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41章 这就是妈妈

时间:2024-01-19作者:滕象

    由于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机体出于自我保护,为了使得炎症局限性,不向四周扩散,周围的大网膜将胆囊包裹了起来。
    这样的好处是,炎症受到束缚,可以避免大面积的感染。
    然而,有利自然就有弊处,胆囊被周围包裹,自然也就加大了切除胆囊的难度。
    孙培东以前用腹腔镜做的主要还是阑尾炎的手术,胆囊的手术一共做了还没有十例,而且,只要稍微有难度,都会由腔镜转成开腹手术。
    可是今天,有王辰在场,他有些犹豫了。
    这种情况,转不转开腹呢?
    不转,他真的做不下来,转吧,又感觉有些丢面子。
    王辰见孙培东不知所措的样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在他看来,大网膜粘连包裹的并不是那种密不可分的,在腔镜下使用电钩、无损伤钳甚至都不用使超声刀,应该就能完成分离。
    不得不说,这莘州县医院的外科发展的真的太差了,就连主任连个稍微复杂点儿的胆囊切除都不敢做。
    王辰不免有些惋惜,再看看这里手术室的器械,只是拿在手里王辰就能感觉出来,一定很贵。
    硬件设施堪称豪华,可医生的水平,却是一言难尽啊……
    孙培东应该已经四十五岁左右,可他的水平,别说是和老于霍主任他们相比了,就连苏川,恐怕都要比他高出一大截。
    不过他只是来飞刀的,这些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话说回来,要是人家什么都能做,又干嘛还要找你们来飞刀呢?
    王辰对孙培东说道:“孙主任,要不我来试试吧?”
    之所以这样说,王辰完全是照顾到孙培东的面子,毕竟,台上还有他科里的年轻医生在场。
    听到王辰主动请缨,孙培东连忙点头答应。
    不过还是说道:“王医生你先试着分离一下,如果不行,咱们就立即改开腹,毕竟病人的安全最重要。”
    “好的。”
    两人交换位置,王辰站在主刀的位置后,患者腹腔内的解剖结构看的更清晰了。
    “无损伤钳。”
    器械护士将无损伤钳递到王辰的手上,王辰微微一顿,手感还是不太好。不过,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
    第一步,首先要做的是分解粘连,王辰先用无损伤钳试着牵拉覆盖在胆囊上的大网膜。
    有一部分是可以直接分离开的。
    剩下的部分,就是粘连紧密的了。
    “电钩。”
    王辰左手握着无损伤钳,用适当的力度将大网膜提起,右手持电钩,继续分离。
    王辰在云淡风轻的操作着,然而旁边的孙培东此时看的却有些心慌,就连无菌手套里面的手都开始出汗了!
    不过,看着在王辰的操作下,粘连的大网膜被一点儿一点儿的分离,胆囊以及Calot三角区渐渐出现在面前,孙培东颤抖的小心肝终于也慢慢的安定下来。
    用时也就六七分钟,大网膜就被完全分离,胆囊和三角区清晰的展露出来。
    王辰没有停顿,开始分离胆囊三角。
    动作依然是行云流水般的顺畅,很快,就解剖出了胆囊管、胆囊动脉与胆总管的边界。
    然后,王辰谨慎的打开胆囊前三角和后三角的胆囊浆膜,避免损伤胆囊管。
    “吸引器!”
    吸引器洗净三角区的液体,这个时候,胆囊管、胆囊动脉、肝总管就看的很清楚了!
    此时,扶镜子的年轻医生,终于知道,孙主任为什么会请这位“小医生”来飞刀了。
    人家这水平,完全甩几家主任几条街不止啊!
    不过,这个年轻医生想不明白的是,这位“小专家”是怎么做到这么优秀的。
    明明还没有自己的年龄大,可是人家这水平,和自己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差距。
    只用了五分钟,王辰就成功游离了胆囊三角。
    孙培东看的叹为观止,这速度,这手法,太他娘的牛逼了!
    此时,扶镜子的年轻医生也找到了答案:天才!这个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天生就是吃外科这碗饭的。
    剩下的工作就简单极了,逆行游离胆囊壁,操作孔取出胆囊。
    检查胆囊三角无胆汁渗漏,关闭气腹,缝合切口。
    手术完毕!
    年轻医生和麻醉师推着病人离开手术室,临走之前,又看了一眼王辰,这眼神,就像是看偶像一样。
    洗手,换好衣服,孙培东满脸欣喜的说道:“太棒了!小王专家的水平就是高呀。”
    “呵呵,孙主任过奖了。”
    随后,孙培东从白大褂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的自然就是王辰的专家费。
    王辰接过信封,笑着说道:“呵呵,那我就却之不恭收下了。”
    “哈哈,这是您应得的。”
    两人又寒暄了一番,孙培东把王辰送到手术室门口,此时,司机小哥已经在这等着了,他还要负责将王辰送回东昌一院。
    坐在回去的车上,王辰还是有些兴奋的,毕竟,这是他第一飞刀,而且还挣了2000块!
    回到医院宿舍的时候,还不到下午五点,两个舍友还没有下班,宿舍里难得的安静,也没有那么浓郁的臭脚丫子味。
    拿出信封,王辰从里面拿出票子数了数,不多不少2000块。
    拿出手机,王辰翻找到老妈刘芸的号码,看着这个号,却迟迟没有拨过去。
    如今有着两世的记忆,在面对这一世的父母时,王辰有些紧张和无措。
    这个世界的王辰,平时和父母联系的并不太多。
    因为在农村,很多的父母对孩子都是采取放养的态度,尤其是男孩子。
    王辰的父亲王大海,对待儿子也是这个态度,男孩子,就该放出去闯荡一番,无论能不能做出成绩,至少经过打磨之后,会有所成长,以后才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对待女儿,也就是王辰的妹妹王文文,王家父母则是想着要尽量留在身边。
    不过,放养并不代表完全不管不闻。
    半个月前,当得知王辰要去东昌一院规培的时候,虽然没有当面表达什么,但心中却非常难受。
    他们知道,以儿子的学习成绩,想要读研究生是很容易的,可是,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懂事的儿子才会放弃更高的读书机会,选择尽早的参加工作。
    而且,儿子从小就很有主见,他自己决定的事情,即使是他们当父母的,一般也劝不动。
    ……
    考虑再三,王辰还是按下了拨号键。
    很快,电话就接通了。
    “小辰,新工作累不累?”
    妈妈刘芸的第一句话,就让王辰破防了。
    这就是妈妈,她们最关心的,永远是孩子的身体。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