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10章 毕竟西湖月六中。(求订阅)

时间:2024-01-22作者:天下第一白

    “江宁老师,前面就是白堤了。”
    西湖有三大堤。
    一个是苏堤,另一个是白堤,还有一个是杨公堤。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长约2里。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
    对着白堤。
    西湖管委会主任秦悦充当起导游,向江宁介绍说道。
    “这就是断桥。”
    踩在断桥之上。
    不由得,江宁却是想起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
    不过。
    今天暂时不讲两人。
    想了想,江宁说道:“秦总,这个白堤为什么叫白堤呢?”
    “这个啊……史书典籍这一块记载有一些缺失,据说是唐朝之前大家看到白堤之上,总是烟雾环绕,于是就叫他白堤了。”
    看江宁微笑的表情,秦悦却是问道:“不知道江宁老师对于白提是否有研究。”
    “研究谈不上,我就是也看了一些民间传闻。”
    江宁一边说,一边与众人漫步于白堤之上。
    白堤风景亦人,虽然现在是夏日炎炎,但这会儿正好一阵凉风吹过,大家都是无比的舒爽。
    “据说,白堤在唐朝之前叫做白沙堤。唐朝时期有一位叫做白居易的诗人,当时他在杭州担任刺史。那时的西湖也因为没有人治理,湖面一片堵塞。随后,白居易就派人清理了西湖里的淤泥,并又加固了白沙堤,后世大家为了记念白居易,便将白沙堤称之为白堤了。”
    “是香山居士白乐天吗?”
    秦悦对于历史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说到白居易,他却是一下子说出了白居易的字与号。
    “没错。”
    江宁点头。
    白居易自然是很知名的。
    哪怕这个世界并没有留下他多少首诗作,但白居易在唐朝时当的官还是比较大的。
    如果对于唐朝历史有一定研究的,自然是知道有白居易这么一位历史人物。
    “好像白居易确实主政过杭州。”
    仔细的想了想,秦悦也是说道:“不过,江宁老师,我对白居易不是特别了解,您能继续讲解吗?”
    “当然可以。”
    江宁点头,然后说道:“白居易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响。
    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当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当然,白居易不仅仅为官治理过西湖,他还是一位知名诗人。曾经,他就为白堤写过一首诗。”
    说着。
    江宁便念起了这一首诗:《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就是西湖。
    这一首诗,描写的也是西湖白堤的景色。
    无比奇妙的是。
    哪怕这一首诗是1000多年前写的。
    可这一首诗里所描写的内容,却似乎印照了现实。
    正如现在。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堤就是在孤山路上。
    在白堤这一条堤坝上,前面还有贾公亭。
    西湖的湖水一向与岸齐平,行人很多时候用手都可以触摸到湖水。
    而也正是这样,打远处一看,湖水好像与远边的白云呈现出一条直线,似乎不分彼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暂时这个景象看不到。
    因为现在季节不对。
    但对于秦悦他们来说,他们对于西湖实在是太熟悉太熟悉了。
    他们知道。
    如果来到春天的时候,白堤之上,那可是有着无数的早莺与燕子。
    他们纷纷或啄泥土,或拾草木,做好自己的窝。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千多年过去。
    大家的出行方式早已经改变。
    在当时。
    你游行西湖的时候,可能是骑着马。
    但现在。
    你可能是开着车,或者是骑着共享单车。
    但不管出行方式如何的改变。
    西湖边上,时常有无数的花儿与野草。
    这一些花儿与野草,我们很多人也叫不出他的名字。
    但是。
    他却一路陪伴着我们,把西湖点缀的如此美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后这句就是总结了。
    西湖最美,最为喜欢的就是白沙堤了。
    但说是总结。
    可你再看看现在白堤之上,一排排的杨柳成为绿荫,与千年之前似乎并没有不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得真好。”
    “以后白堤与苏堤可谓是一湖两壁。”
    “谢谢江宁老师,谢谢您给我们分享了这么一首经典诗作。”
    秦悦以及陪着江宁的工作人员内心激动的不行。
    同时他们对于江宁,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不。
    江宁这才刚刚来到西湖,这就分享了两首经典的诗作。
    如之前的夜泛西湖。
    又如现在的钱塘湖春行。
    特别是钱塘湖春行这一首,简直是为白堤量身定做的。
    “看来不需要多久,白堤也将成为所有游客必来的打卡之地。”
    “那必需的,我现在就要打一个卡。”
    “哈哈哈,我也打一个。”
    虽然一众工作人员对于西湖不知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可是。
    在这一首《钱塘湖春行》之后,他们却是发现,今天的白堤却是比之平日,美丽得多。
    ……
    “江宁老师,跟给我们再讲讲这位白居易吗?”
