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93章 元代也有一位旅行家,他叫马可

时间:2024-01-22作者:天下第一白

    第193章  元代也有一位旅行家,他叫马可波罗。(求订阅)
    这泼天的富贵,江宁自己有没有接住,他不太明白。
    不过。
    他却是清楚的感觉到。
    今天的这一场直播,他的粉丝量却又是不断的在翻滚。
    转眼。
    现在已经是3500万粉丝量了。
    要知道。
    刚才还没直播的时候,也才3400多万。
    这代表着。
    刚仅仅只是讲了唐珙的一首诗,一瞬间就给他增加了100万的粉丝。
    这般力度,比之此前与快抖合作之时直播的《窦娥冤》也更为恐怖。
    “那我再跟大家讲几个人物吧。”
    眼看着直播间人流越来越多。
    虽然这一次直播江宁并没有做好准备,但这样的机会可是难找。
    想了想,江宁说道:“还是与之前一样,我比较喜欢讲小人物,或者说史书当中没怎么记载,亦或者是记载不是很清楚的人物。这个人物,叫做黄道婆。”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她幼时为童养媳,有一些像窦娥。但她的婆婆对她并不好,因实在是受不了婆婆的虐待,黄道婆逃去了一个道观。老师太见黄道婆可怜,于是就收了她为弟子。后来,师太的师妹前来探亲。黄道婆得知师姨是从崖州来的,也就是海南岛那边,又听说那里盛产棉花,黄道姑年幼的时候从来没有穿过棉衣,那个时候,她一直渴望如果能穿上一件棉衣那该多好啊。此时听到师姨所说崖州那边的风光,黄道婆非常向往,于是黄道婆就跟着师姨来到了崖州。”
    “黄道婆来到崖州之后,果然发现崖州另有一帆景像。他以师姨道观为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姐妹结下了浓厚的友情。并且,她还和她们一起种植棉花,纺纱,染色,以及织布。甚至,她还和一众姐妹一起改良了当时的纺织技术。”
    “春去秋来,黄道婆在崖州一住就是30年多。年老之时黄道婆思乡心切,于是便又回到了家乡。在回到家乡之后,她将自己在崖州与少数民族姐妹一起改良的纺织技术传授给了附近乡民。至此,长江流域附近棉花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也因此,人们又称黄道婆为棉神。”
    可能历史当中对于黄道婆记载并不多。
    但是。
    江宁却觉得。
    这种对于生产以及科技方面做出贡献的,往往比之那些达官显贵还要有更为长远的影响。
    正如之前江宁在讲明朝时期的一众科技人才,如宋应星,李时珍等等。
    现在的黄道婆,同样也是。
    甚至。
    黄道婆的技术,到了现代仍在传承。
    此外。
    讲黄道婆也有另一个意义。
    那就是。
    江宁想要告诉所有的听众。
    也许你不是什么明星,也不是什么高官,更不是什么帝王。
    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可哪怕如此。
    你只要在伱的领域里面做出贡献,那你就有资格名垂青史。
    ……
    “江宁老师牛逼,我就喜欢听这种普通人的历史故事。”
    “嗯,感觉黄道婆与我们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一个。”
    “是啊,历史就应该是这样的,历史就应该记载人民大众。”
    众人听得入神。
    江宁则继续说道:“下一位人物,他叫做黄公望。”
    “江宁老师,黄公望我知道,他好像是一位画家。”
    “是的。”
    江宁点头:“相对于黄道婆,黄公望的名气更大一些,历史对于他有一些记载。历史评价其很善于山水画,还通音律,善诗词。他画过很多的一些画作,在当时也很有名气。今天,我想讲他众多画里面的一幅画。这幅画叫做,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怎么样?”
