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20章 这幅画,出自一位少年之手。(

时间:2024-01-22作者:天下第一白

    第220章  这幅画,出自一位少年之手。(求订阅)
    “谢谢,谢谢丘馆长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解。”
    丘少林之后。
    则是另一位教授方宏敏上场。
    说是教授。
    但其实方宏敏是一位国画大师。
    他的画作,最高卖出的价格破9000万。
    因此。
    方宏敏一上台,台下一众看客都是纷纷鼓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方宏敏,也是一位国画画家。我从事国画创作有50年,对于国画自认为有一定的研究。只是,当我看到这一幅长达12米的青绿山水画卷,我却深深的被震撼住了。震撼住我的不是他的长篇幅,12米虽长,但在国画界也不是最长的。震撼我的,其一,就是他的青绿。”
    “青绿在山水画当中并不长见,或者说青这种颜色,几乎没有名作。哪怕就是有青这种颜色的,也只是随便挥洒,几点就是了。可是,在这幅作品当中,却用了大面积的青绿。这放在国画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可行,甚至是新手创作。因为大量用青这种颜,会让整幅画卷表现的很俗气,可是,当这一幅作品放在我们眼前,他却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气势,半点俗气也没有。”
    “其二,丘馆长刚才已经介绍,这幅画卷是北宋时期的一幅画作。也就是说,他与我们现在的时间,相隔已有千年。千年时间,基本上几乎所有的画作,他们的颜色都可能会消失。可是,大家可以看到,映入我们眼前的,这一些颜色仍然光彩照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些颜色是后人重新添加上去的。”
    “但事实上,这就是他本来的颜色。而为什么这一些颜色能够保留千年之久,却不褪色呢?”
    这一问,众人一下子无比的好奇。
    是啊。
    千年时间啊。
    别说是画卷了,哪怕就是一些金属文物,也不知道生锈了多少。
    甚至。
    有的还锈到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
    很快。
    方宏敏给出了答案。
    “其实,这一幅作品在用色上,选用的颜料与我们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作者在创作此画的时候,大胆的运用了矿物质和石青染色。也正是运用此法,历经千年,他的颜色仍然清晰可见。哪怕有部分脱落了,但是其画法仍然保留其中。”
    “如这一片山石区域,山石的轮廓用淡墨勾勒,加赭石或花青渲染山体,渲染多在前后两石中的后面一石,之后再罩染赭色,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
    “同时,该幅作品在设色和笔法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作适当夸张。画家在较为单纯的蓝绿色调中寻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之光彩照人。石青、石绿为矿物色且极具覆盖性,经层层罩染,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与整幅画面浑然一体,艳而不俗。虽不似金碧山水一般勾勒金线,但气势盎然。”
    掌声不断的送出。
    虽然这一段在技法上的介绍大家感觉听得不是特别懂。
    但就是感觉很厉害。
    当然。
    这也是央视的厉害之处。
    请的不管是馆长,还是学者,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
    “接下去好像要请江宁老师上场了。”
    “嗯。”
    “有些担心江宁老师。”
    “啊……什么情况?”
    “还什么情况,看看前面一个是故宫博物馆的馆长,另一位是国画大师,不知道江宁老师顶不顶得住。”
    “这有什么,他们又不是PK。”
    “虽然不是PK,但央视这么大的影响力,节目播放之后,肯定会有人对他们进行点评。更何况,江宁老师这么火,眼红他的人也有很多。此前很多人都说江宁老师就是一个网红,真要比实力,肯定不如现实当中那些大师。不少人还说江宁老师是野路子出家的,哪能与这一些专家相比。”
    “我日,这话我就不认同了。”
    “怎么?”
