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11章 大姐家事

时间:2024-01-23作者:春天里的暖阳

    去年大姐李丽刚生小宝时,李文一家本来商量说借给大姐家一百块钱,让他们自己盖房单过。
    但是李朝阳的母亲硬说一百块钱他们还不起,反正李文家有钱,送给他们得了,气的王春梅当场就翻了脸。
    说实话,李文借出去的一百块钱本来也没打算要。原身是大姐李丽带大的,对大姐李丽的感情很深厚,连带着李文也对李丽很是关心。
    李文家的要求不高,只是想让大姐李丽分出去过得更好一点,他们家没有太多的要求。
    但是你无耻的说借钱不还,那直接就崩了,谁还愿意借,这不大傻子嘛。
    后来李文家去看望李丽也就不带过多的粮食或者东西了,都是偷偷塞一点钱票,让李丽去镇上偷着自己花。
    李文坐着和二丫母亲聊了一下最近渭河县的变化,最近几个月渭河县的发电大坝建成了,县里很多地方通了电。
    罐头厂还有制衣厂也相继建成,尤其是罐头厂的建成让渭河县的紧张的财政松了一口气。
    大哥李武在汽车站、二哥李全在农场站、大姐李丽在罐头厂,二姐李霞在制衣厂。
    一家人可以说得上都端上了铁饭碗,李文穿越初的目标,让家人吃饱饭算是彻底实现了。
    李文家其实不但实现了吃饱饭,还在这个年代奔上了小康。
    两人正说着,大门被推了开来,李文一看是二丫和姐姐小敏放学了。
    小丫头也一眼认出了李文,大叫着跑了过来。
    “小文哥哥,你回来了,二丫好想你。”二丫这丫头和李文确实比较亲直接扑过来抱住了李文的大腿。
    大丫头小敏年纪比较大,就比较害羞了,只是小声的叫了一下小文哥哥。
    几个月时间,二丫姐妹也彻底缓了过来,以前的小老头模样的二丫也彻底长开了。
    两个小家伙脸色红润了不少,算是两个可爱的小丫头了。
    李文从挎包里掏出几个鸡蛋糕给几个孩子分了分,喜的小家伙们哈哈大笑。
    接着李文又问了两个小丫头上学的情况,显然两个孩子都十分高兴,喜欢读书,就连话比较少的小敏都活跃了起来。
    李文笑着许诺,如果过年回来两个小姑娘成绩优异的话他会做出奖励。
    乐的二丫和小敏连连保证,年底一定拿个奖状回来。
    “小文你们先玩,婶子去做饭,下午孩子们还得上学呢!”二丫母亲起身回到了厨房。
    看着和几个小姑娘一起石头的小外甥,李文恍然想起自己空间里还有几个经典神器。
    “小宝过来,舅舅给你拿一个好玩的玩具。”李文朝小家伙招了招手,从挎包里掏出了一个铁皮青蛙。
    “哇!小青蛙。”
    几个孩子立马围了上来。
    铁皮青蛙可以说是所有60年代以后年轻人童年的回忆。
    尤其是80年代以后国家经济好了,铁皮青蛙走进了千家万户。
    铁皮青蛙最早生产的时间是在民国时期,但是国外已经流行这种铁质玩具。
    魔都的康元制罐厂借鉴德国的产品制造了三跳,(跳鸡、跳鸭和跳蛙)除了铁皮青蛙,铁皮小鸡也很有意思,就是那个上了发条以后啄米的彩色发条鸡。
    但是随着国家的成立,全国很多厂家开始制造,铁皮青蛙才彻底走进了各个城市的百货大楼。
    不过这年月的铁皮青蛙依然不便宜,工业品制作困难,价格自然就昂贵,一只铁皮青蛙花了李文小一块钱。
    随着李文扭动发条,小青蛙开始在桌子上来来回回,蹦蹦跳跳。
    小宝显然没有见过这么好玩的玩具,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盯着小青蛙。
    这年月娱乐设施匮乏,孩子们可以娱乐的东西太少了,这个小青蛙别说小宝,就是李文这样大的青少年碰见也会爱不释手。
    随着青蛙的蹦蹦跳跳,小家伙舅舅叫的也越来越顺溜了,不但满足了李文当舅舅的虚荣心,也满足了孩子的快乐。
    “小宝,妈妈回来了!”
