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27章 二贤入朝

时间:2024-01-09作者:蜂蜜粽子

    庞统想不明白,为何诸葛亮突然会邀请他们这么多人一起为官。
    先前大汉风雨飘摇的时候他们未曾出仕,如今大汉逐渐稳定,已经能看到盛世的端倪了。
    这时候再出仕,功劳怕是会小很多。
    而且以诸葛亮的才智,不可能需要他们这么多人辅助。
    难不成是谁想要暗中陷害诸葛亮?
    “此事绝对是真的,孔明如今作为天子幕僚,深受天子信任,其他人不敢在这个时候轻举妄动。
    而且这些信能落到你们手中,证明这绝对不是孔明突发奇想,自己飞黄腾达了要拉你们一把。
    而是天子想要你们出仕,孔明只不过是代笔而已。”
    庞德公不愧是见多识广之人,一眼就看出这其中的核心。
    “什么!天子怎么能知道吾等这点微末的名声,而且吾等也没有什么大功劳,应该不会入天子法眼。”
    徐庶感觉有些不真实。
    怎么就突然被皇帝给看重了?
    难道皇帝以为他们各个都跟诸葛亮一样吗?
    “天子自然有天子的办法,能被看重也算是你们的运道,如今天子圣明,又恰逢大汉百废待兴,若是出仕必然可大展身手,或流芳百世。
    至于具体的你们自行选择吧!”
    庞德公也不想多劝这些人。
    他是没有赶上好时代,桓灵二帝都不算是圣明的君主,所以才隐居深山,避世不出。
    如今自己年老体衰,想要出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自己这些小友们,生在了一个好时代。
    有大把的机会等待着他们。
    但庞德公不想干预这些人的想法,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自己还是能养得起的。
    “这!”
    石韬、崔钧、孟建、徐庶、庞统,几人相互对视一眼,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他们有自己的骄傲,不想接谁的光,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步走上去。
    但如今这个局面怕是不受他们控制。
    想要大展抱负还是得在皇帝身边才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汉地方世家对于他们这些人是什么态度,他们可太了解了。
    若是真凭自己本事,怕是一辈子都要被按死在地方上,永无升迁的可能。
    就算想要在地方上为官,还得依靠庞德公的人脉,找人举荐他们,不然连最基础的官员都当不了。
    “诸位,吾有一言,君择臣,臣亦择君,不若先去雒阳看看,若是皇帝真如孔明所说的那般圣明,为了天下苍生,吾等出一份力也未尝不可。
    若是那皇帝品行一般,吾等再走也来得及。
    若这封信真是皇帝假孔明之手,写与吾等。
    错过了,此生怕都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徐庶还是想要出仕的。
    毕竟他见识过太多这个世界的黑暗,想要解救黎民苍生于倒悬。
    凭一己之力必然是不可能的,只有身居高位才有一丝可能。
    若是天下吏治清明,那自己也不会为友杀人,导致隐姓埋名流落至此。
    数年不得见母亲一面。
    “吾陪你去,皇帝短短数年之间能够南征北战,一统汉室,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正适合吾大展身手。”
    庞统想都没想,直接说道。
    “那你们呢?”
    徐庶看向石韬、崔钧、孟建三人,若是大家能一起去,那自然更好。
    这时代党争还是很严重的,若是大家同时入朝为官,说不定还能有个照应。
    <div  class="contentadv">        “你们先去,若是皇帝真的圣明可写信与吾等,届时吾等见信动身。”
    石韬三人还是谨慎了一些。
    他们没有徐庶那番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志向,也没有庞统想要流芳百世的理想。
    只想好好研究学问,将这些属于所有汉人的瑰宝传承下去。
    所以当不当官对于他们来说影响不大。
    只要能有个地方安安心心的研究学问就行。
    “既然如此,到时候书信联系。”
    徐庶也不多劝。
    大家相处这么久,脾性相互之间都了解。
    说多了伤感情。
    ……
    雒阳。
    收到徐庶的回信,诸葛亮马不停蹄的赶往皇宫,将这件事报告给刘协。
    “好好好,都我愿意为国效力的人才啊!孔明为国发现这么多人才,朕要好好的奖赏你啊!”
    刘协大喜过望。
    这五个人中他最看好的就是徐庶和庞统,这俩人能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石韬、崔钧、孟建也不能放过,这可都是国子监缺少的优秀教师。
    要不是银川那些人真的太顽固了,刘协都想将他们全部打包扔进国子监。
    其中不愿意教书的可以选个他喜欢的工作去做,反正一个都不能闲着。
    但刘协不能这么做,毕竟现在讲究对人才要尊敬。
    若是不尊敬人才,那后面怕是不会有人再为国效力。
    即便能来的也是那种为求名利,品性不端的人。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奖赏就不必了,陛下还是想想要如何安排他们吧!
    毕竟江东太过重要,直接给他们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怕是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
    诸葛亮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幸灾乐祸。
    人才是有了,但一没有功劳,二没有声望。
    贸然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位置,其他当官的必然会不服。
    毕竟他们辛辛苦苦努力多年才坐到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上,凭什么两个新人就能骑到他们头上。
    这也是如今刘协最为为难的一个地方。
    明明知道很多人才,但却不能贸然使用。
    不然引起天下官员反噬,导致大汉官吏系统瘫痪,那就糟糕了。
    “若是说其他的或许朕没有办法,但功劳这件事,那还不是有手就行。
    单凭现成的这个功劳就已经足以让那些人闭嘴了。”
    刘协早想到应对之策。
    不然也不会催诸葛亮这么急的将人给召集过来。
    “陛下说是对付羌人和西域的事情?但这件事不是由杨德祖负责?陛下这么做,弘农杨氏能愿意吗?”
    弘农杨氏在大汉官场上的声望,仅次于四世三公的袁氏。
    如今袁氏已经被打上叛逆标签,弘农杨氏可排在第一位。
    势力之大,盘根错节。
    这么被欺负,弘农杨氏还不得炸锅了。
    “放心好了,太尉必然能体会朕的苦心。”
    ……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