    这时。
    人群中有人对于白居易却是无比的感兴趣,一时兴奋的问道。
    “小刘,叫你平时多看历史,想了解白居易,自己去看史书啊。”
    秦悦瞪了一眼边上的小刘。
    小刘有一些不好意思,但还是说道:“主任,史书哪里有江宁老师讲得这么详细啊。”
    这一说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正如之前江宁讲的苏轼。
    史书当中自然也是有苏轼的。
    但可惜。
    史书上记载的苏轼却是一位年少轻狂,不知道变通,没有情商的人。
    可真正听完江宁所讲苏轼之后。
    他们才发现。
    苏轼竟然是如此的大文豪。
    “哈哈哈……”
    江宁对此也是笑道:“白易居如果大家感兴趣,以后我会讲。不过,白居易是唐朝人。以后讲到唐朝的时候,我再跟大家讲一讲白居易。对了,我可以向大家做个预告。这位白居易,那可是当时的诗仙。”
    “诗仙。”
    这样的一个称呼出来,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div  class="contentadv">        虽然唐朝诞生过许多的诗人。
    但是。
    诗仙这样的称号,还真没有人敢称呼过。
    ……
    “江宁老师,前面就是净慈寺,灵隐寺,还有雷峰塔了。不过,今天有些晚了,我们明天再来。”
    西湖并不是一个景点。
    因为西湖实在是太大了。
    同时千年时间,在西湖附近,也有着一系列其他的人文景点。
    比如西湖十景,单独拿出来,他就是一个景点。
    此外西湖旁边,也有比较知名的净慈寺,灵隐寺,此外还有圣因寺,以及白喜寺。
    这也就是西湖四大古刹。
    除此之外,在这里还有一系列的名人墓地。
    可以说。
    只要走个几百米,西湖就有一处人文景观。
    这也是西湖为什么拥有如此之高人气的原因之一。
    此时。
    从苏堤开始,一路到白堤,这会儿又来到西湖南边,也就是净慈寺附近。
    大家也都有些累了。
    江宁点点头,却是说道:“既然来到了净慈寺,那就与大家最后分享一首诗作。”
    此时。
    旁边也有一些游客发现了江宁,却是纷纷围了上前。
    “看,江宁老师。”
    “江宁老师是谁?”
    “这都不知道,他是大主播啊。”
    “大主播有啥好看的,我对于网红不感兴趣。”
    “哥,你也得看人家是什么网红啊,用网红来称呼江宁老师,是在羞辱他。人家可不是网红,人家是知名学者,历史大牛,此前不久,人家讲的苏轼,可是轰动了全国。”
    “哦哦,就是讲苏东坡那个,也让黄州与赤壁打起来的那个。”
    “所以喽。”
    “太好了,走走,看看去。”
    如果是其他一些网红。
    一众游客或许不会特别感兴趣。
    但如果是江宁,那可例外。
    说起来。
    最近一段时间西湖大火,还与江宁有着不少关系呢。
    “净慈寺我就不说了,秦主任与各位应该比我还有研究。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诗作,叫做《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
    “杨万里出生于江西的吉水,他29岁中进士。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政治上,杨万里主张抗金。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告诫朝廷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
    同时,他还很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朝廷应该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
    杨万里也被称之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只是可惜,虽然杨万里爱国忧民,但南宋当时的情况,以及杨万里个性的原因,所以他的许多策论都不被朝廷重视。”
    江宁大概的向大家介绍了一下杨万里。
    随后。
    江宁才与众人分享了这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时正值六月,夏天。
    与诗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相得益彰。
    在静慈寺的旁边,有许多荷叶。
    当然。
    荷叶在西湖很多地方都有。
    他看上去确实还可以,但也并没有那么的神奇。
    因为他太普通了。
    可是。
    在杨万里这里,那就不一样了。
    此时正是下午。
    日落的余晖洒在荷叶之上,有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所以这才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然。
    江宁也并没有解释,更没有翻译。
    事实上杨万里的诗大都数比较浅显,也非常易懂。
    特别是这一首。
    哪怕不需要江宁解释,众人也能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不但知道。
    而且只是跟着江宁读上一读,那么,你便能瞬间陶醉其中。
    正如现在。
    此前他们一直所看的普普通通的荷叶。
    可现在。
    当念着这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那种感觉又是完全的不一样。
    当然。
    其实这一首诗并不完全写的是景。
    这一首诗,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的是谁呢?
    送的是林子方。
    林子方是谁呢?
    林子方是杨万里的下属,同时也是好友。
    杨万里对于林子方很欣赏。
    于是在送别的时候,就写了这一首诗。
    可看起来,这一首诗是写景。
    但这一首诗,其实是在写景之时,对于林子方的嘱咐。
    比如最后一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看起来写景,但却用景喻事。
    接天莲叶里的接天,意思是,你已达朝廷,有机会面圣,你便有机会展现你的抱负。
    所以。
    当你知道这一点时,你便会知道。
    这一首诗,其实是杨万里告诫林子方。
    现在的朝廷复杂无比,当你有机会面圣的时候,你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因为。
    一但你离开朝廷,你的策论无法让皇帝看到。
    就像荷叶一样,无法再被阳光照到的时候,那你就算有再好的才华,也无用武之地。
    不过。
    有的时候哪怕不介绍这首诗里的其他意思。
    你仅仅只是把这一首诗,当成是写景诗,其实也可以。
    毕竟。
    这一首对于西湖的诗作,哪怕只是写景,也没有几首诗能够超过的。
    甚至。
    他的传播度,完全可以和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相比。
    “好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更为喜欢的是毕竟西湖六月中。”
    “是啊,六月的西湖与其他时候的西湖是完全不一样的,也是其他季节所不能体会到的风景。”
    “诗美,景更美。”
    “我感觉,明天西湖游客数量得破60万。”
    不由分说。
    一众游客,却是纷纷出手机,在净慈寺边的荷叶旁打卡。
    当然。
    在他们打卡的同时,他们还赋上了江宁与他们分享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