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36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时间:2024-01-22作者:天下第一白

    终于。
    一众之前一直跟着江宁的粉丝,想起了那一位传说中的存在。
    这个人,就是李白。
    此前江宁还在当道士的时候,小小的讲过李白。
    虽然后面没有开讲,也只讲了一小部份的李白,可李白这个名字,却让无数人记忆犹新。
    特别是他的那一首《蜀道难》,简直是鬼斧神工。
    可就在大家期待着江宁继续讲下去的时候,这家伙竟然不讲了。
    直到现在。
    李白这个名字,又出现在众人脑海。
    只是一瞬间。
    一众网友便直接说道:“江宁,狗日的,我顶你个肺。”
    当然。
    不只是这一句。
    一大堆粉丝,都是清一色的刷出。
    “你们这……”
    江宁额头上三根黑线冒起。
    但还是说道:“大家别急啊,李白自然会讲的。不过,李白是唐朝人,现在我们是在讲宋朝。上学也得一年级一年级慢慢往上升嘛,你们还想跳级?”
    “我去,你这是将我们当小学生啊。”
    “不然呢。”
    江宁摊了摊手,一幅老师就在上课的样子。
    只是虽然江宁这般样子很让人想掐死他。
    但没办法。
    人家就是学问高。
    人家就是比你懂得多。
    不只是比你懂得多,人家还知道一系列你不知道的。
    甚至是连专家都不知道的。
    至于你说人家怎么找到这一些资料。
    一是综合一系列史料。
    二是人家看了无数的孤本。
    三则是,人家可是顶顶大名的考古风水专家。
    所以。
    这三者不管是哪一个方面,大家都是佩服的。
    不过,江宁又说道:“跟大家开玩笑的,其实陆游写诗的水平很强。如果放在宋朝的话,他应该属第一。”
    这可不是江宁说的。
    这是前世某位无比牛逼无比牛逼的人说的,只要大家知道这人是谁,那谁也不会否定他说的话。
    “宋朝写诗第一人?”
    “对。”
    “不是苏轼?”
    “苏轼写得诗也很厉害,但苏轼的词比诗厉害。”
    “这也是。不过,我还是觉得苏轼写的诗是第一。他写给弟弟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多美啊……”
    “我看你是中了苏试的毒。”
    “那没办法,苏轼第一,苏轼第一,苏轼第一。”
    其实宋朝人也写诗。
    但相比之唐朝,宋朝人写得诗就很一般了。
    很一般除了有唐朝这一个高峰之外。
    另一个,那就是整个环境的不一样。
    唐朝是诗的国度。
    那么,他便会诞生一系列的诗人。
    宋朝是词的国度,所以他会诞生一系列的词人。
    不同的年代会诞生不一样的文学巨作。
    宋朝人虽然也可以写诗,但已经失去了唐朝那种诗的环境了。
    所以宋诗虽然也有不少,但与唐诗来说,那就差了许多。
    而到了现代。
    我们现代更没有诗的那种环境,那种气氛,所以我们现代人也写诗。
    但大都数人写得诗,那可真是辣人眼睛。
    不过。
    陆游是一个例外。
    甚至。
    因为他写得诗实在是太好太好了,很多人都以为陆游是唐朝人。
    甚至还以为,唐诗三百首里面有陆游的诗。
    “江宁老师,您说的第一恐怕会有比较大的争论吧。毕竟,文武第一,武为第二。”
    见大家仍是在纠结苏轼。
    江宁也是头痛。
    苏轼是为苏仙一样的人物,他确实厉害。
    所以一提到苏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第一。
    比如写诗他第一。
    写词他第一。
    书法他第一。
    吃货他第一。
    等等等等。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不重要,反正他们觉得是就是了。
    不过这都是自己找的。
    谁叫之前将苏轼讲得这么好。
    还好是。
    今天讲的是陆游。
    陆游虽然名气没有苏轼大,但他写的诗,确实太好太好了。
    “还是和之前一样,有没有第一,还是大家来欣赏吧。”
    说着。
    江宁拿出了一首陆游写的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完。
    江宁解释说道:“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陆游一共生了七个儿子,而他最为疼爱的就是小儿子,因为他觉得小儿子最聪明。只是小儿子虽然最聪明,但却有个缺点,那就是懒,又比较骄傲。为了开导小儿子,陆游便给小儿写了这一首诗,意思就是让小儿子不要骄傲自满。”
    “还不错啊。”
    众人点点头。
    这首诗写得很不错。
    一方面格式很正,另一方面也比较有哲理。
    不过大家毕竟抱着苏轼第一的念头,所以众人并不觉得这首就比苏轼厉害。
    “就是没有太多诗味,感觉诗味差了一点。”
    不少人挑起了这一首诗的毛病。
    江宁还是与之前一样,也不反驳,继续说道:“那好,我们就再来一首。”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要说诗味。
