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79章 这已经不是一部书,这是国之重

时间:2024-01-22作者:天下第一白

    第179章  这已经不是一部书,这是国之重宝。(求订阅)
    “兄弟们,你们有没有找到天工开物这本书。”
    “我也想找到,这要是能找到,那不得引起轰动啊。”
    “呃,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天工开物的消息?”
    “没有,封禁了近400年,也不知道这本书去了哪。”
    江宁的直播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在他直播结束之后。
    国内却是掀起了一场寻找《天工开物》的热潮。
    有的跑到各个图书馆,寻找《天工开物》的信息。
    有的还去乡野农村,看是否会有遗漏。
    只是可惜。
    这部《天工开物》好像真的失传了,在国内找不到任何他的影子。
    “各位,我在想,真是否有《天工开物》这本书?”
    “你在怀疑江宁老师?”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真有这本书,可为什么一点信息都找不到。”
    “这不正常吗?永乐大典丢失了多少书籍,其他几千种书籍,你能找到?”
    “呃……”
    “别呃了,江宁老师既然说了,那肯定是有,给我用心找。”
    皇天不负有心人。
    在万万千有心人士的加入之下,关于《天工开物》的信息,还真有人找到了一条线索。
    “跟大家透露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找到《天工开物》了吗?”
    “没有。”
    “没有算是什么消息?”
    “没有并不代表不是消息。”
    “那伱的消息是什么。”
    “我的消息是……呃,我靠,都被你给整得乱掉了。我重新说一下吧,《天工开物》我没有找到。不过,我在其他几部作当中,找到了有关《天工开物》的记载。”
    “哪部作品?”
    “《云南通志》。”
    “这是一部什么作品?”
    “这是一部介绍云南地理民俗技术方面的书籍。”
    “那这与《天工开物》有什么关系?”
    “你先听我说完啊。”
    “好好好,你说。”
    “云南通志虽然是一部介绍云南地理民俗技术方面的书籍,但是,这部书籍成书于清代。同时,这部书籍也介绍了采矿炼铜方面的技术知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里面的一些技术介绍,并不是该作者原创,而是引用的《天工开物》。”
    “我靠,真的假的?”
    当听到这个消息,无数有心人士一下子激动起来。
    其实对于《天工开物》,虽然众人都知道江宁所说的99%是真的。
    不可能假的能编得这么真。
    可问题哪怕就是99%是真的,这也有1%的可能是假。
    那么。
    这会儿最为重要的可能并不是寻找到《天工开物》这部书。
    而是寻找到,能够证明《天工开物》这本书是否存在。
    但之前,众人不但没找到《天工开物》这本书。
    同样也没有到《天工开物》存在的证明。
    虽然江宁确实讲得很清楚,但江宁所说并不能代表证据。
    可现在。
    当一部清朝所写的《云南通志》出现,无数人的心情便是彻底爆发。
    “哥们,哥们,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诺,我将照片拍给你看。”
    这位叫做丁文江的朋友对着《云南通志》这本书籍,却是将原文图片给拍了出来。
    “666……牛逼,牛逼,牛逼。”
    “兄弟们,《天工开物》存在的证据找到了,大家加油,一定要帮江宁老师找到《天工开物》。”
    “兄弟,你说错了,不只是帮江宁老师找到这本书,同样,也是帮我们找到。”
    “你说的对。”
    这一刻。
    无数有心人士,更是充满着激情。
    ……
    只是虽然《天工开物》存在的证据找到了。
    可是,《天工开物》这部书籍,要想找到,仍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哪怕这个时代信息沟通非常快,更有互联网一查便知道。
    但对于寻找像《天工开物》这种古书,有互联网也没用。
    因为互联网上的东西,他就是来源于现实。
    现实如果没有人上传,那互联网上也不会有。
    《天工开物》本来就被清代封禁了,又禁了几百年,这本书去哪里了,只有天知道。
    别说是《天工开物》这部书籍了。
    哪怕就是刚才那位叫做丁文江的朋友,他阅读到的这部《云南通志》,原版书籍现在留存下来的也没有几本了。
    可见。
    一部没有被封禁的书都差点失传了,更不用说一部被封禁了的书。
    但到底这个世界的信息传播能力比之古代快速的多。
    在一众人士投入到寻找《天工开物》这本书籍之后。
    甚至。
    某些部门都投入其中。
    一个更为轰动的消息出现了。
    一位罗姓男子自称,他家里收藏了不少书,好像记忆当中有这部《天工开物》。
    “罗总,你确定你们家有这部书吗?”
