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499章 青苗法的雏形

时间:2024-01-10作者:星星子

    王安石将这份资格表,填成了一份志愿书,他热血澎湃地表示,自己要扎根基层,要亲眼看一眼大宋的基层。
    他的心中有一个计划,一个疯狂的计划,他想实践一番。
    就这样,不愿进京的王安石,成为了鄞县宁波县令。
    所有人都不理解王安石的这个选择,他的同僚,他的朋友认为他不求上进,不愿意去大宋真正权力的中心去闯一闯。
    他的亲人也不理解他为何放弃了如此之好的晋升机会,要在一个小地方当县令。
    所有人都惋惜的看着他,他们不解,他们疑惑,他们愤怒。
    但王安石却只是一笑了之,转身背起了自己的行囊,前去了这个第一个要实现他心中计划的一个小地方。
    他很期待,也很激动。
    当了县令之后,王安石觉得自己没有来错,他来对了。
    他真正看到了大宋百姓的生活,这是在京城看不到,也绝不会想到的一副光景,
    他发现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农民永远都是苦难的,饥饿的,他们永远逃不掉饥饿的怪圈!
    穷,很穷很穷!
    甚至无法翻身的穷!
    这是王安石万万没有想到的,灾年饿肚子,他觉得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丰年为什么百姓也饿着肚子?
    很快,他发现了原因。
    当青黄不接天下大旱的时候,百姓只能靠借贷度日,等熬到丰年的季节,他们的粮食又得全都拿去还债,等到饥荒又成灾年的时候,无奈又得借贷…
    借一年,需要三年乃至于五年来还。
    众人看的一阵沉默。
    尤其是李二,始皇等一众帝王。
    这种方法他们不是不知道。
    而天下,灾年总归有那么几年的,这就导致若无意外,农民永远要给地主打工,永无翻身的境地。
    毕竟当饿肚子的时候,一切理想,一切报复都只是一句笑话罢了
    为了改变这种陷入死胡同一般的恶性循环,王安石决定,每年的二月和五月,百姓可以找衙门贷款、贷粮,利息只要百分之二十,而且是半年以后偿还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既可缓解农民的燃眉之急,又能增加官府的收入,还能抑制高利贷的剥削,可谓一举多得。
    王安石在这县城产生了这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也就是后面青苗法的雏形!
    而且在鄞县的试验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商鞅却暗自摇头,他看着画面上看着百姓,兴奋到手舞足蹈的王安石语气低低的道:“的确,百姓负担减轻了,朝廷的财政也增加了,但这钱是从哪少了呢?”
    “百姓得到了好处,朝廷得到了好处,那谁的损失少了?”
    “不会有人利益不减少啊……”
    “这个道理不知你是否懂,否则变法将是笑话啊!”
    而一个小县城,和全国推行的手段和阻力自然是不一样的。
    商鞅注视着投影幽幽说道。
    而北宋一些地主的眼神也变的冷冽起来,对他们而言。
    王安石必杀之!
    变法绝对不行!
    三年后,王安石调任舒州通判,虽然是副手,但一样在位勤勤恳恳,一心为百姓做事。
    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翰林学士欧阳修,都注意到了王安石,注意到了这颗业绩斐然的政坛新星,先后多次召他进京。
    “但王安石只是表示,你们在教我做事啊?”
    拒绝,再次拒绝!
    倔强的王安石,立志扎根在基层的王安石,一口回绝了朝中两位前辈的盛情。
    理由很简单,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弟妹当嫁,家贫众口,难住京师。
    反正意思很简单,我不去京城。
    而在宋朝,孝道是最大的,这理由合理,而且站得住脚。
    在同僚们不解的眼光中,他又在常州当了八年
    知府。
    他自己当然是知道,他要做些什么,他很兴奋,他也继续实验。
    公元1058年,王安石回京述职。
    这次朝廷任命他为度支判官,协助管理全国财税!
    可以说是重用!
    这一次,王安石没有推辞。
    他在基层县城摸爬滚打十余年,这个时候该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二步了。
    他慷慨写下了一封奏折,他上书仁宗,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北宋,他看到的北宋,国防不行,教育不行,社会风气不行……
    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他写下了许多大胆已经实践了部分的想法,希望仁宗重视人才、重视制度、重视律法…
    之后,他满脸期待。
    他原以为皇帝会满脸诚恳地邀请他,会看着他激动不已,会恳切的对他说,朕终于等到你了,你帮朕!
    帮朕改变这个羸弱的大宋!
    然而,事实证明,王安石想多了。
    这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连水花都没有掀起半分。
    王安石很尴尬,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这届皇帝不行。
    等下一届皇帝。
    宋仁宗:“……”
    王安石要离京出走,不走不行。
    朝廷下了九道诏书,才将他留住,先是任命
    居郎,后又改为知制诰。
    他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天子近臣,王安石的
    官运,不可谓不强。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干的不开心,他的身上宛若有蚂蚁在爬。
    1063年,王安石母亲病逝,这一次王安石趁机辞去官职,
    回到江宁守制。
    同年,宋仁宗驾崩,继子英宗即位。朝廷多次下旨,让王安石回京任职。
    但王安石都以守丧为由,拒不赴任。他非常清楚,也非常不屑,新皇体弱多病,还有太后垂帘听政,后宫都干政了,这样的母子搭班唱戏,求稳尚且不易,谈何求新求变?
    去朝堂找不自在?去找刺激?
    更离谱的是,宋英宗登基后,为了确认生父的名分,大臣们掀起一场论战,竟足足持续了两年时间!
    就很离谱,也很傻叉!
    这样的执政水平,与王安石的期待,简直隔着十万八千里。
    那更不去了!
    晚生苏轼都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他觉得很有道理。
    目前的王安石,便选择等,耐心等待,等待那属于自己开启变法的一个璀璨时代!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
    听闻这个消息,王安石兴奋不已。
    这一次,他坐不住了,他要出山,他要当官,而为了这一刻,他足足等了三十年!
    ps:谢谢大家的鼓励!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