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46章 争相表现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自从太子被废后,朝廷气氛就变得热烈,景王康王卯足了劲儿地表现,手下的官员也是一出接着一出的。
    今天康王汇报工部建的文庙已成,明天景王提出了一种新的官吏考核办法,后天翰林院某人编写的颂圣书籍刊印下发,……,这些还好,虽然是为了给自己表功,但总归是为朝廷办了实事。
    不止如此,景王分析了安王的行为,开始学着安王刷孝心了,要知道从前皇帝多讨厌安王啊,如今一口一个老六的叫着,特别亲切。
    于是景王开始频繁往宫内跑,各种珍馐佳肴、香茶佳果由景王殿下亲手送到了皇帝面前,他自认孝敬异常,可惜皇帝却根本不领情,反而有些生气。
    景王只知道安王常往宫里送吃食,却打听不到送的是什么。安王送的大多是一些不太珍贵的家常风味,自家厨娘研究的新口味点心、开胃的小菜、民间小吃甚至宣平吃着鲜美爽口的野菜。
    这些东西皇帝吃的新鲜,而且是安王夫妻俩平常自用的,吃的好就送进宫,在皇帝看来就是儿子儿媳时时惦记他的表现。
    可景王呢,送进宫的都是好东西,甚至比宫里的还好,这皇帝看了能开心吗?宫里的贡品还没收到呢,景王先得了质量更好的。
    在皇帝看来这就是景王勾结外官的证据,不但在京官中结党营私,还联络各地督抚,野心真大啊!
    景王妃也开始和宣平学,可她和宣平身份有别,宣平当儿媳之前当了十八年的外甥女,喊了这些年的舅舅,和皇帝关系比一般儿媳可亲近多了,景王妃比不了,只能频繁去拜见讨好太后。
    可她到底不如宣平大胆,宣平在太后面前十分自然随意,带着太后吃新鲜东西,到处游玩取乐,对于太后那儿的东西,只要不违制,她喜欢了就敢找太后要,撒娇耍赖的要。
    她的目的不是东西,而是逗太后开心,对老人来讲,不但要被孝顺,还要被需要,虽然每次太后总要点着她的额头说她贪图自己的好东西,可总是笑得特别开心满足。
    景王妃可没这个胆子,吃新鲜玩新鲜的?太后出点儿意外她可担不起责任;要太后的东西?她进宫都是送东西的好吗?所以她每次进宫都是给太后送好东西,然后干巴巴地坐那陪太后说话,千篇一律的奉承话听多了太后也烦啊!
    光景王夫妻俩也就算了,康王见景王这般动作,也开始跟景王学,带着康王妃常常进宫表孝心,不过康王妃有一点儿比景王妃聪明,她带着孩子们一起,一群活泼的小孩子膝下玩闹,太后确实开怀不少。
    这俩人穷折腾,惹得其他王爷王妃也开始跟风,频繁入宫请安,生怕被别人说不孝,皇宫里热闹了许多。可是前后对比这么明显,刻意的表现和真实的孝心太后和皇帝能分不清吗?
    倒是安王府还和从前一样,安王不在京城,只是偶尔随着战报会有家书送给皇帝和太后,也不算频繁。信中除了请安外,就是给皇帝说说战场上的见闻,给太后说说大草原上的自然风光,再就是告诉他们缴获了什么好东西,等回京时给他们带回来。信上没什么谄媚讨好的话,就是家常聊天般,和离家的普通游子一样,皇帝太后看得高兴,这是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还惦记他们呢。
    至于宣平,皇帝见她月份大身子重也不许她再进宫请安了,安王府就是往宫里送东西,和之前一样,大多是些不值钱的东西,丰园里自家种的瓜果最多,有新鲜的就送,没有就不送,一点儿都没有刻意讨好的痕迹。太后和皇帝更是高看她一眼。
    半个月下去,朝廷上开始出现纷争,两派从表现自己变成了互相攻击,今天这个参他贪污,明天那个参他受贿,后日就是草菅人命,林启和段相带着大半的官员坐山观虎斗,剩下一半官员斗争越演越烈。
    这两天朝廷官员隐隐有催促立储的风声传出,景王和康王斗归斗,但面对安王他们想法是一致的,不能给安王机会,要在安王返京前催促父皇立下太子,安王不在京城,怎么争?所以他们让手下的官员开始动作了。
    立太子的事得到了中立派官员的支持,他们需要皇帝给指条明路。皇帝这么大岁数了,一旦龙驭归天,没有太子,这些皇子王爷们为了继位还不得打破京城的天啊。
    最近朝堂上立太子的风声越来越响,天天都有朝臣上奏请求立太子,但皇帝暂时不想立,之前太子立的草率,这次他想慎重考虑,况且他自认自己再活个十来年没有问题,这些臣子天天催他立太子,是觉得他快死了吗?
    这些儿子里,他目前最看好的是老六,有次他与宣平闲聊说起了安王,再次问了宣平当时选安王的原因,宣平告诉他自己做出选择前曾调查过安王,觉得安王这人杀伐果断,却又有仁心有底线,他的冷酷无情都是对敌人的,他冷漠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柔软的心。
    皇帝对老六印象改观后,派了暗探去燕云之地调查,发现了一个与传言不同的安王,他的手段确实有些铁血冷酷,不符合皇帝的理念,但也算事出有因情势所迫,而且他的手段效果很好。
    况且安王做为武将用兵如神、治军严明,插手燕云政务后,任用官吏、治理民生的本事也不错,在养心殿批阅奏折时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如今朝廷党派中清正实干的林派和齐派心向他,若他能始终如一,未必不能做个开创盛世的明君。
    皇帝其次看好的是老三,虽然经商多年,理政的手段有些偏,但好在明理听劝,得贤臣辅佐做守成之主没有问题。只可惜没有野心,隐隐有跟在老六后面辅佐之意。
    至于老四、老五,野心有、手段也有可惜不够大气,都没有帝王之相。其他那些,就是没本事也没野心。
    皇帝如今看好安王,但前车之鉴在,立太子还是该慎重的,皇帝想多观察观察,况且安王如今不在京城,也不用着急。
    皇帝打定主意不着急立太子,可景王康王却等不及,而且皇帝也需要这两人在前面斗着吸引目光,他才能好好观察一下安王。所以皇帝也没明确说现在不立,朝臣们就这么天天催着。
    最后皇帝不堪其扰,下旨要举行秋猎,留景王和康王在京监国。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