    “我不太确定,不过,我有一点印象。”
    “你们家怎么会有这本书?”
    “这个啊,主要是我太爷爷罗叔韫是收藏家,他收藏了许多的古书。小的时候,我看到过我们家满屋子都是。但几十年过去,这一些古书也就放在那里,我得回去找找。”
    “我们能与你同去吗?”
    “可以,你们也帮我一个忙。毕竟,老家屋子里面的书籍太多了,我一个人也找不到。”
    “OK,我报名。”
    “也算我一个。”
    “算我一个。”
    只是一会儿。
    10来位热心的朋友,他们便跟着这位罗姓男子,前往到了他们老家。
    ……
    “罗总,你们家藏书真多啊。”
    “是有些多,以前觉得这一些书没啥价值,也就一直放在这里。听了江宁老师说的,我想,我得好好的整理一下这一些书。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一些孤本就在这里。”
    “是啊,就像《天工开物》一样。”
    几人一边聊,一边整理起罗总家的藏书。
    当然。
    他们在整理的同时,他们一边也在直播。
    是的。
    在江宁抛出寻找《天工开物》这部书籍之后,几乎全民都在热议这部书籍。
    同时网络上也发起了全民寻找《天工开物》这部书籍的活动。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丝线索,这样的直播也吸引了无数多的网友观看。
    “这本不是。”
    “这本也不是。”
    “这本还不是。”
    一部一部寻找。
    一本一本翻查。
    终于。
    其中一人大声的叫了一句:“罗总,找到了,是不是这本。”
    一声找到了。
    所有人都被吸引了过来。
    “我靠,找到了吗?”
    “真的找到《天工开物》了吗?”
    直播间这会儿已经破50万人围观。
    所有人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盯着直播间里。
    “看,这上面有名字,写的正是天工开物。”
    “对,就是这本,就是这么。”
    激动的双手有一些颤抖,罗总翻开书页。
    <div  class="contentadv">        可这一翻开,所有人目瞪口呆:“我草,怎么回事,这字?”
    “外文。”
    “我曰,怎么会是外国文字?”
    看着《天工开物》正文里面,赫然记载的却是外国文字,所有人目瞪口呆。
    “这个,我也不知道。”
    罗总也有一些懵了。
    但很快。
    直播间里却是有懂外文的朋友,他申请了与罗总的连线。
    “罗总,你能将书靠近一点镜头,我略懂一些外文,我帮您看一看。”
    “OK。”
    罗总将《天工开物》正文放到了镜头前。
    这位连麦的网友翻译说道:“各位,这部书籍应该就是江宁老师说的《天工开物》。按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天工开物》早在300年前,也就是《天工开物》出版之后,有外国人士就将《天工开物》翻刻到了国外。这里面的内容,就是翻刻的中文版本的《天工开物》。”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在这位网友的翻译之下,整个直播间更是兴奋了起来。
    虽然今天同样没有找到真正版本的《天工开物》。
    但这又更进一步得到了《天工开物》存在的证据。
    不但得到了。
    而且这还进一步的说明了《天工开物》的价值。
    但可笑的是。
    连国外都在翻刻这一部巨作,清代当时竟然还封禁了这一部书籍。
    现在好了。
    这就变成了一个诺大的讽刺。
    好端端的一部中国人写的《天工开物》,到头来,中国人自己这一边都没有《天工开物》了。
    另外。
    不少人还在想着。
    其实在明朝之前,中华的技术一直领先于全世界。
    可到了清朝,却退步这么明显?
    这是什么原因?
    如果不封禁像《天工开物》这样的书籍,中华也就不可能在清代的时候被别人打得这么惨。
    “怎么破?”
