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98章 声呐

时间:2024-01-10作者:说谎的山羊

    两人同时询价,竟然差了七千块。属实把周余给气笑了。
    “青青,你再跟他讲讲价,就说别家更便宜!”
    把手机还给沈青青,周余立刻找另一个厂询价。
    这家工厂太黑了,怎么也得对比下。
    刚刚要不是沈青青,他几乎要直接下单了。这家伙左一个家人,右一个亲,太能忽悠了。
    同种规格的围网,第二家店报价8万9。周余又砍了几刀,降到8万7说啥就下不去了。
    反而是沈青青这面,那货最后给出8万5的价格。
    虽然刚被忽悠的很不爽,不过省点是点。最后由沈青青下了单。
    因为是定制货,大约要一星期才能发过来。
    周余和沈青青也懒得等了,准备先出海转转。
    两人一直是以钓具为主,即使没有围网,也不耽误捕鱼。
    第二天一早,两人先拜祭了妈祖。吃过早饭立即出发。
    因为新船有急冻冷库,以后都可以省掉加冰的程序。
    七点钟还不到,渡鸦号拉响汽笛,缓缓驶出了港口。
    上次南油之行,两人糊里糊涂,连钓三口油井,都不知道是哪里。
    但收获之大,让两人根本舍不得放手。
    回来之后痛定思痛,很是恶补一番,关于南油的情报。
    说起来国内相关信息太少,周余在老冯的俱乐部群里,接连找了十几个,买过炮台的钓鱼佬。总算汇总出个大概。
    南海油田群由东北向西南,大致是陆丰、流花、惠州、西江、番禺、恩平六大油气群。
    上次两人遇到的油井,分属流花油田和陆丰油田。在众多南海油井中,只是冰山一角。
    即使如此,武陵人号也是轻易爆仓。如果能多试几个地方,出海一次,起码抵得上之前的两三次。
    周余和沈青青昨天就商量好了,这次先到陆丰井海钓,再经惠州油田,一路杀到恩平。
    新船的存储空间巨大,即使杀穿南海油田群,也绝对装的下。
    渡鸦号的经济航速高达25节,很快就开出了东海地界,进入到南海之中。
    今日的南海风和日丽,正是个钓鱼的好天气。
    渡鸦号有两层甲板,船头是上层甲板,站在船头上,只能看到二层船楼驾驶舱。
    但从船尾往前看,两层船楼都在甲板之上。是为下层甲板。吊机、绞车都安装在这里。
    两层甲板有扶梯上下。船身中部,也是下层甲板的船栏上有个凹口,用作深潜设备进出平台。现在被周余和沈青青改为钓鱼上鱼的平台。
    此时周余站在钓鱼平台上,身边摆着两条拖网船。
    武陵人号的经济航速20节,现在换成渡鸦号的25节,如此高速下,他的就感应能力能否正常运作,还需要测试一番。
    将探海船的线轮固定在船栏上,周余抬手将拖船扔下了海。
    拖船动力强,自重轻,在周余的遥控下,轻易就将速度提到25节,和渡鸦号并驾齐驱。
    周余凝聚精神,海底的景象顿时清晰起来。
    嶙峋的礁岩、绚烂的珊瑚、懒洋洋的小丑鱼、横行无忌的兰花蟹。无数的海底奇景一掠而过,和之前的感觉没什不同。
    周余大喜,虽然感应半径增长缓慢,但这稳定性和灵活性可是翻着跟头在进步。
    自打他得到黄晶石能量,八个多月时间,感应半径扩张缓慢,只增加了10米,从初始的30米扩大到40米。
    但他拉伸感应圈的能力大幅增长。
    经过长期的锻炼,他将之前的蛋型感应圈,压的更扁,变成一只修长的眼睛。
    不到90米的扫描范围顿时扩大到了140米。
    别小看这区区五十米的扩展,在搏杀大鱼或者遭遇鱼群时,这段距离足以致命。
    探海船拖着鱼线开出五公里。
    周余的感应圈就像个大水珠,在鱼线上滚来滚去。时而在海水表层找鱼,时而直接滚到垂线末端,查探海底的情况。
    试验获得圆满,周余立刻把精力投入到寻找沉船上。
    可惜找到沉船的概率,比游戏抽卡都低。
    沈青青开船的两个小时里,沉船没发现,大鱼倒是看到好几条。
    每次一发现大鱼,周余会立刻把另一条拖网船扔下海。
    拖船早就连了船钓,挂好活饵。千米之内的大鱼,至少有一半的机会的得手。
    到周余换班开船时,他已经连钓了三条大章红。
    周余坐上驾驶位,沈青青却没有出去钓鱼。
    而是坐在周余身旁,嘴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双眼则时不时的盯着声呐屏幕看。
    就是因为这台声纳,周余没在驾驶舱装什么‘大海感应器’了。
    因为完全没必要,比起他140米的分时感应圈,声纳有着200米的全时探测半径。
    比起一般的鱼探只能垂直探测船舶下方的鱼类,声纳可以全方向探索周围。
    不仅仅是海洋生物,就连海底地形都能探索,如果需要,还能生成3D图像。
    换句话说,400米内,不论是有沉船还是鱼群,声纳比周余好使多了。
    要不咋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呢!
    当然周余也有他的长处。
    首先声纳回波会有误差错判,而周余的感应不会。
    其次声纳虽然探测范围更大,但是被定死在船舶周围。
    如果鱼线结实,周余能跟着拖船,最远跑出十多公里。灵活性天差地别。
    从这个角度看,周余差不多能抵一个残缺版本的军用声纳了。
    当然,如果给周余更长的鱼线,也许他还能感知更远。
    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极限在哪里。
    从前船上没有鱼探,全靠周余的盘外招。这下突然有了科研声呐,沈青青看的目不转睛。
    虽然没发现鱼群,不过单个的大鱼确实很多。
    沈青青被周余把眼光养刁了,连着十多个小光点都没能让她满意。
    一路开出四十分钟,声纳显示屏上,忽然出现一大堆光点。
    其中十几个大光点,环绕着几个略小的光点移动,时不时的还要冲击过去。
    这种动态,不用想。百分百的是一群大型鱼类。
    沈青青噌的一下站了起来。
    “周余,快停船!”
    “有大鱼,还是一群!”
    沈青青激动的,说话都带了颤音了。
    心里想着,声纳啊,真是个好东西。
    周余侧头一看,立刻明白过来。立刻转动舵轮,渡鸦号微微右转,朝着这群光点靠了过去。
    几百米的距离转瞬即逝,渡鸦号转眼就停在了光点群的侧方。
    周余和沈青青取了船钓,连跑带颠的来到船侧的平台上。
    两人手把船栏,俯身一看,顿时都傻了眼。
    这情况,和想的不一样啊!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