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85章 先杀十几个文官祭祭旗

时间:2024-01-08作者:明镜要高悬

    第185章  先杀十几个文官祭祭旗
    但如果皇帝真的要把所有工匠转为吏员,并有机会当官的话,估计绝大部份工匠,都会应召加入工司,皇帝要这么多工匠干什么?
    “有多少收多少吗?”赵范再问。
    “纸上写有数额,建康府最少要两千工匠,其他州县每个县府最少一百工匠,别担心养不起,钱的问题,朕来解决,粮的问题,今年你先解决,明年交给朕。”
    “臣遵旨。”赵范心想,只要有钱就行。
    皇帝又说,把建康和江南两路所有矿场收为朝廷所有,强制收回,没有余地,谁反对灭谁。
    由工司统一组织负责采矿,工钱待遇照信州矿场来。
    建康府有曲山的金矿、赤山的铜矿和铁矿,句容还有铜矿,目前都是当地豪强经营,只交少量的税,亏了朝廷,肥了相关官员和豪强们。
    但这一步,皇帝要求不急,先把江南都司整顿好再收拾他们,估计要等一年后军队整训完毕。
    全四任火器司朗中。
    全力负责火药和火炮等的打造,在建康建厂,工匠由工司提供,工人尽量优先工匠家属和军士家属。
    赵范发现皇帝又是大包大揽,这些工匠工人都有不低的工钱,还发粮,等于让朝廷养着。
    这养的人这么多,哪来这么多钱和粮?
    赵范心里看的有点发毛。
    仅火器司,皇帝要建康火器司最少五百工匠,两千工人,每人每月平均月钱三贯计,这一年开支就得近十几万贯。
    但皇帝说没事,这是小钱,对比此时南宋的各种开支,这真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钱。
    赵范注意到一个细节,淘汰下来的军士,可能进税务司和商务司船舶司,很多军士军官的家属,也可以优先到这些地方打工。
    皇帝很看重军队和工匠,几乎把军队和工匠们的家属安置都考虑在内。
    反观文官家属,根本不管不提。
    这赵范搞民政还是一把手。
    他最后盘算了下,沉声道:“陛下要近八万兵马,仅月钱开支,按陛下最新平均三贯标准,全年合计近三百万贯,其余兵甲伙食还没计算在内,加起来估计得四百万贯往上。”这还是没算札甲的,要是全部披步人甲,还得加几百万贯。
    “工司、火器司、商务司、税务司、船舶司有大量工匠和工人,按陛下标准,合计工匠最少两千人,工人和其他人员最少五千人。”
    “按平均三贯标准,每年得二十多万贯,加上供粮等,打底四十万贯往上。”
    “建康水军船只维修等,去年接近三十万贯。”
    其他官吏役员月钱还没算,一个建康府加军队,一年开支将近五六百万贯,整个江南两路不得近千万贯?
    这么多钱粮,陛下从哪来?
    皇帝淡定的道:“以前官员腐败,上下监管不力,很多钱最后到了私人腰包。”
    像去年建康水军船只维修费用就达三十万贯?这什么概念?赵与芮用在定海县,至少可以打造二十艘中大型新船,还有的多。
    所以赵与芮现在非常迫切抓住军政大权,然后改革,再让下面的官员这么折腾下去,南宋就真的完了。
    “赵范你到了之后,最大的作用就是要加强吏治。”
    “我大宋以前有不杀士大夫的不成文规定,朕可没有。”
    “朕给个你底,等建康兵马整合完毕,先杀十几个文官祭祭旗,朕,最恨的就是贪污腐败。”
    赵范嘴角微抽,心想,听说陛下伱以前没当皇帝前,经常到处送礼拍马屁啊,现在换了个位置,就这样了?
