冠是经过这么多次变迁的。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或是自愿,或是被迫,都剃了短发。
    他需要的礼法,那才是礼法,他不需要的还不如擦屁股纸。
    礼法和传统,在王朝中后期,确实能压死人。
    现在谁的倡议对大明最有利?还用问吗,自然是短发。
    方孝孺笑道:“多赖景恪提点,你说的辩论之法确实好用啊。”
    只要他不发话,士林喊的再响都没用。
    世人终于见识到了,方孝孺的战斗力。
    就算生病了,也有最好的郎中救治。
    每个时期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你们不是要遵守传统吗?
    那请问应该穿哪个时期的?
    先秦时期更古早,你们就恢复先秦衣冠吧?
    他们认为儒生说的有道理,几千年传下来的老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你这哪是不懂辩论之道,而是掌握了辩论的精髓啊。”
    以前老百姓哪懂这个,大家都这么穿,他们也就跟着穿了。
    于是就钻进房间开始创作。
    这句话,也成功获得了百姓的认可。
    经过一番宣扬,方孝孺这篇文章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了应天。
    那咱们就来讲一讲衣冠。
    现在儒生自己放弃将孝道和头发绑定,等于失去了最有利的武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底层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依然在摇摆不定。
    陈景恪摇摇头:“不是很懂,但我知道,辩论切不可落入对手的节奏,我们要主动掌握节奏。”
    只是剃个短发,就能减少那么多疾病风险。
    还号召自己的学生,一起写文章批斗。
    更关键的是,蓝玉那群武将,直接将‘把裤子脱了再说话’给挂在了嘴边。
    会不会有人声明扫地不知道,倒是有很多人被气的七窍生烟。
    这些儒生的文章,被徐达打包送给了陈景恪。
    方孝孺从先秦时期的衣冠,讲到两汉,再讲到唐宋。
    对正常人来说,其实怎样都无所谓。
    立即就有人弹劾他们,衣冠不整上朝,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外交,研究别人是为了对付人家。
    发型事小,礼法事大。
    所以,你们在和我讲礼法之前,先把裤子脱了。
    结果研究着研究着,就改信了。
    也就是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裆部也没有裤腰。
    然后又分析了,这些人为何会反对剃发。
    有些儒生,本来是为了寻找方孝孺的弱点,才去研究他的文章。
    你们这群腐儒连衣冠都不愿意恢复,又有什么脸面谈礼法?
    很简单,比起那听不懂的之乎者也,百姓自然更喜欢浅显直白的话。
    之所以没人敢剃,还是畏惧礼法。
    “一个鬼点子多,一个文章写的好,他们两个这是臭味相投了。”
    这算是将他们的底裤都给扯下来了。
    然而这只是表面,准确说这只是在士林。
    方孝孺不屑的道:“也够蠢的,不将头发和孝道绑定在一起,仅靠礼法他们输定了。”
    而且这句话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方孝孺想了想,说道:“我懂了,这就动笔。”
    他们有的是时间打理自己的头发,不用担心有污垢,也不用担心生虱子什么的。
    若不能防微杜渐,终将礼乐崩坏……
    失望,生气。
    而且维护礼法,就是维护他们自身的荣华富贵。
    “青楼女子多是被逼卖身,她们已经够凄惨的了,竟然还去欺凌她们,还有没有一点同情心?”
    虽然百姓们依然不敢反抗权威,但心中那杆摇摆不定的秤,已经开始往一个方向倾斜。
    方孝孺果然不愧是第一大喷子,损人都不带一个脏字的。
    这篇文章用笔非常朴实无华,几乎没有使用生僻的字眼,也没有使用一些谁都看不懂的典故。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和尚窝子。
    这本来就是他的打算,得到父亲的支持,做起来就更加没有心理负担了。
    但这个年代的人并不明白这些。
    这样的法子,老朱只会嫌少。
    陈景恪看过之后,笑了:“这群腐儒还没蠢到家,知道避重就轻。”
    朱元璋多鸡贼了,自然是和稀泥,双方各批评两句就让他们退下了。
    陈景恪随口问道:“方兄准备怎么反驳他们?”
