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 91章 喜事与“喜事”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安王府里安王和宣平正在说话,新月进来禀报说冯嬷嬷来了。
    这冯嬷嬷是忠勇侯府的家生子,贵妃的贴身婢女,贵妃进宫前嫁了侯府大管家的儿子,贵妃进宫后,这俩人随贵妃进京料理贵妃的陪嫁庄园。
    安王出生时,冯嬷嬷的大女儿也才两个月,正好入宫做了安王的乳母,自小的贴身丫鬟比内侍院准备的值得信任。
    冯嬷嬷一直在宫里当差直到安王两周岁,才又出宫回了庄园。后来贵妃去世,太后担心失母的六皇子无人用心照顾起居,所以召冯嬷嬷回宫做了六皇子身边的大嬷嬷,直到六皇子十五岁去了边关。后来又来到了安王府。
    安王一直很尊敬冯嬷嬷,所以听说她求见,急忙让新月请她进来。
    冯嬷嬷进来后,恭敬地要向二人行礼,安王忙站起来拦住她:“冯妈妈免礼。”
    从前冯嬷嬷与安王之间没这么规矩森严,可现在不是有王妃了吗?她怕王妃嫌她没规矩,从而看轻王爷和王府。
    宣平也从桌案后站了起来:“冯妈妈您听王爷的吧,您抚育王爷多年劳苦功高,对我们夫妻二人来讲您是长辈,私下里就别讲这些没用的规矩了,您快坐下,新月,上茶。”
    宣平和安王扶着她一起坐在坐榻上,三人围着矮桌坐着。冯嬷嬷心里十分熨帖,她在宫里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炉火纯青,自然能看的出来宣平是真心的,并非虚情假意。
    一会儿,茶端了上来,三人喝着茶闲聊了几句,冯嬷嬷开口了:“奴婢这次来是有件事要求王妃给做个主。”
    “行吧,我去趟书房,冯妈妈有事就跟王妃说吧。”安王起身出去了,把屋子留给两人。
    “冯妈妈,您有事儿就说吧。”宣平心中感叹这是个周全的人,明明她与安王关系更近,安王什么事不能帮她办?她却舍近求远来找她这个王妃,是表明了对自己这个王妃的尊重。
    “奴婢共有二女一子,大女儿早就成婚了家庭幸福,不用操心。儿子蒙王爷看中掌管王府生意,每天在外面跑着见多识广,奴婢也管不了他的事。”
    “唯有一个小女儿,今年十八岁,在婚事上就难了,蒙王爷开恩她不是奴籍,也给她攒了不少嫁妆,可到底是奴才秧子出身,有点高不成,低不就。想给她嫁个穷苦些的书生吧,又怕是个中山狼,难啊!”冯嬷嬷叹气道。
    “生女儿就是这样,可不得为她操心吗?好事多磨,冯妈妈放宽心。”宣平劝慰道,“冯妈妈今日来是想让我给做个媒?冯妈妈有人选了吗?”
    “是,奴婢听说王爷要给王林副将说亲,所以厚着脸皮来求王妃帮忙给说和说和。”冯嬷嬷笑道。
    宣平:“冯妈妈知道王林家的情况吗?”
    “知道,奴婢打听过了,知道他家里有个体弱的寡母还有个幼妹,这不算什么。不是奴婢自夸,奴婢的小女儿是个温顺善良的性子,若是嫁过去一定会孝顺婆婆,善待小姑的。”
    “奴婢之前不敢将她随便嫁出去,就是怕她受气。王林副将一直跟在王爷身边,也算知根知底的了,也向王勇副将打听了,王林副将家寡母是个和气的人,小姑子伶俐却不惹事,将来都来了京城一起住着,奴婢能放心。”冯嬷嬷为了女儿没少打听。
    “他家条件也不好,王林打仗虽然有战利品,可还要分给下属,给牺牲者抚恤,其实剩不下多少。”宣平给详细说明情况,这冯嬷嬷的小女儿也是娇养长大的,只怕吃不了苦。
    “这不算什么,奴婢儿子管理王府生意,王爷是给分成的,挣的不少,给妹妹准备了不少嫁妆,其中一个二进的宅子,把婆母小姑接过来一起住也没什么,这王副将去关边时也能放心,娘仨个住一起也有个照应。”冯嬷嬷为女儿把一切都想好了。
    宣平:“那行,既然冯妈妈不在意,那我一会儿去给说一说这事儿。不过虽然咱们想的不错,但最好还是让他们两人见个面,他们愿意才是真的好。”
    “对,对,王妃说的对,按您说的办,万事都仰仗您了。”冯嬷嬷很高兴,“那奴婢就先回去了,不打扰王妃了。”说着站起身来。
    “冯妈妈先等等,”宣平也站起身来,“新月,去小厨房收拾个点心盒子给冯妈妈带着。”
    “大厨房的饭菜很好,但点心却没我这儿的好,冯妈妈带回去尝尝鲜。”因着安王不怎么爱吃甜腻腻的点心,所以大厨房没有人能做细致的糕点,只能做些简单的,比不上长公主特意给女儿找的专做南北细点的师傅。
    “奴婢谢王妃赏。”冯嬷嬷也很高兴,高兴的不是糕点,是王妃给她的体面。
    一朝天子一朝臣,从前她就怕王妃容不下她,挑个错儿给她撵出去,尤其是王妃立威时的手段狠辣让她害怕。今天这番交谈却打消了她的顾虑,她相信,只要她踏踏实实不作妖,王妃就是最和善不过的主子了。
    冯嬷嬷走了后,宣平想了想,把满月叫来问道:“王爷和几位副将在书房吗?”
    “回王妃,都在。”
    “给我拿个披风来,咱们去趟书房。”宣平决定自己亲自去说说这事儿,顺便问问之前的刺客审问的怎么样了。
    安王府里闲适自在,下人们各思其职,主子们还有时间关心下属的婚事呢。与之相反,此时的东宫里,下人们战战兢兢,主子们怒气冲天。
    下朝后,安王回府了,太子却被皇帝叫去训了一顿:“天天盯着你弟弟的错处,你怎么不学学他的孝心呢,他母妃去了那么多年了,他还处处想着给母妃积福。你母后还在呢,你尽过几次孝心?每月就初一十五去请安坐一刻钟,还不如你媳妇去的勤呢!回东宫好好反省反省!”
    太子回到东宫后,气急败坏,砸了一地的碎瓷片:“这个林言,他怎么没说父皇如此相信安王呢?”琇書網
    这话就有点儿不讲理了,养心殿发生的事你又不是没得到消息,你凭什么相信只过了一晚,你父皇的愧疚就消失了。
    当然,林言也是故意不提醒太子这点儿的,若太子怕了,还怎么看好戏?反正只要提到皇帝对宣平的信任,把林家从此事中摘出来就行了。
    太子妃也不高兴,自从李氏流产后,她就小心了,不但注意请平安脉的事,还留心几个人的小日子。
    今天有人来禀报钱氏小日子已迟了十天了,虽然前两天的平安脉没诊出来,但八成是有了。
    段芳菲又妒又恨,还得忍着气命人好好照顾钱氏,上次李氏的事惹得皇后和太子对她不满,这次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而钱氏面对如此值得高兴的喜事也丝毫不见喜悦,反而愁容满面,难道真的有孕了?那这孩子是……?钱氏纠结万分,怕的要命。
    其他女人听说钱氏可能有孕了也不高兴,东宫里唯一高兴的就是严氏了:皇后娘娘,您可要长命百岁啊,您的好日子在后头呢!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