    “总之你认真干事,钱粮的事,朕会替你解决。”
    皇帝当天和他们聊了很久,主要都是江南两路的改制。
    皇帝以建康为试点,因为是建康在京师前方一线,与两淮紧靠,而且很多驻军。
    建康和江南两路搞定之后,可以慢慢推往全国。
    接着皇帝又分别召见了赵葵等人。
    赵范进京后没几天,带着卫忠,李平山,陈东等人往建康,随行有赵与芮训练的兵马五百人。
    这五百人将在当地成立集训队,专门分批训练江南两路新招募的兵马。
    他们到了建康后,卫忠立刻带着圣旨和李平山等人往马军司大营去。
    卫忠在禁军几十年,统领就干了十一年,资历威望都有些。
    皇帝让他来暂时安抚马军司是相当好的人选。
    马军司统制周贺当年就是卫忠部下,他有个小妾还是夏震夏家的族人。
    但周贺也不敢动啊。
    皇帝的圣旨在兵变的第二天就到了建康,要在建康组建江南都司,择优录取,待遇从优。
    当时传旨的内侍说完后,就抱着公告贴的到处都是,足足贴了三四天。
    周贺这时就知道京师必然出了大事,可他毫无消息,也不敢动弹。
    而且这时他想动,也没人会跟着他动,首先他没有兵符,也没有圣旨,更没有枢密院的文书,无权调动兵马。
    周贺只能在建康干等着。
    等皇帝圣旨到时,召集了马军司指挥以上所有军将,当众宣读,被选进江南都司的,都能得到官阶和月钱的提升,还有在职田。
    圣旨宣读完毕,大伙就开始讨论江南都司的事,谁还管其他。
    新皇帝如此拉拢军将们,大伙当然看的出。
    至于京师发生的事,史弥远和夏震都表态服了,而且夏震还亲笔写封信到了周贺这,让其交兵权。
    卫忠到后,周贺痛快的上交兵权,接着卫忠当场念了些名字,让部份军将回京述职。
    接着又读了份圣旨,原地提拔了一批新的军将。
    被提拔的,直接入选江南都司,其余的考核后优选。
    赵范和卫忠到了建康,不到十天就完成了对地方官员和军将的更换,得到了地方大权。
    接着开始招募新军,成立江南都司。
    此次南宋征兵和以往不同,首先不刻字,全部改为效用。
    同时承诺可退役,军士设为满十年或三十五岁可退役,退役后,可自由选择让儿子继承,当然,也要通过考核才能录取。
    普通军士月钱三贯(比京师皇帝亲军略低,但已经远远超过以前),其中一贯铜钱,其余为会子,军官基本都大增。
    时建康前后共招募近八万多兵马,一年饷钱支出为两百八十多万贯,另由禁军和水军,地方军中淘汰掉一万八千人,每月一贯先养着,支出也要二十多万贯。
    赵与芮这两年卖糖,做生意赚了不少,最大的大头是去年在定海的现代理财骗局,一下子骗了两千多万贯,加上他自己赚的,不用秦卓支持,赵与芮现在就有三千万贯在手上,足以支持好几年。
    他现在怕钱不够,先给地方兵马饷银少点,以后钱多了,可以逐步加饷,最终要和天子亲军一样的标准。
    他以天子亲军的嘘头,不过是想拉拢稳住禁军,禁军稳住之后,还得重用地方兵马。
    而他们到了建康的第二个月,一家名为‘龙腾钱庄’的店铺正式开业。
    钱庄说只接受五百贯以上存钱,每月利息十贯,一年利息一百二十贯,五年不到能拿回本钱,随存随取。
    还有这种好事?建康的土豪地主和官绅们,纷纷开始试探着存钱。
    与此同时,京师,江南、两广、福建等地,各种钱庄开始冒出来,纷纷以高利息吸引人投资。
    其中京师开了两家,有一家叫‘四海钱庄’利息较低,据说是背后有官方背景,保证安全。
    但大伙看到利息太低,都没什么人投钱,逐步随众投向利息高的钱庄。
    …..
    五月底,仅仅两个多月,江南都司和水军就已经招募完毕。
    没办法,这大概是两宋立国以来最好的条件和待遇。
    仅月钱是以前近五倍以上。
    以前很多军士月钱才五百文,甚至四百文,这次起步三贯。
    在招募一个月后,甚至两淮地区以北都有人闻迅来投军。
    五月二十八日,江南都司大校场,在建康的都头以上都来开会。
    余玠早早就来到现场,他也是第一次来大校场。
    后世这里是明朝南京有名的大校场,地方很大,用来练兵蛮好的。
    余玠在这边没什么熟人,是跟着陈峰一起来的。
    来之前他是强勇军的指挥。
    强勇军最早是扬州强勇军,多数是扬州人,有一千人,后移到镇江,在赵葵手上,达到两千多人。
    余玠和赵葵同时接到圣旨,他被调到马军司,来了之后,陈峰带着皇帝的圣旨和枢密院的任命。
    余玠升为马军司副统领。
    此时余玠还年轻,没想到当年和皇帝有过一面之缘后,会得到皇帝重用。
    陈峰还传来了皇帝的话,皇帝知道余玠是个有才能的,将来定然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墨,你好好干,等有机会,朕与你将来,迟早还会再见面。
    当时接到圣旨和皇帝口谕的余玠非常激动和兴奋,再三拜谢皇帝陛下。
    至于皇帝兵变的事,啥?俺不知道。哪有皇帝造自己反的。
    今天江南都司大会,全军都头以上都陆续到大校场集合。
    进门口时,余玠赫然发现门口堆着好多箱子。
    每个进去的军官都能拿到十贯会子。
    皇帝又发钱了?余玠看的苦笑不止,但他是聪明人,皇帝刚刚夺权,害怕不稳固,拼命拉拢军将们。
    只见每个进去的军官拿到钱后,都会立刻大呼:“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
    还有人郑重其事往临安方向拜礼,再高呼,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的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很快轮到余玠,对面发钱的大声道:“这是陛下的赏钱,感谢诸位多年来对大宋的付出,大宋和陛下,不会忘了诸位。”
    这人不知说了多少遍,说的口干舌燥,每说一段时间,会换个人来说,见到一批就说一次。
    余玠立刻郑重其事接过钱,转身向临安方向拜礼:“多谢陛下,陛下万岁。”
    诸将进去之后,都在谈笑风生,现场有一小半都新提拔的,大伙当然很高兴,很支持皇帝。
    不一会儿,卫忠等人出现。
    余玠现在级别比较高,也被叫了站到前排。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