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八百三十三章 君心难测

时间:2024-01-16作者:明夏

    第八百三十三章  君心难测
    襄王犹豫了一下,没有抬头。
    昭明帝的语气带着不悦:“怎么,挨了打还不敢让朕瞧见?抬起头来!”
    襄王抬起头,露出脸上红肿的巴掌印。
    淑贵妃打的不轻。
    拖了这么长时间没上药,掌印明显变得严重了,看上去又红又肿,触目惊心。
    昭明帝脸色顿时一沉。
    太子皱眉道:“看着越发严重了,苏公公,叫人拿药酒来。”
    “是。”苏公公赶紧去了。
    昭明帝脸色缓和了几分,看着襄王道:“想说什么就说吧。”
    襄王直接开口:“儿臣想求父皇一个恩典。”
    “什么恩典?”昭明帝不置可否。
    “按规矩,被遣送往相国寺清修之人,身边不许带任何下人,但十三毕竟从小在宫里长大,锦衣玉食惯了,突然间被送到相国寺,身边无人帮衬,只怕会十分艰难。”
    襄王低声恳求道:“儿臣自知十三犯了大错,不求父皇宽恕,只求您开恩,允许她带上一两个下人,让她在相国寺清修时,能稍微好过些。”
    太子眼里一闪而过诧异。
    昭明帝问道:“你想说的只是这些?”
    襄王道:“儿臣只求这个。”
    昭明帝目光幽幽的看着他,一时不语。
    这时候,苏公公小步走进来,恭敬的弯腰道:“陛下,药酒拿来了。”
    “起来吧。”昭明帝冷淡开口,“先上了药再说,堂堂一个亲王,脸上带着巴掌印,像什么话?”
    “谢父皇。”
    襄王感激说道,艰难的站起身。
    他本来就在外面站了许久,一进来又跪着,腿又僵又麻,起身的动作也有些狼狈。
    太子看不过去,扶手扶了一把。
    苏公公赶紧走过来,开了药酒,轻手轻脚的给襄王上药。
    等药上完。
    昭明帝冷不丁问道:“你母妃为什么要打你?”
    襄王迟疑了下,如实说道:“母妃忧心十三的处境,强烈要求儿臣来求情,儿臣多说了两句,母妃一时急怒,就……”
    他顿了顿,很快又补充道:“母妃只是在气头上,怪儿臣不会说话,事后也十分懊恼,请父皇不要责备她,都是儿臣的错。”
    昭明帝冷哼:“你倒是偏帮着你母妃!”
    “儿臣知错。”襄王立刻低头认错。
    昭明帝冷着脸看着他,心里却没有多少不悦。
    襄王重情。
    他是淑贵妃的长子,自幼便被淑贵妃寄予厚望。
    虽然在长大成/人后,母子俩的关系日渐僵硬,经常爆发矛盾,但毕竟是亲生母子,论理论孝,襄王偏帮生母都是人之常情。
    让昭明帝感到满意的是,襄王虽然重视生母,却没有事事都听淑贵妃安排。
    尤其是在朝堂权势上。
    母子俩完全背道而驰,淑贵妃权欲心重,襄王却不喜权势。
    这也是导致他成年之后,和淑贵妃母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昭明帝眼里,这样恰恰好。
    他不需要一个野心大、与后宫贵妃统一战线的庶出皇子。
    像襄王现在这样
    。
    就很好!
    淑贵妃和十三在后宫的事情,说到底,与早就搬出皇宫独居王府的襄王关系不大。
    但毕竟是亲母妃、亲妹妹。
    如果襄王继续留在宫里,被淑贵妃多吹上几次枕头风,难保他不会改变主意。
    昭明帝微微皱起眉,忽然问道:“襄王,你上一次办差,是多久之前了?”
    襄王表情一僵:“这个……”
    太子嘴角抽了抽,接话道:“儿臣没记错的话,似乎是去年的事了?”
    现在已经快入冬了。
    换句话来说。
    襄王已经快有一年没办过正经差事了。
    昭明帝顿时黑了脸,冷声训斥道:“这么久不办差,平时也没见你上朝,你这一年都在忙些什么?四处喝花酒吗?”
    襄王:“……”
    他垂头丧气的说道:“儿臣知错。”
    “怪不得你母妃要打你,照朕看,你确实该打!哪个成年皇子像你这样?整天无所事事,尽和些狐朋狗友瞎胡闹,连显王和成王都比你办差勤快!”
    昭明帝继续训斥。
    襄王:“……”他无话可说。
    四皇子显王,是翊王之下的又一位武将皇子。
    从小不爱文才爱武功。
    年满十七岁后,这位显王殿下入朝第一件事就是递了折子,自请去边关为将,为北秦镇守边境,一去就是五六年。
    因为生母早逝,在京城也没什么牵挂,显王便常年待在边关,两三年才回京一次。
    所以在京城诸多王爷皇子里,没有多少存在感。
    顺便一提。
    他和
    战北寒的关系十分不错,小时候还在一起练过武。
    至于成王就更不用说了。
    身为五皇子,成王一出生就占了便宜,不像襄王排行老/二、又夹在太子和翊王两个嫡出皇子中间,身份十分尴尬。
    成王的生母是德贵妃,在宫里又是出了名的低调沉稳,从不主动挑事,也不像淑贵妃那么爱出风头。
    母亲名声好,连带着成王也受益。
    昭明帝、太子甚至是朝堂上的众臣,对成王的好感以及信任度都比较高,也不防着他接触朝政,久而久之,交给成王办的各种差事自然就多了。
    他甚至比襄王这个做哥哥的更忙碌。
    只有襄王。
    爹不亲娘不爱,办个差还要被朝臣盯着防着,生怕他突然有野心做点什么,弄得朝堂不稳。
    身份实在是尴尬又敏/感。
    襄王自己也知道,为了避免被忌惮,他就干脆不办差了。
    结果……
    不办差,不接触朝堂事务。
    昭明帝确实对他放心了,却又看他无所事事的不顺眼,逮着机会就要训斥几句。
    更不提淑贵妃日日骂他不争气。
    朝中重臣一看到他就叹气,满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襄王只能在心里苦笑。
    他要是真的“争气”了,母妃固然高兴,但父皇和朝中众臣们只怕就高兴不起来了!
    所以,父皇训斥他不干正事,实在是不讲道理。
    明明父皇也希望他安分守己,当个富贵闲人就好,却又怪他办事不上心,这不是又想马儿
    跑,又不给马吃草吗?
    但是,没人能跟皇帝讲道理。
    襄王默默低着头,露出一脸沉重忏悔的表情。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