    “真当江宁老师是野路子啊?就算江宁老师是野路子,但他的水平有几人比得上。先说画技,那位国画大师虽然很厉害,但江宁老师也不是吃素的。此前,江宁老师就卖了不少画作,也是几千万几千万的价格。但江宁老师对于画画只是兴趣,根本没将他当回事。他真要是多画一些,或者,多拿一些他之前画出来的卖出去,早就财富自由了。”
    “江宁老师现在也财富自由了。”
    “当然。另外,要说对于文物,对于历史文化……呵,我敢打赌,就是那位故宫博特馆的馆长,也未必拼得过江宁。想想之前江宁老师在双庆大学上课,那可是带队将大西王的沉银给挖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些悬。”
    “既然你不信,你往下看就知道了。”
    电视机前有不少人发出评论。
    与之同时。
    江宁也在主持人董雨的介绍之下,来到了舞台正中。
    “各位大家好,我是江宁。”
    掌声响起。
    虽然比起前两位,江宁的成名是通过网络,通过快抖。
    但是。
    只要了解江宁的,他们都认为,江宁的水平绝对不在前两位之下。
    “刚才丘馆长与方老师其实已经从各方面介绍了这幅青绿山水图,我呢,本身上不是什么专家,这一幅图也是昨天晚上第一次有幸观看。但虽然是第一次,但这一幅青绿山水图确实给了我很深的映像。不过,可能与大部人观察的点不一样,我更为喜欢的是这一幅图里面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这里,大家看到了吗,这边瀑布之上,画了一处凉亭。”
    指着画作中间偏上部分,江宁说道:“凉亭之上还有两个人坐在一起喝茶,下棋。”
    “当时看到这一处的时候,我感觉精神为之一震,好像也跟着两人一样,如此放松的与他们对弈。如果我们将思绪放到北宋。那么,那个时候,我们的宋人他们平时会做些什么呢?恐怕,这一幅画里面就已经表现出了来。写诗,喝茶,游山。正如画里画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如果说之前不少人对于江宁还有一些怀疑。
    可是。
    仅仅只是3分钟不到。
    当江宁说到这里,台下掌声已然雷动。
    “好一个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诗太应景了,瀑布这里不就形成了一弯泉水吗?”
    “哈哈哈,这般讲解才厉害啊,我喜欢。”
    “我也喜欢,比之前面两个讲的有意境的多。”
    不是他们要拿三个人相比。
    但是。
    江宁这般开讲,当真是非常独特。
    而这般独特又与这一幅国宝级的画作相得益彰。
    甚至。
    江宁这样的讲解,却是让幅画作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级别。
    不过江宁的讲解并没有结束。
    他接着继续。
    “我们来看河边。”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人在钓鱼,而看他们的样子,他们似乎在钓鱼,也似乎不在钓鱼。反正,钓鱼竿放在那里有,有没有鱼上钩,那就别说。所以,钓鱼是一种乐趣,在钓鱼的时候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也是他们的乐趣。”
    一边说。
    江宁这会儿又开始念起了一首诗: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这一首诗出来,众人仿佛已经置身于画中。
    那钓鱼旁边打闹的两位,不正像诗里面的儿童一般吗?
    咫尺之间,只感觉有千里之趣。
    但江宁仍没有停下。
    这一幅青绿山水图,他的可解读的地主,那可多着呢。
    “我们再来看这里。”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一条船,而船岸边有一位男子,这是一幅离别送行图。”
    “大家是否能想到,虽然相隔千年,但其实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景……哪怕是过去了千年,他们都一样。正如离别。千年之前无数人碰到的离别,在我们现代也时常发生。”
    <div  class="contentadv">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掌声,漫天。
    哪怕就是主持人董雨,这会儿也是激动的叫出了声。
    这首离别词,不只经典,而且还与画作相合。
    “尼玛,我现在才知道,江宁老师才是专业的。”
    “呵呵,之前你不是说江宁老师是野路子吗?”
    “我错了。”
    “那比起前两位老师呢?”
    “这个有些不好比,但绝对不在两人之下。不过,我现在更为喜欢江宁老师。”
    得。
    还要说吗?
