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211章 林启拉偏架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朝堂上吵成了菜市场,皇帝坐在龙椅上沉默地看着,文官前面有两个淡定的老头子十分显眼。林启和段相一左一右站在前面,神色淡然,沉默不语,好似没听到身后的喧闹。
    皇帝有些头疼,段相也就罢了,向来圆滑势利,他这般精明肯定早就看出了皇帝有废储的心思,所以不肯为太子尽力竭力,暗地里找退路也可以理解,可你林启怎么回事,被家规管得过于迂腐了吧。
    在皇帝眼里,自从安王成了林启的女婿后,林启就特别小心谨慎,生怕被人说结党营私。哪怕如今皇帝明显有废太子、扶持安王等三人的心思,这种情况下作为安王的岳父,却仍然是秉持着忠君爱国、扶持正统的家训。
    皇帝已经总结出规律来了,在太子与安王相争时,林启赞同太子的意见时会帮腔,而赞同安王时就默不作声,皇帝很多时候看林启的表现来做决定。
    皇帝虽然嘴上说着林启过于小心,但实际上对于林启的行为,他在心里是十分受用的,没有哪个皇帝喜欢自己的臣子迫不及待的想要追随下任君主。
    “行了。”皇帝淡淡地说了一声,殿内立刻安静了下来,众人回原位站好,悄悄整理因吵得太过激动、动作幅度过大而有些不整的衣冠。
    皇帝扫视了一圈,众人都有些焦躁地等着皇帝的最终结论,可惜皇帝摆摆手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细想过后再回复国书,退朝吧!”说着就起身回了后宫。
    太子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看着安王冷哼一声甩抽离去,安王没当回事,追着皇帝走了。
    林启悠然地往外走着,身后传来有些急促的脚步声,暗道:来了。
    果然养心殿小太监吉祥的声音传来:“林相爷,请留步!”
    养心殿里,皇帝没有如寻常散朝时一般带安王去后面用早膳,而是命人端了一碗粥两个小菜在桌案上吃了两口,至于安王,则空着肚子就被他赶到了座位上批阅奏折。
    如今安王在养心殿的待遇虽比不上从前的太子,但也相去不远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奏折,皇帝特命安王可以朱笔批示,不过他用的颜色要比皇帝和太子的略浅。
    林启进来时见到的场景就是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看奏折,而安王在另一侧角落里坐着,右手执笔,也在看奏折,不过不太老实,左手悄悄从袖筒里拿小点心吃。
    “参见陛下。”林启恭敬行礼。
    “平身,赐座,想来爱卿上朝前也未用早膳,李福,将朕刚才喝的粥给爱卿再端一碗来。”皇帝吩咐道。
    等林启谢恩落座后,李福将刚才给皇帝呈上的粥又给林启端来了一份,而旁边的安王只能就着茶水偷偷吃小点心,还得多亏王妃想的周到,每天都给他塞一包,个头小,一口一个,吃起来方便。
    皇帝刚才在朝堂上被吵得头疼,对于安王这个罪魁祸首之一自然就想小小折腾他一下,饿他一顿,不痛不痒的最合适了。
    待林启吃完后,皇帝才问道:“爱卿,你对今日朝堂上所争论一事有什么看法?”
    “陛下,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双方都有道理,陛下英明,自有圣断。”林启还是一副两不相帮的模样。
    皇帝无奈地笑笑:“你啊,什么都说听朕的,谁都不帮,可朕也就是个普通人,也有迷茫拿不准的时候,朕就想听听你的意见。”
    林启扫了坐在皇帝那边的安王,似乎有些犹豫,皇帝说道:“你但说无妨,不用管他,我们长辈议事,没有他这个当儿子当女婿的插嘴的份儿,只当他不存在就是了。”皇帝心中鄙夷,你在朝堂上一言不发,不就是赞同他吗,还装模作样怕他听到。
    林启不再推辞:“陛下,那臣就斗胆说两句。
    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不错,近几年我朝天灾不断,国库空虚,如今天灾结束,正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宜发生战争,且臣也相信,如今政权不稳的摩德求和也必是出自真心。但臣并不赞成议和。
    为君者一言一行都有史书记录,事非功过都由后人评说。
    前朝武宗时多年战乱导致经济凋敝,故文宗登基后采用与民生息的政策,与周边诸国维持和平,以避免损耗国力。文宗后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不可不说他治国有方。可他被人牢记的却是登基之初割让了两座城池给西凉国,以至被后世唾骂为昏君。
    而英宗时亲小人远贤臣,以至于国力逐渐衰退,可他御驾亲征夺回了被其父文宗割让的城池,世人就称他为明君,功勋卓著。
    战争确实劳民伤财,但国土也不可拱手相让,太子万般劝陛下割让国土,可一旦载入史书,这骂名却是要陛下背负的。”林启诚恳地说道,满心都是为皇帝打算。
    皇帝听得怒火中烧,前朝史书他也读过,只是从前没联想过,如今被林启提醒也想起来了:因为两座城池,做父皇的治国有方却成了昏君,昏庸的儿子反倒成了明君,与如今的状态多么相似,太子是不是也想成为英宗呢?再联想到太子说弑父夺位的摩德小节有失,大义不亏,对太子的印象更差了。
    林启悄悄看看皇帝脸色,心中有数了,于是继续说道:“若这三州真的要丢,也不该如此轻易,臣调查过,西戎等国的国库收入有三成用于军中,北胡更是达到了四成,而我国不足二成,连年作战的镇北军军费不足一成,可仍然与北胡抗争多年。
    既如此,不如给安王殿下一年的时间,全力支持他收复失地,如今北胡困于内忧,对我朝而言正是好时机。
    若能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陛下做成了几代先帝都没完成的事业,必在史书留下圣名;若是输了,陛下已是尽力而为,史书工笔也无从诟病。”林启贴心地给女婿多争取了半年,确保他能百分百收复失地。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这朝中真心为朕着想的,只有爱卿了。”
    安王在一边悄悄看着,只剩佩服了,难怪岳父大人能成为宣朝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呢!也有些理解林家家训的意义了,林家历代都坚持保皇不动摇,拉个偏架都是为陛下着想的架势,哪个皇帝会不信任他们?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