    第一首还真是少了一点诗味。
    因为他有一些像讲大道理,而且这个大道理好像大家都听过,所以大家评价一般。
    但第二首一出,众人却是眼前一亮。
    “这首可以啊,一读便有诗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写得好。”
    “不过,还是与苏轼差了一点。”
    这首诗写得好,挑不出太多毛病了。
    但众人还是维护着苏轼第一。
    江宁则是继续:“再来欣赏这一首。”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比之上一首还要经典。
    不需要江宁解释。
    一众网友就已经挑出了这一首诗的重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简直绝了。”
    “哇噻噻,这水平有点高了啊。”
    众人有些惊讶了。
    而江宁则继续。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这首诗与前两首相比较,稍微差一些。
    也没有前两首这么知名。
    但江宁却很喜欢这一首。
    喜欢的原因。
    那就在于这一首,与苏轼一样,直面诗人的人生迹遇与感慨。
    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陆游前往又一地任职。
    只是对于以前的经历,陆游却是无比的感慨。
    他一生志在收复中原。
    所以当时前往南郑的时候,他内心是无比激动的。
    他以为北伐就将开始,但奈何只是一个笑话。
    后来他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全国各地奔走,但一次又一次失望。
    朝廷不但没有北伐之意,甚至他的宦途也不怎么样,他与辛弃疾一样,数次被弹劾,数次被罢官。
    而罢官之后,他与辛弃疾一样,也种起了地,写起了诗。
    <div  class="contentadv">        可是。
    人家陆游的志向不是写诗啊。
    他是想收复河山,报救祖国的啊。
    所以。
    这里面所写的这一句【此身合是诗人未】。
    意思是说,难道以后我要当一个诗人吗?
    那么后一句则是反问。
    既然如此,那为何我要骑着驴子背着剑前往剑门关呢?
    虽然这看上去是反问。
    但这却更进一步是向告诉读者我心中的志向。
    “好一个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我喜欢,我喜欢这句。”
    “我也喜欢,感觉这句太有画面感了,我仿佛看到一位文人背着长剑前往前途未卜的道路当中。但虽然如此,他还是没有犹豫。”
    “有一些苏轼的感觉了。”
    众人慢慢的进入到了状态。
    他们有一些代入到了陆游这个人物身上了。
    ……
    “江宁老师,还有陆游的诗吗?”
    “没有了。”
    “我去,这就没有了?”
    “好吧,骗你们的。据说陆游一生写了9000多首诗。”
    “9000多首,我草,真的还是假的。”
    “是不是真的,大家自己猜,我们继续。”
    江宁继续说道:“我们欣赏这一首。”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叫做《书愤》。
    书愤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是在陆游61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一直想着的是北伐中原,恢复河山。
    那么到了老年,那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了。
    只是这个不一样的想法,倒不是陆游的志向变了。
    他的志向没有变。
    不但没有变,反而更为的坚定。
    只是到底是年老了。
    所以陆游也开始回忆以前的岁月。
    以前的陆游哪里知道北伐中原是这么艰难。
    如今自己都60多岁了,仍然没有任何起色。
    更回想起年轻时候所发的誓言,只感觉好可笑。
    但更可笑的是,誓言不但没有完成,白发却是出来了。
    “我想到了辛弃疾。”
    “嗯。可怜白发生,辛弃疾不也是这样吗?”
    “我……”
    不少人鼻子不由得一酸。
    但江宁并没有停下,他继续念道: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开头写得气势万千,让人心血澎湃。
    可笔锋一转。
    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自然是朝廷之师,也是北伐之师。
    这也是陆游期待的。
    可期待了一年又一年。
    “啊啊啊,我又感觉心痛了。”
    “我也是,南望王师又一年,短短几个字,我能看到陆游内心的悲愤。”
    “那可不,我都想替这一句再接一句,南望王师又一年,王师还剩几个连?”
