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154.第154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时间:2024-02-14作者:我腕骨掉了

    第154章  爆竹声中一岁除!
    要不说陈雪茹会来事儿呢,从小在商户家庭长大,太知道什么情况下,怎么送人礼物最是贴切切合人心意。
    平生头一次给心里头惦记的男人家的长辈送礼,可谓是铆足了十二分的力气。
    知道张奶奶不喜铺张更不喜欢出风头,光是做衣服的材料,她就PASS了十几种。
    最后,特意选用了厚实的藏蓝色的条绒布料,这种料子不出挑,可又有质量保证,穿起来有型好打理。
    簇新的料子,让店里裁缝师傅给张奶奶做的对襟小袄加棉裤。
    小袄和棉裤的收口处,特意给加了两道滚边,即好看又洋气。
    至于给张沈飞的衣服则是简单了许多,俩人自打好上之后,她给这厮已经做过两套衣服了。
    这厮选衣服就两个标准,第一个好看,第二个还是好看。
    是以她就随便选了斜呢,给做了套中山装。
    把两套新衣服放在车筐里,张沈飞又去徐慧珍那里瞧了一眼。
    这丫头是个心气足的,离家的时候爹妈说了不服输就不让回家,她就真的不回家。
    平时一个人在前门这里筹备新店开业的事情,马上过年了也不怵,一个人又是包饺子,又是扫房子的。
    见张沈飞过来,还反过来安慰他道:“张大哥您不用担心我,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
    要真有处理不了的事情,我自然会去找您开口。”
    得,大女人就是大女人!!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张沈飞也不再墨迹,骑着自行车便由前门大街返回四合院。
    一路上,时不时的就能听到爆竹响,三不五时的还能看到三五成群,拿着小鞭追逐打闹的小孩。
    到底是要过年了,不管大街还是小巷里,都挤满了办年货的人。
    除了平时一直在的那些商店,路边还多出来不少小摊儿,卖的都是自家剪的窗花,自己做的鞋子和各式小吃什么的。
    张沈飞骑车顺着鼓楼东大街往南锣鼓巷拐的时候,居然在路边支着的一个小摊儿那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身形瘦削,站在一张破旧的八仙桌前,正在肆意的挥毫泼墨。
    而在他的桌前,有不少人双手抄袖的等待着。
    八仙桌旁,还有一张硬纸板,上面明码标价,对联一副两毛。
    张沈飞眼神一亮,之前看电视的时候,三大爷阎埠贵每当过年时,都会在院子里支起八仙桌给大家写春联。
    写到谁家了,谁家就得给个一毛两毛,或者是几把花生,瓜子什么的,美其名曰润笔费。
    张沈飞还以为这阎大爷一直如此的,今儿一看,这才明白,感情这位爷以前过年的时候直接卖春联。
    至于为啥以后不卖,还换了个名头变成了润笔费,想来应该是因为国家严厉打击投机倒把???
    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确定这阎大爷的的生意还不错,张沈飞喊了一嗓子:“阎大爷,回头给我留一副好的!!钱我晚上给我阎大妈。”
    听到阎埠贵的回复之后,骑着车子就走。
    跨进四合院大门,还没有穿过垂花门,就听到自家厨房里传来唐大妞咋咋呼呼的声音。
    虽说自个儿跟大哥分了家,但他们老张家一共就兄弟俩,过年的时候,总还是要在一起过的。
    俗话说,今时不同往日。
    往年的老张家虽然说人多,但穷的一批。过年吃的饺子里八分白菜两分肉,可谓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但今年,张沈亮工资水涨船高,又跟着弟弟学了制作收音机,家里的经济条件得到了缓解。
    唐大妞也豁出去了,特批了三十过年。
    张沈飞扫盲汇演得了一等奖,拿到十五斤猪肉,成劳模又拿了奖励。
    再有就是李油饼那边给的也不少,
    是以今年老张家这年过的,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老张家人多,又都是大小伙子,吃起饭来一个顶仨,是以唐大妞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
    剁好的鸡块,排骨,肉段,各装了一大盆,拿淀粉,五香粉腌好了,只待最后下油锅炸。
    这会儿她又在老太太的指导下切肉方,越切,唐大妞就越是喜笑颜开,嚷嚷着真是人活的久了什么稀罕事都能看到。
    “老太太,您说说,这要是搁在去年,您告诉我咱们家过年能有这么多肉吃,我能相信才有鬼呢???”
    但事实上呢??还真就有了!!!