    还没有进门,李丽的声音就从门外传了进来。
    李文看见几个月没见的大姐,立马站了起来。
    “大姐!”
    “啊!小文你回来啦,你这死孩子一走就是几个月,家里担心死了。”李丽看见李文一脸惊喜,接着就是一顿训斥。
    “嘿嘿!”
    李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大姐,一晃眼,我小外甥都这么大了,叫舅舅叫的贼六。
    小宝叫舅舅听听!李文朝小家伙喊道。”
    “舅舅!”
    小家伙妈妈回来了也没有抬头,一脸专注的玩着小青蛙。
    “走,先过姐那边去。”李丽看着李文和儿子玩的起劲,笑着说道。
    “丽丽不用过去了,今天就在我这边吃饭吧!”二丫母亲从厨房走出来笑着说道。
    “这怎么行!”李丽连忙摇头道。
    “姐,今天就在婶子这吃吧!口粮我已经给婶子了,咱们说会儿话。”李文连忙拽住李丽说道。
    “那好吧!”
    李丽听到李文已经给了粮食,也就没再说什么了,其实她也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资助了二丫一家,不过没跟其他人说。
    “姐,罐头厂的工作咋样,顺心不?”李文笑着问道。
    “好着呢,我是高中文凭,在厂里做的文职工作,工作也比较轻松。”李丽笑着说道。
    “那就好,当初弄这份工作,也没有给你说,就怕你不满意。”李文笑着点了点头。
    李丽本身就是高中文凭,学历没问题,就是缺一个人扶她一把。
    “小文,姐谢谢你,要不是你给姐让的这份工作,我和你姐夫还脱离不了清水村那片苦海。”李丽说着,眼眶红了起来。
    “姐,哭啥!都是一家人,帮助你是弟弟应该做的。
    还记得小时候你经常用箩筐背着我割猪草,拣麦穗,我是跟着姐你长大。”李文安慰道。
    李丽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哦!对了姐,你在罐头厂工作,那姐夫呢?”
    “多亏了你朋友,就是那个叫郑凯的,上个月木器厂刚好缺临时工,你姐夫也懂点木工活。
    他跑去给你哥说了一下,你姐夫才有机会进木器厂当临时工。”李丽说起宋朝阳的工作,立刻笑了起来。
    “郑凯啊!真不错,我这哥们没白交。姐,刚那会儿听婶子说,你婆婆来城里闹了?”李文问道。
    “嗯!本来只有我一个人工作,说好了每个月给家里八块钱就可以了,但你姐夫当了临时工后就来闹了。
    说我们两个都是双职工,必须让一个给你姐夫他弟弟。”李丽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事咋解决的?”
    “我告诉了大姑,咱们村去了几车人在清水村闹了一场。
    我的工作本来就是你的,你姐夫的工作也是通过你的关系才有的,让给他们家成啥事了。
    最后清水村支书出来说和了一下,以后我们每个月给家里十块钱,再上交给大队三块钱顶你姐夫的工分。”李丽解释了一番。
    “这样也好,就当破钱免灾了,姐夫也不用夹在中间为难了。
    那现在你们两个人就相当一个人的工资了,粮食也够吃吗?”李文思考了片刻,点了点头,最后的说和也算是一个解决办法了。
    “粮食够吃,你姐夫虽然没有粮本,但是给村里交了钱,大队分粮的时候也有你姐夫的一份,不过要用钱买。”
    “这个不错,三块钱交的值,只要能用钱买就划算。”李文眼前一亮说道。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