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32章 上元节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这几天朝上没有大事发生,安王府内也比较平静,没有什么特殊的事发生,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薛敏和书意协助宁王处理与北胡通商的事,每天早出晚归的。
    而王林和王勇兄弟俩个带着媳妇回家探亲了,等他们回来,也就要回燕云了。
    方瑾正在城外一个庄子里修建熔炉,有皇帝的旨意和于敏直的帮助,没人敢为难他,匠人和材料都不缺。
    而楚平带着二百亲兵将庄子团团围住,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除了于敏直和方瑾指定的几人外也不能外出,一月后才能解禁。
    许多人打熔炉的主意,且这庄子本来就是工部的地盘,时常有工部的人打着巡视和检查的名义要进去看看,都被士兵给拦住了,再要硬闯,就拨刀,这些文官工匠也不敢硬闯。
    今天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吃元宵、看花灯,今天一晚上都不禁夜,几条繁荣的商业街上都挂满了花灯。
    宣平一早就吩咐下去了,安王府内今天晚上不轮值的人都可以出去逛逛,但不允许单独出行,尤其是女孩子。这天晚上人多杂乱,虽然衙门会组织人巡逻,但每年仍会有女子和孩子出事,所以要小心一点儿。
    有另一半的人成双成对出去,没有的就搭伴出去,几个丫鬟组团,后面再跟上几个家丁或亲兵,能保护能拎东西。
    而安王和宣平下午又盛装打扮进宫赴宴了,今天的宴会只有皇家自己人,规矩也不严格,皇帝和太后只在宴会上坐了半个时辰,喝了两杯酒吃了元宵就回去了,剩下的人就随意了。
    岁数大的、不能出宫的人多留在了宴席上聊天看歌舞,等着看亥时(21:00)开始的烟火表演。
    年轻的、爱玩的人多出宫逛花灯去了。安王和宣平也是如此,两人去云华殿换上了普通衣服,打扮成普通富贵人家的小夫妻,带人出了宫。
    来到街上后安王就吩咐跟在身边的人自由活动,只留下了两个暗卫悄悄跟在暗处保护夫妻两人。
    宣平牵着安王的手在街上逛着,看到好看的花灯,新奇的东西都要跑过去看看,安王落后她一步,任由她在前面牵着走,只在后面满脸宠溺地看着她。
    宣平一路走一路看,并不猜谜赢花灯,只看到好的灯谜、精美的花灯就与安王驻足品评一番。
    忽然闻到了一股糖炒栗子的香气,宣平抬头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栗子摊,急忙拉着安王走过去买了一包。
    两人找了人少的僻静之地,安王一颗一颗地剥开栗子投喂宣平,宣平边吃边说道:“夫君你也尝尝啊,我总觉得街上买的栗子有种特殊的香气,比府里的好吃。”
    安王尝了一颗,却并没有尝出有什么区别,“嗯,宝儿说的对,是好吃。”
    安王一边陪宣平吃东西,一边扫视周围环境,在看到一处时突然笑着对宣平说道:“看来你准备的四份聘礼又可以送出一份儿了。”
    宣平急忙抬起头来问道:“哪儿呢,是谁啊?”
    安王笑着指路:“南边裁缝铺前面那个花灯摊子。”
    宣平看去,却是琴韵在帮一个书生卖花灯,两人配合默契,笑容满面,忙碌之间对视一眼都透着甜蜜,肯定不是普通关系。
    那个书生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衣,衣服虽旧却很干净,头上带着文生帽,长的眉清目秀,一脸的书卷气,个子不高,只比琴韵略高一点儿,有些瘦弱,但身姿挺直,举手投足间透着正气。打眼望去,应该是个好的。
    宣平疑惑地问道:“这个书生我似乎从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啊?”
    “琴韵又不是不得出府的普通丫鬟,她常在外面行走,见的人多了,你还能都知道啊?你若不放心,不如改天让琴韵带他过府,你给把把关。”安王说道。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既然遇见了,他又在摆花灯售卖,那就看看好了。”宣平说着,掏出帕子来擦了擦嘴角,又抓过安王的手给他擦干净,拽着安王就奔花灯摊子杀去。
    安王急忙随她转身走着,同时将手中装栗子的纸包随手向后一扔,一个暗卫闪身出来将栗子接住,两个暗卫一人拿了一个尝尝,看看王妃都夸好的栗子是什么味的?仔细品了品也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
    安王和宣平来到摊前站定,琴韵抬头一看,不由得有些被抓包的心虚感:“主子。”
    书生见来了客人正要招待,却听到琴韵叫了一声主子,他自然知道琴韵的主子是谁,这是安亲王和安亲王妃!
    他急忙要跪下行大礼,却被琴韵拽住:“别暴露主子的身份。”
    书生于是拱手弯腰深施一礼:“学生丁锐阳见过两位贵人。”
    安王:“免礼吧。”
    宣平:“你就是丁锐阳?”这样貌和气度与他哥哥好像都不像啊!(他哥哥丁三阳,好米换成霉米施粥,被宣平下令杖毙的那个。)
    “正是学生。”丁锐阳答道,内心有些忐忑,害怕王爷和王妃对他有偏见。
    “不用紧张,”宣平笑着说:“听说你有了举人的功名,怎么还在这儿卖花灯啊?”
    “学生蒙老师照顾免除了学费,每月学校还有些补贴才得以完成学业,可近几年学生父母身体不好,时常请医问药,所以空闲时做些小买卖贴补家用,这些花灯是学生父母扎的。”丁锐阳回答的不卑不亢,并没有因家境贫寒而自卑。
    宣平点了点头,在他的花灯摊子上转了转,在里面一货架花灯前驻足观看,那上面有五十六个十分小巧但精致的花灯,下面的灯谜也不是普通灯谜,都是诗。
    宣平挨个看去,这些灯谜的答案也是一首诗,是宁朝诗人顾横舟的《元夕》(作者虚构),连连点头,“不错,十分巧妙,元夕!这些灯谜都是你制的?”
    “学生只制了第一句,其他七句分别是一个同窗所制。”丁锐阳并不贪功。
    宣平:“你这些灯谜太过精巧,只怕能猜出的人不多吧?”五十六个花灯,一个也没少。
    “可不是,”琴韵抱怨道,“就没他这样做生意的,还不肯单卖,有几个人舍得花大价钱买五十六个花灯啊?”
    “今天有二三十人看过了,只有贵人您猜出来了,学生过后将花灯送到府上。”丁锐阳说道,终于这些费尽心血的花灯不用砸手上了。
    安王拿出一个二两的小金馃子放在摊上,丁锐阳忙拒绝道:“夫人猜中了,自然是不用付钱的,况且这也太多了。”
    “你父母这花灯做的精巧,我喜欢,这是给两位老人买吃食的,不是给你的。”宣平说道。
    丁锐阳犹豫一会儿,抱拳行礼:“学生代父母谢过两位贵人。”
    “好了,你俩接着卖,花灯明天再送去府上就行。夫君,我们去前面看看吧。”宣平说完就牵着安王的手走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