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 107章 瑾瑜两位公子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四个皇子王爷在大长公主府门前说话,府里早就得到信儿了,大长公主的两个儿子都去自家岳父家里送年礼了,孙子们倒都在。
    大长公主听说四个侄孙到门口了,一边命自己的孙子们出去迎接,一边命人去准备酒席。
    所以堂兄弟五个人出来,将四个王爷迎了进去。大长公主和驸马在前堂接待了四人,说说笑笑十分热闹。
    午时,管家来汇报说酒席已备好,大长公主邀几人入席,众人都欣然答应,唯有齐王心急见到宁王给他准备的礼物,拒绝道:“姑祖母,我和三皇兄还有些急事,改日再来,今日就先告辞了。”
    此话一出,大长公主家的几个孙少爷脸色一变,当我们没听到你们在府门口说的话呢?为了这什么破事就驳长辈的脸面,这是不把大长公主放在眼里啊。
    齐王当然不把大长公主放在眼里,这一家子也没个在朝廷重要部门任职的,有俩翰林还只知道研究学问,一辈子也就是穷翰林罢了。这府里就仗着大长公主的身份撑着呢,她还能撑几年?
    “七皇弟,这事不急,在姑祖母这儿用完饭再去,晚不了。”宁王劝道,心中暗骂: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啊?太丢人了,这要我儿子,我揍不死他!
    齐王被皇后惯成了个混不吝的性子,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话,只拽着宁王就要走。
    大长公主这个岁数了,什么不明白,当下说道:“浩杰啊,既然他着急,你就陪他去吧,改日再来姑祖母这用饭。”又转头对安王和睿王说道:“你们兄弟俩可得留下陪老太太吃个饭,说说话。”
    兄弟几个都答应了,宁王告了罪后带着齐王走了,安王和睿王随大长公主去了后厅。
    大长公主和驸马略坐了坐就起身回去了:“我们这老头老太太人老了,坐久了受不住,你们几个年轻人好好说说话,我们在这儿你们也放不开。”
    几人忙恭敬地站起来目送老两口离开,再次落座后,气氛果然热闹了起来,都是年轻人,在长辈面前还装一装,没了长辈,很容易就找到话题聊了起来。
    大长公主离开就是希望几个孙子们能和这两个皇子王爷处好关系。他们这一代与皇家的血缘关系远了,等她死了,他们也就与皇家没多少联系了。趁她还活着,与皇子王爷们混个面子情也是好的。
    大长公主看的清楚,从安王回京后这几个月来看,他是个心大的,他有兵权,如今又有了宣平给他筹划,这日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从前他常年在边关,不好结交,如今却要抓紧机会。
    至于睿王那就更有结交的必要了,他向来低调,谁也不得罪,日后无论哪个上位,他这个王爷的位置都是稳的。
    那三个做学问的与睿王从前就认识,聊得十分投机。
    那两个工部的却与安王十分有共同语言。研究兵器的方瑾就不用说了,两人一个造兵器一个用兵器,聊到最后都恨不得拉着安王去他在工部的作坊里看看了。
    最后两人约定年后安王去方瑾的工坊看看,而安王要带方瑾去安王亲兵的营地里实际考察一下。
    更出人意料的是安王居然与研究农具的方瑜也能聊上两句,安王对农事也是有些了解的。
    首先当时安置难民时他就细细研究过耕种一事,这样才能安排好时间,还得给他们发放农具种子呢。
    其次有些士兵在当地娶妻了,一家人就在军营附近开垦荒地种田,后来人数多了,田地多了,农忙时安王也会命一些士兵帮忙耕作收获,自己也去地里看过。
    所以听说了方瑜研究出了一种可以提升翻地速度的农具后,安王十分高兴,也约定了年后去他的实验田看看,若是可用,他可以先在燕云之地推行这种农具。
    方瑜也十分高兴,他还太年轻,只有二十岁,他的研究在工部不受重视,他研究的农具根本得不到推广的机会。
    如今安王给了他推广的机会,若是能在燕云之地大获成功,那就有了推广全国,造福万民的机会,他的梦想也就能实现了。
    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安王和睿王告辞出府,因着两家王府在不同的方向,无法同行,也就各自上车回府了。
    回王府的路上,安王坐在马车里感叹:这次回京可真是收获满满。自从娶了自家王妃这个福星后,这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好事是一件接一件。
    婚前祭祖时慧明法师说的真对,得此佳妇,日后必能得偿所愿,还是本王有福气啊!安王爷得意地想。
    回到王府后,正好宣平午间小憩刚起,安王一边被何清伺候着洗漱换衣,一边说起了今天的经历,着重夸了夸大长公主家的瑾瑜两位公子。
    “这才是朝廷和百姓需要的人才,这不比每天写些无病呻吟的酸诗和华丽空洞的骈文辞赋的所谓才子们强多了?”安王最后总结道。
    从前写过很多酸诗和骈文的安王妃表示受到了伤害。他是无心之言,不生气!宣平安慰自己。
    宣平说道:“那有什么办法?科举考试就考这些,朝中上到君王,下到群臣就推崇这个,不学怎么办,不学无法入仕,无法入仕那有再多的想法和抱负也不能实现。便是这瑾瑜两位公子也是学这些才能考中入了工部,有了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
    安王收拾好后,何清带着人拿着东西退下了,屋里就剩下夫妻二人,安王来到宣平对面坐下,“所以我说我朝的科举是有问题的,你看选上来的都是什么货色?”安王殿下又想起了燕云之地的那些昏官庸官。
    “这倒是真的,让一个诗人去做地方父母官,那绝对是当地百姓的灾难。”宣平赞同安王的观点,“朝廷和百姓真正需要的是实干家。”
    “这科举制度该改改了,实干家也得浪费时间去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在考场上还不一定能考过那些专门研究诗辞的,得埋没多少人才啊?”安王说道。
    “那夫君可就得努力了,你登上高位才有希望改变这一切。”宣平说道。
    “宝儿与夫君一起努力好不好?”安王带些撒娇意味地问道,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
    自从婚后两人感情越来越好,安王在宣平面前就一改往日威武霸气的高大形象,变得接地气起来。
    “好!”宣平最受不了他这样子,他这样看着你,这么问你除了说好还能怎么办?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