    张奶奶烧着火,心里本来也挺美,可听到大孙媳妇的话,顿时就黑了脸:“大过年的,不会说话就把你那嘴闭上!!!”
    得!!知道自己这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惹老太太不高兴了。
    唐大妞吐吐舌头,不敢再说什么。
    老太太训斥完唐大妞,起身去了里屋,搬个小板凳,又颤颤巍巍的站上去,从柜子顶上抱下来一个小坛子。
    “太太,这是什么呀???”两岁多的张想妹看到了,吸溜着手指头问道。
    张奶奶瞅了瞅小老六这幅样子,拧开坛子,手指头戳进去,蘸了点儿里面的液体,抹在了张想妹的嘴上。
    “去吧,小老六,去跟你哥哥他们玩儿炮仗去吧。啊。”
    说完,抱着坛子低头往厨房猛走。
    张想妹伸出舌头,在嘴唇上裹了一圈儿,一双眼立刻亮晶晶。
    扭头,拍着屁股就往外头跑。
    才到门口,就撞在了二叔身上。
    “不是,你小子被狼撵了??跑这么快??”张沈飞举起小老六,拿胡渣扎他的脸。
    张想妹扑腾着小短腿想逃,却怎么也逃不掉,只能哀叫求二叔放了自己。
    张沈飞一把把他敦在地上,却不松手,非让小伙子告诉自己,为啥跑那么快。
    张想妹又舔了舔嘴唇:“太太,给糖,甜。告哥哥”
    虽然话说的磕磕巴巴,但张沈飞大概是听明白了。
    他点点头,又摸了一把小伙子的头发鼓励一句:“不错,小小年纪有好的知道不独吞,知道想着哥哥们,是个好孩子。去吧。
    赶紧去告诉伱哥哥们都过来吃蜂蜜,要是来晚了太太可就藏起来了。”
    打发走小老六,张沈飞一挑帘子进了厨房,就看到案板上的大篮子里,放着满满一篮子刚蒸好的白花花的大馒头。
    厨房西北角的大灶台那里,大嫂唐大妞和奶奶两人搭配着在干活。
    唐大妞两手抓着肉方,老太太则是从一旁的蜂蜜罐子里舀了蜂蜜出来,在往肉方上抹。
    那肉似乎已经提前抹过一层别的什么了,看起来有酱色。
    张沈飞斜靠在门框上看两人忙活,老太太干活的时候就见不得有人闲着,立刻便开始给他安排任务。
    “大飞,你把锅里给倒上油,咱一会儿开始炸肉。”
    “诶!!”张沈飞跑过去,提起油桶就往大地锅里倒油,“够不够,老太太???”
    “不够,倒!!”
    “够不够??”
    “不够!!”
    “够不够???”
    “我说你老这么问干嘛啊???要听得时候,我会让你停的!!!”张奶奶烦了,怼道。
    “嘿,您这老太太。”张沈飞挑起眉梢,“往年吃点油跟要您命似的,但凡做饭时候多放那么一两滴,您就得嚷嚷着日子过不下去了。
    今年这是怎么了?中邪了???”
    张奶奶睨了他一眼:“我乐意,管得着吗你???”
    “嘿,你这老太太。”张沈飞摇摇头,一副我不跟您计较的样子。
    “我怎么啦??”老太太却似乎有意跟他刚,“往年家里日子难过,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今年风调雨顺,你有了好工作,你哥哥也涨了工资,我老太太就想踏踏实实的过个好年。
    多给孩子们做点好吃的,过个好年,不成吗???”
    “成成成,怎么不成??我不是跟您开玩笑吗??”张沈飞凑过去哄她。
    他又何尝不知道老太太的心思???
    自打父母去世后,哥嫂养孩子和自己不容易,老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自家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好过,老太太有意过个肥年,也是在想四合院里显摆一把,让人知道,他们老张家虽然分了家,但两个孙子依然个顶个的能干。
    把老太太哄得喜笑颜开后,张沈飞突然呀了一声。
    “怎么了?大惊小怪的?”张奶奶白了他一眼。
    “老太太,您赶紧把您那一小罐蜂蜜给藏起来,晚了的话,只怕就来不及了。”
    “来不及了?”张奶奶满心疑惑,“怎么来不及?”
    张沈飞指了指窗户。
    老太太顺着他的指向看过去,就看到六个葫芦娃六颗脑袋,支在窗台上,六双眼睛眨巴眨巴的看着自己。
    “太太,小老六说有蜂蜜吃!!!”