    现在他没有发话,只是在等,等时机成熟。
    陈景恪斟酌了一下,说道:“这样很容易掉入他们的节奏,辩到最后吃亏的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尽量写的浅显易懂一些,最好是河边洗菜的大娘都能听懂,并唠上几句。”
    百姓也正是通过,这个鲜活的例子才知道。
    “打个比方,如果对方喜欢狗,还因此指责我们吃狗肉。”
    儒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陈景恪和方孝孺可不是无脑乐观,而是真的很高兴。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万民的生死,还打着维护礼法的幌子。
    所以他们才会反对剃发。
    不知不觉间,京城短发的人越来越多,平时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几位。
    朱元璋会支持士林,还是支持自己?
    陈景恪心中很清楚,他两者都不支持。
    腐儒们不是讲礼法和传统吗?不是说传统不能破吗?
    下朝后,那些文官终于忍不住了,纷纷将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
    但根据我的考证,先秦时期的裤子叫胫衣。
    这种人可不好惹,还是别惹为妙。
    如果研究过别人,就开始亲近别人,那将是灾难性的。
    比如有些基督徒,讨厌伊教就去研究,想要寻找对方的弱点攻击。
    但在外交圈子,这个特质是绝对要不得的。
    徐允恭说道:“方孝孺文章辛辣,又有疯名在外,翰林院无不闻之色变。”
    果然都是一群伪君子啊。
    善于活学活用的百姓,将这句话应用在各种场合。
    别说是家中男丁剃发,身上毛全剃光她们都没意见,只要能让她们怀孩子。
    明知道剃短发百利而无一害,却还拿礼法来阻止,你们就是草菅人命。
    这篇文章,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入应天。
    第二天就拿出了一篇千余字的文章。
    尤其是上朝的时候,几十个短发官吏往那一站,很是显眼。
    但他会支持对大明最有利的。
    没办法,实在是方孝孺那一句,脱了裤子再说传统礼法,太有趣了。
    而且将各种道理讲的也非常清楚。
    于是,十几位勋贵一夜间全成了短发。
    不过他什么都没说,李善长给他写了一封信,对他的奏疏表示了赞扬。
    可不就是秘药起作用吗。
    李祺则是目瞪口呆,辩论竟然是这么玩的吗?
    他已经开始为那些儒生们默哀了。
    “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和他辩论到底能不能吃狗肉,而是从别的地方打击他。”
    尤其是裤子的变迁,更是让大家记忆深刻。
    因为他们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享受国家俸禄和万民供养,不需要辛勤劳作。
    这可深深刺激到了某些文官脆弱的心。
    你就算是有一万个理由,在孝道面前都不值一提。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他就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对他来说,礼法这玩意儿就是擦屁股纸。
    原来那些口口声声喊着传统,喊着祖宗之法的人,竟然也不遵守礼法。
    还有些人则更加疯狂的针对,在各种场合宣扬其是儒家叛徒。
    但凡是有分歧,谁都说不服谁的时候,都会演变成互喷:
    你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看到这里,陈景恪一个没忍住大笑起来。
    至于士林,态度就截然相反了。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本意,文章最后笔锋一转,又回到了剃发这件事情上。
    维护好和陈景恪的关系,但不参与礼法之争。
    这篇文章很快就出现在徐达手里,他也失笑道:
    方孝孺说道:“他们不是想讨论礼法吗,那我就好好的和他们辩一辩。”
    陈景恪看后,也是赞不绝口。
    而且还是半白话风格。
    可他们心中也清楚,短发真的能减少疾病和痛苦,是在救自己的命。
    然后反过来参了一本,说这些人污蔑忠良,让皇帝为他们伸张正义。
    难道礼法二字还不够严重吗?
