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53章 会试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宣朝考生入贡院前是有一套严格的搜身程序的。因为三十年前那次考题泄露,有考生贿赂考官及守卫,将请人写出的考题藏在身上带入考场,自此以后长公主改革了入闱搜检制度,可以说考生除了自己这个人外,什么也带不进考场。琇書蛧
    所有考生必须下水泡湿全身,然后更换官方备好的衣服,还会有专人检查口、鼻、耳。文房四宝,饭菜等自有科举以来都是考生自备,长公主下令改由官方供应,虽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能最大程度的防止夹带。
    一大早贡院开门,考生开始入场,考官们来到门口维持秩序,监督搜检,登记信息、核对身份、再全面搜检,一番折腾下来直到中午考生才全部入场。
    薛大人正要命卫兵锁门时,被林言叫住了:“薛大人,且慢。”
    只见林言带着一队御林军走来,队伍里还有一辆马车,拉着几个大箱子,薛大人回道:“林御史,科场的规矩你也知道,有事待三天后再说吧。关门。”
    “且慢,圣上有旨,”林言将皇帝的令牌高高举起。
    众人急忙跪下参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上有旨,今科会试不再使用之前的考题,发放空白考卷,由考生自行誊抄新考题,薛大人,考题和空白考卷下官给送来了,请您接收。”林言道。
    “这马上就开考了,怎么突然要换考题呢?”薛大人有些着急。
    “薛大人,下官只是奉旨来送东西,并不知原因为何,大人还是赶紧接题吧,免得误了开考时辰。”林言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
    薛大人没有办法,只能强忍慌张接收考题,在走入贡院之前悄悄给门口的小军官使了个眼色,让他把信儿传出去。
    会试三天似乎风平浪静,只有考场内的一些庸才满腹牢骚,花大价钱买的考题,又费劲巴力把请人代写的内容背过,结果没用上,自己绞尽脑汁也写不了两行字。
    林二爷和温御史的查案在暗中进行。不但成功撬开了姜太监的嘴,他们还抓了一些跟着主子来赶考的管事,从他们口中问出了是向谁购买的考题。
    但林二爷看着供词却有些失望,姜太监供称是太子命他偷的考题,但据他所言与他联络的是庆国公王平,太子并未出面。买考题的也是从王平那儿买的。
    可以说太子只要舍了王平就可全身而退,他们顶多也就是从王平或经手人手中拿到舞弊名单,清理一批太子党,伤不到太子本人,有些可惜。
    供词还未呈上去,林二爷他们打算待考生出场后将人抓来再审问一遍,万一有人知道的多呢。
    城外的镇北书院已经步入了正轨,宣平和安王已经回安王府了。
    这日是考生出场的日子,琴韵一大早就去考场外等着接人了,直到傍晚才回来,来跟宣平说了一件怪事。
    “王妃,贡院内的饭菜似乎有问题,丁锐阳吃坏了肚子,还有许多考生看着也不舒服,有些考生都是被抬出来的。”琴韵说道。
    “不可能啊,考场为了防止吃坏肚子,向来提供的只有米饭、馒头、白粥,再就是素炒青菜和咸菜,除了进京晚水土不服的,一般不会有人吃坏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不适,况且丁锐阳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啊。”宣平感到有些奇怪。
    琴韵:“可能是厨房做的不干净,给丁锐阳请大夫看了,说是吃了不洁的东西。”
    “不应该啊,贡院的厨房责任重大,他们不敢玩忽职守才是,你明天去查查,我觉得事情不对。”宣平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第二天一早,琴韵的人刚撒出去,丁锐阳那个外室嫂子就来安王府求救了,据她说丁锐阳病情加重,已然快不行了。
    消息传给琴韵时她正在宣平跟前,宣平急忙说道:“你快带着秦府医去看看,我觉得有些不对。”
    琴韵也顾不得多言,行礼后就急忙跑出去找府医,然后匆匆忙忙去丁家了。
    安王刚从校场回来,远远看到琴韵急急忙忙的跑着,好奇地问宣平:“琴韵这是怎么了,第一次见她这么着急。”
    宣平详细给他说了事情经过,最后猜测道:“我觉得这事儿有些蹊跷,我们都觉得考题的事曝露后,太子应该不敢再生事,可我们忘了他就是又蠢又毒啊。”
    “你是说太子给考生下毒,为什么啊?为了灭口?不至于啊,他应该知道这事目前牵连不到他,不用再冒险作死吧?”安王不觉到太子蠢而大胆到这个地步,以太子的性格当是龟缩起来,把王平推出去顶罪才对。
    “若他不得已呢?他偷考题最大的目的是拉拢朝臣,其次是卖银子,他借此收获颇丰,如今考题作废,他总要给那些人一个交待才是,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让这些人考中。”宣平分析道。
    “你是说他打算学平宗一朝的杨仁,调换考卷?而且他还要杀了寒门学子灭口?”安王说道,这也是宣朝有名的舞弊案了。
    为防考官徇私,考卷上只有考房号,没有考生的名字。巡场考官负责为考生们分配考房,收卷装订。阅卷考官并不知道试卷是谁的,也就不能给特定的人行方便。最后由主考官按考房号对应填上考生姓名,再呈给皇帝。
    杨仁当时做为主考官,联合了巡场考官和阅卷考官,将寒门优秀学子的考卷与出钱的纨绔子弟对调。
    但事不凑巧,有个寒门学子的文章太过优秀,两位副主考都认为该为前三,杨仁没拦住,文章递至御前,皇帝看后定为了第二名。
    要知道前十名的文章是会公告天下的,那个寒门子弟自然也看到了,他出身贫寒,来京后却得一位大儒赏识收为了弟子,大儒知道后这事就这么露馅儿了。
    “我认为有这个可能,已经派人去查了,看看病的都是什么人就知道了。”宣平点头道。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