    “这个啊,这幅画按一众历史名人来说,画的是极好的。不过如何的好,我也不太好说。毕竟,艺术类的东西,他见仁见智。但是,我要讲富春山居图这一幅画,并不是因为他的画技。”
    见大家有些不明白。
    江宁笑着说道:“大家别着急。”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山水景色所作,此画集中体现了黄公望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清初吴其贞推崇为“亘古第一画”。当然是不是第一画,这不要仅。此画完成后,黄公望就赠送给了他的全真道同门师弟郑樗,也就是说,郑樗是这一幅画的第一任主人。”
    “但因为这幅画实在是技法太过于高超,郑樗就有预感,说是这幅画可能未来会遭受强取豪夺。果然,明代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书画家沈周手里。当沈周把画交给一位朋友请他题跋时,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心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狡辩说画是被人偷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
    “沈周失真迹后,犹如石沉大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消息。嘉靖年间,安绍芳成了《富春山居图》的新主人。隆庆四年,无锡画家谈志伊将其收入囊中。万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图》被董其昌所购得。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正志,到清代顺治年间,传到了孙子吴洪裕手里。吴洪裕珍爱之极,后来逃难的时候,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
    “因为太过于喜欢这两幅作品,吴洪裕临死的时候,却是吩咐要将这两幅作品殉葬。家人先烧了第一幅智永法师的千字文,然后准备烧第二幅,也就是富春山居图时。他的侄子不忍这一幅传世之作被烧毁,于是跑过去将这幅图给抢救了出来。可虽然如此,因为被烧,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
    这也就是《富春山居图》的转折。
    “江宁老师,后来富春山居图如何了?”
    “后来啊。”
    江宁继续说道:“因为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其中一段保存较完好,但篇幅并不是很长的,人们就叫他剩山图。另一段篇幅较长,但因为烧毁比较严重,人们又称他为无用师卷。无用是黄公望师弟郑樗的字,两幅作品都重新进行了装裱。再后来,无用师卷又经过一系列人等的收藏。”
    “直到乾隆时期,乾隆花了两千两银子,买了一幅《无用师卷》。但这却搞了一个笑话,因为在此前一年,乾隆就已经获得了一幅《无用师卷》,那么,这就有了两幅《无用师卷》了。那么,到底这两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还真有一些难办。最后,乾隆经过自己专业的眼光认为旧的是真的,新的是假的。但事实上却相反,可乾隆是皇帝,谁也不敢提醒乾隆。直到后来嘉庆年间,大臣胡敬才真正辨别了一真一假。但可惜,不管这两幅作品是真是假,后来,这一真一假的《无用师卷》,却被流到了台海。”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知名。
    除了他在技法上达到了他人所不能够的地步。
    还在于他的传奇经历。
    但这还没有结束。
    “没想到这般传世之作,竟然还流到了台海。”
    “可惜,可惜。”
    一众粉丝叹了一口气。
    但又有人问道:“江宁老师,不对啊。”
    “哪里不对了?”
    “您不是说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其中一幅叫做《无用师卷》,另一幅叫做《剩山图》图吗?”
    “对。”
    <div  class="contentadv">        “无用师卷流落到了台海,那么剩山图呢?”
    “看来大家听得很认真啊。”
    江宁点了点头,说道:“近代,《剩山图》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吴湖帆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十分珍惜,从此自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当时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晓以大义。吴得此名画,本无意转让。但沙先生并不灰心,仍不断往来沪杭之间,又请出钱镜塘、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的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如果传闻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富春山居图里其中一幅的《剩山图》,此时就在于江浙博物馆。”
    “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众人点了点头。
    没想到一幅山水图,几百年间竟然流传了这么多人。
    好在这一幅画卷没有消失。
    他只不过是分别放在了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既然如此。
    他们总会有重逢的一天。
    或者。
    某些商家还可以借此机会,同时展出这两幅作品。
    虽然这确实有一些难度。
    但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
    就在众人感觉这结局还算好时,突然,众人却是一下子有一些呆住。
    “江宁老师,刚才您说无用师卷流落到了哪里?”
    “台海。”
    “台海的哪里?”
