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98章 白默然回京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腊月十二,齐王上了生平第一封有关公事的奏折,参奏吏部考功司司员受贿泄密,请求皇帝派人查办。
    皇帝坐在龙椅上俯看儿子,大感欣慰,越来越懂事了,于是又给了儿子一个机会,他下旨命齐王负责查办,大理寺和刑部全力协助。
    齐王办的还不错,毕竟又不用他亲自查,他当个吉祥物就成,身边有林言派给他的得力之人,大理寺和刑部给他派的人也都是好的,没几天就查了个七七八八了。
    最后吏部考功司的九成官员获罪,没办法,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在那儿根本就干不下去,硕果仅存的几个不肯同流合污又没门路调职的,被排挤的都快活不下去了,结果一朝翻身,都升了一级半级的。
    参与其中的吏部右侍郎被革职查办,领导无方的吏部尚书被罚俸三年,降职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一职暂时由林启兼任,等明年再选拔合适的人选。
    这些安王就不关心了,他还在折腾燕云十六州的事。他跑到林府请教了岳父,他那老油条的岳父却让他年前直接去找他父皇实说。
    既然皇帝早就知道燕云那边的真实情况,却不动声色,就说明了他的支持态度。如今父子关系又亲密,对皇帝直说他会更高兴,儿子有事没想瞒着他,直接来找父皇拿主意了。
    腊月十八,白默然带着一队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了,由于大军仍需在边境驻扎,所以随行的只有几位小将和镇北将军府的几个文职书吏。
    另外还有年初去燕云出公差的方瑾、方瑜兄弟俩,如今也圆满的完成了使命,回京交差了。
    鲁格虽然发了国书挑衅,但他也不敢真的做什么,此次对北胡的作战以胜利告终。白默然带回了记录军功的勋案,将由安王检查认定后递交兵部,兵部核算后再上奏皇帝,按功劳进行封赏。
    核算军功论功行赏虽然是最让人期待的,但这事儿十天半月的也结束不了,势必得等到明年了。好在一进腊月,皇帝就赏了一批过年的物资到军前,足以让军士们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白默然等人一入京,就先按照规定去报到,白默然带属下去了兵部,而方家兄弟去了工部。完事后白默然也没回家,先去了安王府,主要是为了谈公事。
    安王和白默然坐到了书房,白默然先是关心了一下刚出生的小主子,送上了礼物才开始说正事。
    白默然拿出了几本厚厚的册子,“王爷,这是此次的军功勋案,理应由您来递交兵部。”
    安王拿过来翻开第一本粗略的看了两眼,凭这次的军功,有几个将领都能封爵了。
    白默然又拿了十六本书册递了过去,“这是蒋先生托我带回来的,里面是他整理的近五年燕云各州人口、田地、商业等的发展状况。”
    “本王不是给他传信让他回来参加明年的会试吗?他怎么没回来,还让你带这些回来。”安王问道,随手打开一本翻了起来。
    宣平给蒋旭办的新户籍,就落在了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幽州,今年去了那边后他已经通过了院试和乡试,得了举人的功名。
    白默然道:“蒋先生说如今燕云虽摆脱了北胡的威胁,但对王爷您来说却进入了更艰难的时刻。自从王爷在燕云施行新税收政策以来,燕云发展良好,百姓乐业,可是被剥夺了免税特权的官员乡绅和读书人却是怨声载道。
    从前他们仰仗王爷您带兵打仗护他们性命不敢说什么做什么,如今却是有些人心浮动了,王爷您在京城,那他就得留在燕云稳住局面。不过他说应该坚持不了多久,希望王爷早做决断。”
    安王已经粗略看完了一本册子,不得不说蒋旭真的是个人才,燕云的新税收政策已经施行了四年了,他就将最近五年的各项数据整理了起来。
    行文数据清晰明了,有事实有依据,措辞很官方很简洁,最后还用了一种新式的统计图案——条状图,用不同长度的长条来代表这五年来的数据,将人口、税收、田地、经济等的发展状况一一列了出来,安王治理燕云取得的成绩一目了然。
    “我打算找父皇请旨,把燕云十六州给我做封地,封地内的政策由我做主。”安王说道。
    “这行吗?我朝为避免藩王拥兵自重,王爷并没有封地,而是留在京城荣养,无诏都不得离开京城百里范围,陛下能答应给你封地吗?给了你,其他王爷怎么办?”白默然对此不太乐观。
    “我刚开始心里也没底,不过王妃说父皇今年详细调查过我在燕云的情况,是知道燕云那边的政策的,既然没有阻止也没有斥责,那应该是不反对改革的。
    而且父皇年经时也曾主张改革税法,与如今燕云实行的税收政策差不多,只可惜以失败告终,父皇对此十分遗憾,如今看了我的改革,应该会有些心动的。”
    “这事儿我倒是听父亲和叔父偶尔提过一句,当年挺惨烈的,年轻陛下与世族文人之间的交锋,以失败告终。”白默然想起了自己久远的记忆。
    “而且我问过我那岳父了,他给我的意见是直接去求父皇,依着如今我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再加上从前改革失败给父皇留下的遗憾,父皇很大可能会同意,便是不同意,也不会责罚。”安王说着扬了扬手中的册子,“有了这些实际的成绩,我相信肯定能够成功,父皇也是想当明君,想留下千古圣名的。”
    听到明君、千古圣名,白默然犹豫了半晌儿,最后还是问了出来,“王爷,改革一旦成功,当政的陛下必为万世赞颂。说句大不敬的话,王爷已经给陛下送了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的功绩,如今又要将革新税法,治国有方的贤名给陛下。
    当今陛下文治武功都有了,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敬仰歌颂的明君圣主,可您呢?”白默然有些不甘心,虽然如今皇帝对王爷对他们镇北军不错,可从前的伤也不是能够完全愈合的。凭什么王爷立下的功劳要记在当今陛下的名下,他配吗?
    安王自然知道白默然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怪他多嘴的意思,说实话有时午夜梦回,他也会不甘心,可是那又怎么样,总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儿不甘就置国家安危和百姓生计于不顾吧?
    从前摩德派人来议和时,也有许多人悄悄劝他先留在京城把太子之位拿下来再说,若摩德一直没有主动开战,那最好是他日后御驾亲征时再收复失地,那样一来,他在后世史书中绝对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王知道这些人是真为了他的利益考虑,而且当时政权不稳的摩德是真的想停战几年,他内心深处也动摇过一瞬间,但他还是过不了心中那道坎,他不想边境百姓多受这几年的苦,他的良心不允许。
    “这些事情越早施行越好,我只希望我梦中繁荣的宣朝能成为现实,至于是谁实现的,又有什么关系?”安王面色冷静的说道。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