    “总是有人不服,想要试上一试。此文一出,怕是有些人要声名扫地了。”
    并告诉他,继续保持这样的节奏。
    然而这个世界有相当多的人,研究谁就会下意识的亲近谁。
    “方兄,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顺便还给百姓科普了一下衣冠的变迁史。
    先把裤子脱了,再和我讲礼法。
    一夜之间,应天府的舆论就转变了。
    方孝孺抚掌大笑:“哈哈……好好好,景恪太谦虚了。”
    朱雄英则羡慕不已,这么热闹的事情,竟然不能参与。
    不过他们也吸取了教训,不敢再将头发和孝道联系在一起。
    看到这篇文章之后,那些儒生们气的直跳脚。
    方孝孺眼睛一亮,说道:“景恪莫非还懂辩论之道?”
    朱元璋看过之后也是笑个不停,还当成笑话讲给马皇后听。
    而且不只是士林知道,普通百姓也知道。
    然后就有一部分人,开始翻看方孝孺的文章,准备寻找他的漏洞。
    “这样的伪君子,不配和伱讨论任何问题。”
    原来这些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根本就不管百姓的死活。
    “方孝孺损起人来,那真是要命啊,这下有好戏看了。”
    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剃了短发的人,就想把别人也拖下水。
    所以,很快永昌侯府所有男丁,都成了寸头。
    “要是这个人喜欢逛青楼,我们就可以从这一点进行指责。”
    马皇后也莞尔不已:“这肯定是景恪的主意。”
    如果儒生始终抓住孝道不放,那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有些魔怔人,研究着研究着就成了殖人。
    可现在大明初创,朱元璋还活着呢。
    在古代,孝道才是最无解的。
    内容也写的非常生动有趣。
    动不动就用这句话来攻击文官。
    从原来的讨论要不要剃发,变成了清一色的批判。
    实则一群伪君子。
    而且蓝玉还号召所有部下,是他蓝玉的兵,就都剃成短发。
    “竟然不关心人,而是讨论能不能吃狗肉。”
    大半个士林都在骂,可他们不但不以为意,还像是打了胜仗一般。
    随手将那些文章丢在桌子上,陈景恪说道:
    当然,他们也不是自愿放弃的,而是被抓住了痛脚,不得不放弃。
    以至于很多儒生听到这句话,心中就发憷。
    这时候文笔浅显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大多数人都能听得懂。
    自然不愿意因为一些‘小事’,得罪陈景恪。
    那些还没怀上的姬妾,可不就是天天盼着他回来,再给开点秘药。
    方孝孺自信的道:“放心,别的我不敢保证,论写文章,为兄不输任何人。”
    一旁的李祺看着谈笑风生的两人,有些无法理解。
    她们只看到,蓝玉吃了一个月药就怀了俩,不吃药一个都怀不上。
    然后儒生们就分化了。
    现在他们只能用传统和礼法来压人。
    蓝玉等人自然不服,俺们冠冕衣物穿戴的整整齐齐,哪里衣冠不整了?
    有裆和腰的裤子,那是汉朝以后才出现的。
    同时也做出一个决定,以后绝对不能得罪这俩人。
    陈景恪又说道:“我们的文章不只是给儒生们看的,更是给普通百姓看的。”
    “说狗多么温柔,多么善解人意,是人最好的朋友,怎么能吃狗肉呢?”
    至于什么礼法……长发和短发影响大明统治吗?影响老朱家的皇权稳固吗?
    不影响?
    那你这害人的礼法有多远就滚多远。
    在礼法和自己的健康之间,百姓自然知道孰轻孰重。
    陈景恪赞道:“方兄大才也,小弟佩服佩服。”
    消灭叛徒才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该怎么反驳那些腐儒了,就等着瞧好吧。”
    陈景恪啥都没做,神医招牌的含金量增加了好几成。
    到了这会儿,礼法和剃头都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有些人忌惮方孝孺,打起了退堂鼓。
    而是抓住礼法、传统来说事。
    嗯……各种意义上的扯下来。
    结果越研究,就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反而变成了他的支持者。
    不得不说,这又是一个意外之喜。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