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99章 皇宫用早膳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宣朝规定每年腊月二十举行当年最后一次大朝会,腊月二十下午就封印放假了,直到第二年正月初六举行大朝会,开印办公。
    所以腊月二十早上,安王又得早起去上朝,自从成婚后温香软玉在怀,安王就不喜欢早起了。从前他都会早起与士兵们一起出早操,自从娶了王妃后,安王爷就没在早上去过校场。
    今天,安王又是被何清叫醒,催着起床的,一边被何清伺候着穿衣,一边在心里感慨道:果然温柔乡最消磨人的意志了。
    简单吃了两口点心,又去看了看自家王妃,安王爷不情不愿地坐着马车进宫了。
    今天宣平也没睡懒觉,安王走了之后不久,墨香就走了进来,轻轻唤醒了她:“王妃,该起了,您不是要进宫陪太后用早膳送年礼吗?”
    “几时了?”宣平睡眼惺忪,打了个秀气的小哈欠,迷迷糊糊地问道。
    “卯时六刻了。”墨香一边将帷幔挂在银勾上,一边回答道。
    “是得起了。”宣平坐起身来。
    墨香扶着迷迷糊糊的王妃走下床来,几个小丫鬟端着水盆、衣服等东西进来服侍。
    宣平在墨香的服侍下洗漱更衣,又梳好了头发化好妆后才彻底清醒了。
    宣平带着墨香走出了内室,剑心正等在门口呢。
    “剑心,这几天追着明跃统领比武,结果如何啊?”宣平笑道。
    “王妃,您别听墨香胡说,没有的事。”剑心的脸微红。
    “行吧,我不问了,不过有事一定要跟我说,我就算给你做不了主,还能拿个主意不是。”这四个大丫鬟里,宣平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剑心,剑心性子急躁却最单纯。
    进宫之前,宣平先带着人去了一趟商业街,临近年关,各家店铺都开门较早,小摊位也明显增多,一派市井繁荣的景象。
    宣平她们来到了自家的和悦酒楼,与一般大酒楼中午、晚上营业不同,和悦酒楼早上还卖各式早点小吃,因着口味正宗、干净卫生,生意相当不错,不少有钱有势的都来尝鲜。
    这是因为之前宣平想在街上小吃摊吃这些,墨香怕不干净不让她吃,争执了两次后,书意干脆雇了摆摊卖早点的人来自家酒楼做早点卖,原料什么的都是酒楼准备,人也要求收拾干净,这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后来太后知道了此事也想吃,于是每月二十这天,宣平都会在店里取各色早点小吃带进宫,并且亲自陪吃。
    墨香下车进了酒楼,不一会儿一个跑堂的就帮忙提着一个三层的保温大食盒出来了,剑心接了过来放好,墨香上了车,一行人奔皇宫的方向去了。
    宣平来到寿康宫时,太后已经起了,一个大宫女已经帮她梳好了发髻,正在斟酌戴什么发饰。
    “宣平给皇祖母请安。”宣平给太后行礼。
    “宝儿来了,快过来,给祖母挑几件头饰,她们非得让老太太戴这些沉甸甸的东西。”太后很高兴。
    宣平走过去,顶替了大宫女的位置:“皇祖母,您身份尊贵,自然要戴能与您身份匹配的东西。”
    “年轻时天天戴着也就罢了,如今年老了,还戴这些劳什子,除了受累什么用都没有。”太后抱怨道,她现在一来不用女为悦己者容,二来地位尊崇无人能撼动,实在不需要这些外物来加持。
    “正好,今年给皇祖母准备的年礼有些特殊,您看看喜不喜欢。”宣平笑着说道。
    墨香忙将手上捧着的大盒子打开,只见里面上下开层,每层三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放着一个大号凤钗,五尾的、九尾的、十二尾的各两个。
    最重要的是这凤钗不是用金子做的,是绒花的,搭配宝石、珍珠,颜色都是适合太后这个年纪的,做工精细,外表的华丽程度不逊于金的,却比金的轻很多。
    “好,这个好,”太后果然很高兴,“今天戴那个金色十二尾的。”
    宣平给太后戴在头上,“这个不值什么钱,只胜在精细轻便,给皇祖母日常戴戴还可以。”
    “这比金的轻便多了,一点儿都不累脖子,也好看。”太后照了照镜子,满意的点点头,“这年礼送的好,还是我家宝儿最贴心最知冷知热了。”
    “皇祖母喜欢就好,隔两个月我就给皇祖母送两个来,您换着戴。”宣平说道,“皇祖母,我们去用膳吧,宣平给您带了一堆好吃的。”
    “皇祖母一直盼着呢,每个月就吃这么一次。”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太后在宫里锦衣玉食,却偏偏怀念年少时品尝到的市井风味。
    早膳摆了满满一桌子,除了宣平带来的民间早点小吃,还有御膳房准备的宫廷细点、粥汤甜品。
    太后和宣平刚坐下没吃两口,外面就传来小太监的声音,皇帝驾到了。今天就要封印了,大过年的,没人想找事儿,所以今天的朝会很快就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皇帝来太后这儿蹭民间小吃。
    宣平忙站起身准备迎接,就见皇帝大步迈了进来,后面还跟着安王,宣平刚要行礼,就被皇帝拦住了:“免礼,宝儿,这又没有外人,这么客气做什么?”
    安王正要给太后行礼请安,太后说道:“浩轩也免礼,祖母知道你是个孝顺知礼的好孩子,一家人吃个早饭,像你父皇说的这么客气做什么!”
    皇帝坐在了宣平刚才的位置上,侍膳的宫女忙给换了一副新的碗筷,“儿臣知道今天母后这儿有好吃的,所以特意来蹭个饭,半路上碰到老六也要来,所以就一起来了。”
    “好,人多吃饭热闹,”儿子孙子来陪自己吃饭,太后很高兴:“浩轩、宝儿你们快坐下。”
    四人一起用饭,皇帝看着安王对宣平照顾的体贴周到,满意地点点头:果然这不成婚就永远成熟不起来,老六从前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如今看着有人气多了。
    “老六成婚后成熟多了,现在这样多好,别总又冷又硬的。你也不要再去边关了,留在京城,抓紧时间要个孩子才是正理。”皇帝说道。
    “父皇,云、朔、寰三州还在北胡手中,儿臣得去把它们夺回来。”安王有点儿着急。
    “燕云十六州那边,这几十年了,一直来回争夺,没个消停,如今十三州在我朝手中,那三州没必要再劳民伤财、损兵折将地去夺回来了。”皇帝轻描淡写地说道。
    “父皇!”安王真急了,“那是我宣朝的国土,理应寸土必争才是!”
    “闭嘴,为了那三处贫瘠之地,你还打算再搭进去多少?”皇帝气的放下了筷子。
    “父皇。”安王还想说什么,却被宣平抓住了手,转头看了看宣平眼中的劝阻,定了定神,知道再说下去只会更加激怒父皇,于是不再说话。
    太后急忙打圆场:“好了,吃着饭呢,要说国家大事,你们去前朝说,别打扰我们的清净。”
    宣平转移语题给皇帝介绍起了酒楼里新研究出的小吃,这顿早饭最终算是和谐的结束了,只除了安王依然不高兴。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