    “应该是台海博物馆。”
    “我去……”
    众人有一些吐血。
    没想到。
    最后这两幅图竟然会是这样的。
    只是。
    虽然知道这两幅图的局面。
    但得知两幅画分别藏于的地方。
    众人眼睛里面,却又无比的期待。
    “我希望看到富春山居图合二为一。”
    “我也希望,毕竟,《剩山图》与《无用师卷》本来就是一幅画,一幅画为什么要放在两个地方。”
    “可能有一些难。但,我想,未来一定会实现。”
    “一定。”
    众人内心当中,无比的确定。
    ……
    “还有最后10分钟,我再跟大家讲一个人物吧。同时,这个人物,也是我所要讲的元代最后一位历史人物。”
    “江宁老师,最后一个啊……这个,元代是不是太快了,这就结束了?”
    “元代本来历史就短,加之皇帝换得太快,很多的一些历史史料并没有记载得太多。另外一个,之前我也说过。一些比较知名的,有很大历史名气的,大家看史书也能知道,所以我也不必要讲太多。”
    “那最后一个您要讲的历史人物是谁?”
    “马可波罗。”
    “姓马的?”
    “呃……不对,他不是姓马,他的名字就是叫做马可波罗,他不是中国人,他是外国人。准确的说,当时他是意大利人。”
    “不是讲元代吗,怎么讲意大利人?”
    “这就是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了。”
    江宁在纸笔上写下马可波罗的名字,然后开始介绍起马可波罗的生平:“马可波罗出生于意大利富商家庭,17岁的时候,他跟着父亲以及叔叔前往了我们中国,用了四年时间,马可波罗在1275年达到了元大都,并且见到了元世祖。”
    “元世祖对于马可波罗这位意大利人非常感兴趣,与他热切亲谈。后来,元世祖还让马可波罗在朝廷里担当了官员。为此,马可波罗也就在随后的17年间,浏览了国内许多的地方。后来,马可波罗护送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马可波罗便向元世祖请求回家,元世祖答应了。”
    “回到家的马可波罗一时轰动了整个威尼斯,他从中国这一边带来的一系列的奇特物品,也让无数商人趋之若鹜,这使得马可波罗一夜之间成为了富翁。可不久,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马可波罗不幸被捕。在狱中,马可波罗又碰到了一位叫做鲁思梯谦的作家。马可波罗就在狱中向这位作家讲述了他在中国时期17年的所见所闻,这位作家便按着马可波罗的讲述,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虽然是外国人。
    但因为他的一篇游记,前世只要学习过历史的,都知道马可波罗。
    至于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马可波罗的传奇经历。
    另外,也因为他的马可波罗游记。
    这时很快有粉丝便问道:“江宁老师,马可波罗游记是像徐霞客游记差不多的吗?”
    “有一些相像,但大部分不一样。”
    江宁摇了摇头,然后说道:“徐霞客游记主要的是记载地理方面的情况。而马可波罗游记,主要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17年的所见所闻,更多的是记载国内这一些的经济,物产,建筑,民俗,文化等等。”
    “比之《徐霞客游记》的默默无闻不一样,《马可波罗游记》对于欧洲人士的影响,却是无比之大。在马可波罗游记当中,他将当时的中国描绘成为了遍地是黄金,人们穿着绫罗绸缎,东方最为富庶的国度。这本游记在欧洲掀起了一场中国热,并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许多中世纪很有价值的地图,是参考游记制作的。许多伟大的航海家,扬帆远航,探索世界,是受到马可波罗的鼓舞和启发。
    而更为让我们不敢相信的是,美洲大陆的发现其实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他想找的是一条通向中国的航线,而不是美洲大陆……”
    一个小时的直播,就此结束。
    虽然江宁今天的直播并没有做什么准备。
    可是。
    在今天江宁所讲的唐珙,黄道婆,黄公望……以至最后的马可波罗。
    却是给无数的粉丝带来了激烈的思想冲击。
    而当江宁将当天直播的视频剪辑发布出去。
    仅仅只是第二天。
    江宁再次查看自己的粉丝量,他却是发现,这会儿已经达到了4000万。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