    啊,这个
    张奶奶只感觉一阵眼晕,但事已至此,又能怎么样呢???
    十分钟后,
    老张家六个葫芦娃,齐刷刷拍拍坐在门槛上,每人捧着一小碗蜂蜜水,小口小口的啜饮着。
    在轧钢厂坚守在岗位第一线的易中海下班回来,刚跨进大门,看到这一幕,一颗心顿时拧成了麻花儿状。
    不是,
    大过年的!!就非得给劳资这么添堵吗??
    你老张家有儿子了不起??就不能回自个儿家喝水吗??
    干嘛非得排排坐在大门口啊???劳资的心啊!!!!!
    老张家厨房里。
    炸酥肉,炸鱼块,炸鸡块,炸肉方,炸丸子,一盆盆的出锅,张沈飞新房的桌上,五斗柜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
    下午五点左右,张沈亮提着新买的几瓶好酒和一个大包袱也回了院子。
    他把酒放下,从包袱里掏出一双鞋子拎着就去了厨房。
    “奶奶,这是正宗的小牛皮皮鞋这么多年了,也没给您置办过衣物.”
    “呀?给我买的鞋啊?”张奶奶忙把湿漉漉的手在衣服上擦干净,拿过鞋仔细的端详着,笑的嘴都合不拢,“大飞给买了衣服,你又给买了鞋,今年这年过的,真好!!!”
    唐大妞在一旁一遍大力的搅拌着饺子馅儿,一边嘎嘎笑道,“这算什么啊??老太太,您的福气还在后头呢!!!”
    “你呀,今儿可算说了一句我爱听的了。”张奶奶看向唐大妞。
    唐大妞撇撇嘴:“您老嫌弃我不会说话,粗俗,赶明儿让大飞给您找个有文化的小孙媳妇儿!!
    可有一点儿,她再有文化,也不一定能跟我似的,一口气给您老张家生八个男孩!!!”
    说到最后,一梗脖子,一副我生八个男孩我骄傲的样子。
    张家的厨房里,一时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笑完之后,张沈亮带着张平安和张顺遂去贴春联。
    张沈飞开始清洗年夜饭要用的菜,唐大妞和张奶奶则是继续包饺子。
    四九城的规矩,过年吃饺子,要从大年三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趁着这会儿有时间,就得多包。
    回头吃的时候直接下,也省事儿。
    老张家忙碌的时候,四合院其他住户们也没有闲着。
    老百姓们忙碌了一整年,到了今天,不管哪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想要过个好年。
    四合院的上空中,一整天都飘荡着白色的炊烟,空气中,混合着肉香,糖果的香气和大白馒头的味道。
    让人一闻,就忍不住想要咽口水。
    北方的冬天,天色总是黑的格外早一些。
    才下午五点多,天色便已经渐晚。
    晚上六点多,先是偶尔一两声鞭炮由远及近的响起,而后原来越密集。
    鞭炮之后,便是一种混合着火药和松柏香气的味道,萦绕在空气中。
    张沈飞上辈子住的地方禁烟花炮竹已久,闻着这种记忆深处的味道,忍不住的大口呼吸着,心情居然还隐隐有些小激动。
    张家的饭桌上摆上了丰富的年夜饭,爆肚炒肉,溜鱼片,醋溜腰子,炸排骨,海蜇拌肚儿,扣碗酥肉,扣碗鸡块,油炸花生米.
    张奶奶从地锅里捞出两大海碗饺子,安排着两个孙子带着六个会走路的重孙子赶紧去给儿子和儿媳磕头。
    “磕了头就赶紧过来吃饭。快快快!!”老太太招呼着。
    张沈飞两兄弟答了声好,乖乖的捧着饺子就去了后院的倒座房。
    父母的排位还在那边的,供奉完饺子,又盯着六个小葫芦娃各自磕了头。
    张沈飞和张沈亮这才带着几个小子返回前院。
    经过中院的时候,就听到老易家传来了聋老太,傻柱,何雨水的声音。
    “怎么回事儿???傻柱今年在易大爷家过年???”张沈亮很是诧异。
    张沈飞侧耳倾听了一会儿:“可能是搭伙过年吧。”
    易中海两口子没有孩子,聋老太孤家寡人,傻柱和何雨水的亲爹今年又刚跟寡妇跑了。这几个人凑在一起过年也能说得过去。
    ……
    ps:不发烧了,但san值空了。脑袋里空的能听到回音
    (本章完)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