    “我不知道。”
    “估计要真正找到《天工开物》,得到海外去了。”
    众人面面相觑。
    但这样的寻找,却是更为激励了众人的意志。
    “兄弟们,我们不要放弃。”
    “对,江宁老师说过。一部书籍在古代成书无比之不容易,李时珍用了将近40年编著,竟然不能出版。徐霞客要是没有一个这么牛逼的私生子,也不会有《徐霞客游记》。而到如今,我们既然找到了《天工开物》存在的证据,那么,我们一定要找到这部《天工开物》。”
    “对,一定要找到。”
    这会儿众人却是打了鸡血。
    ……
    “兄弟们,有海外留学的朋友,可以到海外找一找。”
    “对,既然《天工开物》能够翻刻到海外,这就证明了这部书籍的魅力。同时,海外也有可能会有《天工开物》的原版。”
    “放心,各位,我就在海外留学。其实嘛,我在外面留学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在海外留学的意义是什么。不过,看到这么多朋友寻找《天工开物》,我想,我找到了留学海外的意义。”
    一位叫做章鸿钊的海外留学生,这时站了出来。
    从江宁讲解《天工开物》到现在,章鸿钊一直都在观察着这一部书籍的情况。
    当发现《天工开物》真的存在时,章鸿钊差点要拍案而起。
    他的内心激动不已。
    他知道。
    虽然《天工开物》可能对于现代的大家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
    这里面的一些技术,也有可能过时。
    但是。
    从江宁到现在查找到的一系列消息可以看到,《天工开物》这部书,当时就是全世界最为尖端的科技。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书了。
    用国宝来形容这部书,可能都不过份。
    为此。
    章鸿钊却是在海外联系了许多朋友,他们通过各种办法,在全球各地寻找着古版《天工开物》。
    也许是运气可以。
    也许是章鸿钊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在章鸿钊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他们找到了一部残缺版的《天工开物》。
    之所以是残缺。
    主要是这个版本虽然是中文版的,但这个版本里面却是缺少了大量“附图”。
    是的。
    《天工开物》除了介绍各类技术之外,作者宋应星在每介绍一种技术的时候,都会配上相应的插图。
    可现在只有文字,没有插图。
    虽然书还是一样的书,但却并不完整。
    “啊啊啊,兄弟们,我们继续找。”
    “嗯。对了,那啥,之前罗总那部外文版的《天工开物》不是有图吗?”
    “我看了,确实有图,但那个版本的图案损毁比较严重,而且也不是很清晰,我们得找其他的办法。”
    “好。”
    面对着缺少附图,章鸿钊等人又开始了不断的寻找。
    但可惜。
    这一次运气就没有之前好了。
    章鸿钊等人这一次,没有再找到其他任何一版的《天工开物》。
    “那怎么办?”
    “还找不找?”
    “要不,就这样出版好了。”
    “不行,这样出版那就失去了《天工开物》的精髓。要不,我们问问江宁老师。”
    “对啊,问问江宁老师。”
    章鸿钊等人一个机灵,他们第一时间找到了江宁的联系方式。
    “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个方法,比如,从我们国内其他一些书籍里面寻找附图。”
    江宁提议说到。
    “这是?”
    章鸿钊有一些不解。
    江宁解释说道:“之前丁文江先生不是在《云南通志》里面找到了《天工开物》的证据吗?我觉得,《天工开物》在当时其实影响力还可以,介绍的科学技术也非常尖端,所以,他才会传播到了海外。同时,也正因为《天工开物》的不凡,那个时候也有一众的国人看过这部书,所以清代作者才会引用《天工开物》。”
    “既然有其他作者会引用,那么,天工开物里面的附图,也有可能会被其他的书籍引用。”
    这一说。
    众人眼前一亮。
    对啊。
    随即,章鸿钊等人,又投入到了不断的寻找当中。
    ……
    终于。
    某一天。
    “找到了,我找到了!!!”
    看着这一部清代《图书集成》,章鸿钊等人仰天长啸。
    江宁的思路是正确的。
    他们在清代另一部书籍上,找到了《天工开物》的附图。
    是的。
    就是这本《图书集成》。
    这是一部古今图书汇编的作品。
    也就是将历代作品当中的附图集合在一起编著的一部书。
    当然。
    这部书自然不只是为了引用《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也只是他引用的一部分。
    但是。
    正因为这部书籍需要汇编一众图书作品,所以,这部书籍也就引用了《天工开物》里面的所有插图。
    那么。
    到了现在。
    一切也就变得简单了。
    章鸿钊只需要将原本的残本,再添加《图书集成》里面的附图。
    虽然麻烦了一点。
    但。
    只要给一定的时间,完整版本的《天工开物》,便可以重现天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