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09章 风雨欲来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过了上元节,吃过了香甜的元宵,这个年才算是真正结束了,日常生活又走回了正轨。
    安王又过起了日日到养心殿报道的生活,宣平则在府中照顾孩子处理琐事,如今朝上暂时还算风平浪静,宣平现在只用操心镇北书院和生意上的事。
    宣平从前从没因为钱发愁过,嫁给安王后才体会到这种感觉,安王府的进项不少,可花的更多。
    朝廷给发的怃恤金由安王亲自安排,一分不差的发下去了,可这些银子不一定能支撑烈士家属及伤残老兵的生活,随着阵亡通知陆续送到,及伤兵退伍还乡,各地的镇北会馆开始忙碌起来,经费就有些短缺了。
    温暖的小书房里,宣平正在查看账本,小恒霁就放在一旁的小摇篮里,墨香坐在旁边轻轻的晃着。
    “哎,算来算去这银子还是不太富裕。”宣平放下手中的毛笔,叹了口气,拿起手边的茶喝了一口,露出满意的神色,十来月没喝茶了,真香!
    “镇北会馆的经费不是已经发下去了吗,王府对伤亡亲兵的抚恤也已经发下去了,账上尚有十一万多两的现银呢,这些还不够吗?您想做什么?”墨香问道,现在王府的账本何叔也会先交给她,由她汇总整理后再给宣平。
    宣平有些发愁的说道:“燕云那边需要钱啊,虽然现在发展的还算不错,但毕竟底子弱,还需要扶持。从前多少还能找朝廷申请一些,如今成了王爷的封地,那就只能指着王府了。
    尤其是刚收回的三州那算是百废待兴了,现在幸存百姓的生活还得靠官府救济呢,这就开春了,早已荒废的土地也该开垦备耕,农具、种子也得官府去发。
    该想点儿新奇的挣钱之道,如今王府虽然产业不少,但都是中规中矩的,盈利有限。船队挣得倒是不少,但出一次海少说也得几个月,要是再多几个船队就好了。”
    “王妃,这船队可不是这么好组建的。”琴韵拿着信走了进来,“我朝海禁森严,只南方有一个通商口岸,如今能拿到朝廷出海许可的不足十家,其余都是偷偷摸摸、小打小闹的走私罢了。
    忠勇侯府也是沾了水师的便利才能拿到许可,建了两支远洋船队,咱府的这一支虽是贵妃娘娘的嫁妆,可这名头用的还是忠勇侯府的。”
    “拿一个出海许可对本王妃来讲算难事吗?”宣平抬起眼来闲闲地看着她。
    “这自然不是难事,难得是船队本身。能出海的大帆船建造起来耗费巨大,再则航海的水手培养起来困难,这种人在南方海边都抢手。”琴韵说道,安王府在南方实在是没什么势力。
    “是啊王妃,我听沈鹤说过,王府的船队虽然来往经商是王府做主,但那些负责船队航行的人都是忠勇侯府的,王府与船队更像是租用关系,只不过我们不用付租金。”墨香接过来说道。
    “那就依靠一下忠勇侯府呗,出海一趟一本万利啊,不能分一杯羹实在是可惜了。”宣平沉思着。
    “王妃,忠勇侯府对王爷有几分真心,对您可就未必了,这自古以来,男子的母族及妻族很少有相处融洽的。”琴韵提醒道。
    太后的娘家和皇后的娘家大多是竞争关系,毕竟能分给外戚的资源就这么多。
    “现在说这个还早点儿了,况且蓝家和林家都不需要指着我来得到什么,罢了,我回头问问王爷的意见吧。”宣平犹豫了一下。
    虽然蓝家和林家不需要争,可谁知道冯家是怎么想的,冯家的当家人她还没见过呢,实在不好评判。
    “其实王妃可以和宁王殿下商量商量,若说挣钱,至少京城里没有比宁王殿下有主意的。虽然宁王殿下从前找陛下讨要出海许可被陛下给拒了,但他从来没放弃过,这些年一直在搜罗人手,而且有两支走私的小商队应是与他有几分关联的。”琴韵建议道,对宣平来说,与宁王合作应该会更好一点儿。
    “是了,少年时的宁王就是十分向往大海的,他又爱钱,怎会放弃这块大肥肉呢。”宣平笑了笑,和宁王合作做生意还是挺痛快的,与北胡通商一事安王府就得了不少实惠,不过,“还是与王爷商量一下吧。”她不希望让安王觉得她在疏远忠勇侯府。
    琴韵没再开口,宣平这么做于情于理都正常,她递出了手中的信,“王妃,这是书意寄来的信,这是蒋先生给王爷的。”
    又拿了一封递给墨香,手上一用劲儿,将另一封信抛到了房顶,被剑心接住了。
    “这丫头这是总算想起我们大家了?”墨香把信收了起来调侃道,这还是书意北上后,第一次给她们单独写信呢。
    “她二月份要回京了,主要是问问我们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她给带回来。”琴韵早看过了,没什么大事。
    “哟,一去大半年,她这终于舍得回来了?我还以为她打算直接在那儿成亲生娃呢。”剑心玩笑道。
    “王爷命蒋旭回来参加今年的恩科会试,蒋旭都回来了,她留在那儿干嘛?”宣平把信拆开,笑着说道。
    书意写了好几页纸,一页页读下来,宣平脸上的笑容变淡了,放下信纸,喝了口茶,脸上没有了轻松的表情。
    “王妃,怎么了?”琴韵问道。
    “燕云的读书人想闹事儿了,举人们如今正在私下联络,打算弃考此次恩科会试。”宣平沉着脸说道。
    宣朝太祖是个武夫,可他敬重读书人,也知道治理天下离不开读书人,所以他登基后虽然强硬更改了许多传统法律习俗。但对于自古以来读书人的特权他却没有撤销,那就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免税。
    所以,凡是家里有点儿资产的都会培养孩子读书,毕竟一旦考中功名,那家里的田赋、丁银和徭役都免了。
    可在燕云,这项特权受到了侵犯,安王给他们定了田地免税的额度,超出部分同样纳税,且徭役只免本人的,丁银则是全民皆免,不是读书人的特权了。
    从前燕云战乱不停,而安王杀贪官庸吏的手段他们也知道,所以这帮人不敢闹事,生怕一不小心死于“战乱”了,只熬着盼着,等燕云政权回到朝廷,朝廷上的读书人自然会让一切回归正道。
    谁知等来的是“噩耗”,燕云成了安王的封地,一切军政大权都归安王,这下希望破灭,这群读书人只能为了自己的特权奋起反抗了,只盼着借弃考恩科会试将此事闹到朝上。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