    如果此前还有不少人有疑问。
    如果此前还有不少人认为江宁只是在快抖上比较厉害,一至现实,那就打回原型。
    好吧。
    人家真的来到了现实。
    不但来到了现实,而且还登上了高大上的央视平台。
    但就算是这样的高大上平台,江宁亦是全场的焦点。
    ……
    “谢谢江宁老师,也再一次感谢丘馆长和方老师。”
    三人在舞台上讲解结束。
    这时。
    镜头对准了三人。
    “各位老师,刚才三位老师讲解之后,我们后台就有无数的观众纷纷向我们打电话。您知道吗,这幅青绿山水图一展现,电视机前的朋友们都沸腾起来了。不过,这里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不少观众反应,好像大家还不知道这一幅青绿山水图到底是何人所画。”
    董雨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丘少林第一个回答说道:“关于这幅青绿山水图,因为时间太过于久远,这幅图的作者一直是一个迷。有人说,他可能是北宋一位知名画家。也有人说,他可能是民间的一位画家。还有人说,他可能出至宋徽宗之手。”
    “宋徽宗?”
    董雨有一些奇怪。
    一边的方宠敏则接着说道:“我也听过这个传闻,虽然宋徽宗当皇帝当得一般,但不得不说,他在书画上的成就绝对排得上号。而这一幅青绿山水又如此的气势恢弘,有皇家之气,所以,有人就猜测是他之手。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是宋徽宗所画,但这幅画却没有宋徽宗的印章,也没有他的题字。倒是后来有一大堆收藏家题字了,但他们也无法搞清楚这幅画作到底是谁创作的。”
    “所以……”
    丘少林这时也接过话说道:“到底是谁创作的这幅青绿山水图,到现在一直也是一个迷。”
    “原来如此。”
    董雨点点头。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叹了一口气。
    如此国宝级的画作,竟然不知道是谁创作的。
    这实在是有一些可惜。
    不过有的时候想想也正常。
    历史当中有太多文物不知道是出自于谁之手呢。
    别说是这一些。
    哪怕就是一些名著,有的时候都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写的。
    “江宁老师,您觉得呢?”
    虽然听到丘少林与方宏敏说,这幅作品并不知道谁是作者。
    不过,董雨仍是看向了江宁。
    “我啊……”
    江宁有些不好意思,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说还是不该说。
    “江宁老师,您可千万别顾虑我们,其实我们也很想知道这幅画作到底出自谁手?”
    丘少林感觉到江宁可能是顾虑他们。
    毕竟。
    两人都说不知道是谁创作的。
    哪怕江宁知道。
    这时候似乎明显的说出,也不太合适。
    毕竟。
    这是在做节目。
    不过丘少林心胸不错,这让江宁倒没有太多的顾虑了。
    “我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看法,我就将我听说的与大家分享一下。”
    想了想。
    江宁说道:“我在想,这幅画作,会不会是一位少年画的呢?”
    这时。
    江宁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答案。
    “少年?”
    “对。”
    “这个少年是多少岁?30岁以下?”
    “30岁以下虽然勉强也可以称之为少年,但这太勉强了。”
    “那是多少岁?”
    “18岁。”
    “这,这……”
    虽然丘少林心胸还可以。
    可是。
    当听到18岁时,丘少林内心第一个声音,也是说不可能。
    好在丘少林将这句话给压下去了。
    但哪怕如此。
    江宁也知道,自己说的这个答案,丘少林并不认可。
    不只是丘少林不认可。
    一边的方宏敏,同样不认可。
    倒是主持人董雨有一些想支持江宁。
    但这纯粹是冲动型的。
    但其实,她也不是特别能接受这个答案。
    当然。
    不仅是他。
    包括电视机前的观众。
    少年?
    18岁?
    开玩笑的吧?
    有这样18岁的少年,他能够画出如此气势恢宏的画作?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