    “噗嗤……”
    众人被其中一位续写的粉丝给逗笑了。
    只是虽然是笑。
    可看看南宋。
    还真要问一问这南宋的管理者,你们还有几个连?
    是不是几个连的兵都没有了,你们派不出来?
    但事实正相反。
    南宋的兵力一直很多,别说几个连,几十万都有。
    多到从战面层度上来看,完全不比金兵差多少。
    “再来一首。”
    见大家都不需要自己解释,江宁也没有多说。
    而是一首接一首的不断与众人分享着陆游的诗作。
    此时。
    江宁分享的这一篇,叫做《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首诗是陆游接近70岁时候写的一首诗。
    这时候陆游的身体已渐渐衰退。
    加之陆游与其他官员不一样,陆游因为辞官几十年,并没有太多的收入。
    同时陆游也并不想接受他人的支助。
    比如辛弃疾。
    有一次辛弃疾去看陆游,发现陆游的家里条件并不好,就说想拿一笔资金给陆游盖房子。
    但被陆游给拒绝了。
    此时陆游躺在床上,这个时节已是十一月,天气很冷,且风雨不断的吹来。
    但诗人并没有觉得这日子过得清贫。
    反而。
    越是这样,他越是记起了年轻时候南郑的军旅岁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江宁跟大家分享着这首诗作的背景。
    “虽然陆游是一介文人,也不是什么武将。虽然,陆游在南郑的军旅生涯只有8个月,甚至8个月之后,北伐就此取消了。但哪怕如此,陆游每每想起当年的南郑岁月,仍是止不住的激动不已。此时,陆游听着那狂风大雨,突然睡着了。并且,还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来到了大散关,梦里,他看到无数的铁马,战马,刀剑……”
    一边与大家分享,江宁手下的笔没有停下。
    一众粉丝这会儿没有说话。
    他们也不敢说话。
    他们生怕自己说话,打扰到陆游先生的梦境。
    直到。
    当江宁在笔下写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轰的一声。
    他们只感觉,眼前的屏幕之上,千军万马冲杀而来。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怎么哭了,我怎么哭了。”
    “我也是,为什么我会哭,我堂堂大男人,我怎么会哭。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我在听江宁老师讲辛弃疾的时候我都没有哭呢。”
    “明明眼睛里面是进了沙子,不是吗?”
    “对,吹一下就好了。”
    众人不自觉的揉着眼睛。
    这种感情没来由的,一下子占据着众人的脑海。
    虽然现在不是南宋。
    虽然南宋离现在有900多年。
    可是陆游那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仍给了无数粉丝相当大的震撼。
    但江宁没有结束。他继续说道:
    “王师等了一年又一年,一年过去了,王师没有来。一年过去了,王师还没有来。曾经,陆游还将希望放到辛弃疾那里。因为他知道辛弃疾比起自己强。他比自己年轻,他有勇有谋,他更能受到朝廷的重用。可是,一年一年过去,比自己小15岁的辛弃疾也老了。一年又一年过去,辛弃疾不但老了,而且也死了。再一年一年过去,陆游已经85岁了……”
    “某一天,陆游感觉自己大限将到。他将一众儿子叫到跟前,他想拿起笔,但僵硬的手已经不足以支撑他写任何的字。他用微弱的声音跟儿子们说,父亲要走了,我也没有别的东西留给你们,还好你们都是好孩子,一直都做得不错。你们说,人死了之后,能够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吗?”
    一众儿子不知道老父亲临终之时问的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
    而陆游也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用了最后的力气,临终在一众儿子面前作了一首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其实陆游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对于他这样的老者,他早已经看淡了生死。
    他更为的知道,人死之后,那么,他就与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联系了。
    或者说,这个世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与他无关了。
    可就算是这样,陆游还是有一件事情放不下。
    他没看到收复中原,他更没有看到九州统一。
    不过。
    他还是寄于美好的愿望。
    也许自己看不到。
    但未来自己的儿子,或者不孙子,更或者是孙子的孙子,可能看得到呢。
    如果到了那个时候。
    请一定要记得,在祭拜祖先的时候,一定要将九州统一的消息告诉我啊。
    这首诗,叫做《示儿》。
    这一晚。
    江宁快抖粉丝量突破6000万。
    这一晚,与江宁联线的央视主持人董雨泪洒镜头。
    这一晚,无数粉丝遥望远方,久久难于入眠。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