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56章 对安王的调查结果

时间:2024-01-05作者:爱吃糖醋松果鱼的猫

    安王午饭前派人去长公主府给宣平下了个帖子,邀她申时去清逸轩品茶。
    送帖子的人还顺便送去了大批礼物,有给府里的蔬菜水果、猎物点心各种吃食,还有给每个人单独准备的礼物,从长公主到林家姐妹,长公主府内的每个主子都没落下。
    “这次我可是沾了宣平姐姐的光了,我从来没想到我这六皇兄有了心上人后会这么细心。”容华看着手里的盒子感叹道。
    “安王殿下这是希望我们能替她在大姐姐面前说说好话吧?”性子最活泼的林荷说道。
    林家三兄弟都是先生的儿子又生的女儿,宣平虽然生的晚,但在姐妹里还是最大的。
    “看这送来的布料和首饰,都是挑的适合本人的,可见费了心思的。”林芙说道。
    虽然安王肯定是吩咐下人准备的,但若无安王的特别叮嘱,下人们肯定只会选常规的、让人挑不出来错的,不可能每个都能做到投其所好。
    “大姐姐,快好好打扮一下准备赴约吧。”最小的林玉开口道。
    “现在刚未时,时间还早,你们回去略歇歇,一会儿我们一起出门,今天祥和戏园有一出热闹的戏,你们去看看吧。”宣平安排道,想让容华去散散心。
    众人各自回自己的院子小憩一下。而宣平回去后并没有休息,而是拿起了昨天晚上琴韵给她拿回来的信,上面是派出去调查安王的人搜集来的关于安王的信息。
    上面记录的关于安王的信息有好有坏,安王在边境的名声也是毁誉参半。
    其中让宣平最关注的一条是在镇北军的驻地内找到了失踪的河南灾民。(看前面章节好几个朋友对河南比较关注,问为啥非要提河南?其实我只是随机写的,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后面可能还会提到山东、山西、河北、甘肃、广东、云南等很多省,如果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可以告诉我吗?我可以尽量避开。本文纯架空,没有任何现实指代意义!)
    河南连续三年旱灾,颗粒无收,灾民遍地。在旱灾发生的第一年,太子奉皇命前去赈灾。在临走前,宣平将治灾和安置灾民的方案写成详细的条款交给他,三个多月后,太子回京时河南境内的灾民已得到了妥善安置。哪怕此后又连续两个灾年也没听说河南境内出现饿殍遍野的境况,宣平一直以为太子按她的方法安置灾民很成功。琇書蛧
    直到今年秋猎时来的一封血状才揭开了其中内幕。河南巡抚贪污赈灾款项、强行驱逐灾民,激起民变后又派兵镇压,导致灾民死伤无数。
    皇帝派人去调查,河南巡抚因事情败露畏罪自杀,从他府里搜出了贪污的铁证,皇帝下令将河南巡抚曝尸三天,杀其三族平息民愤。
    太子做为赈灾的负责人在朝堂上表现的悔恨交加,直言自己有失察之罪,对不起百姓,请陛下治罪,又捐出了十万两银子去赈灾。皇帝斥责了他一顿,又罚了他三年的俸禄用于赈灾,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但宣平不信河南巡抚有这个胆子敢私自把灾民驱逐出省,而且他一个封疆大吏,能做到这个位置上的人怎么会在事情还没有定论时就畏罪自杀呢?
    况且灾民被驱逐,被迫接受灾民的省不可能没有怨言,不可能不上报,朝廷没接到奏折,只怕是被人阻拦了。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太子。宣平就派人去暗中查访,从前她信任太子,对太子给她的情报没有不信的,如今却不行了,她得让自己人去调查。可是河南那边的参与者都被灭口了,很难找到消息。
    直到前段时间白羽投诚,琴韵才从白羽口中得知,原来是太子嫌弃宣平的方案繁琐、花费大、用时长,所以弃之不用。
    太子与河南巡抚合谋贪污了大半赈灾款项,将灾民驱逐出境,境内没有灾民了,赈灾就算完成了。对太子来讲,省时省力省钱,既有钱财可拿,还能因短时间内解决灾民的问题,得到父皇的奖赏。
    可前两年那些已经被驱逐进北地的灾民后面就再无消息了,宣平还以为是那些灾民全都死在路上了,却没想到本是去调查安王的人,最后却找到了这批灾民的下落。
    这些灾民被各地地方官驱逐,无奈之下一路向北,直到到了镇北军的驻地才安顿下来。
    安王先是开了粥棚救济他们,还为他们搭建了御寒的帐篷。开粥棚的第二天就贴出了告示,年龄符合的愿意参军的可以参军,不愿或不能参军的就要做工来换取食物;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岁以下的儿童可以不用做工,继续去粥棚领救济的粥。
    这些灾民一路被驱逐,吃野菜树叶度日,惶惶不可终日,如今能安顿下来吃上饭,别说只是去参军去做工,为了活下来就是卖身为奴他们也甘愿啊。
    所以基本上能参军的都去参军了,参军虽然危险,但也有可能得一个好前程。灾情发生后他们经历了不可想像的磨难,再也没什么可怕的了,只盼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不再任人摆布。
    不能参军的都在做工,修城墙,修房屋,开荒地,有了饭吃、有了活干,灾民们也没心思闹事了,其实老百姓最好安抚,只要能吃饱穿暖,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闹事?
    北地那边环境较差,地广人稀,半年的时间这些灾民就开垦出了大量的土地。
    第二年开春,安王命当地地方官将这些灾民登记造册,从他们被驱逐出家乡时,他们的户籍就被人为毁去了。
    登记造册完成后,就把开垦出来的荒地按人头分了下去,虽然北地寒冷,作物生长较慢,但胜在土地肥沃,数量又多,熬到一季作物成熟后,那些灾民基本就能自给自足了。
    因为他们的地都是开垦的没人要的荒地,又有安王的镇北军在,当地的原住民也不敢排外欺负他们,没必要啊,这些灾民又没侵占他们的利益。如今这些灾民已正式在当地安家落户了。
    安王安置这些灾民的方法与宣平给太子出的方案相似,都是先以工代赈安抚下灾民,然后再为他们寻找出路。
    宣平不知道这办法是安王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身边人出的主意,但至少如今跟在他身边的几个副将没这个本事。
    无论如何,安王在对灾民的处置上胜过太子百倍。太子呢,有人给他列出了详细的条款,他只要照作就行;又有朝廷作后盾拨款赈灾,太子却没想着怎么妥善安置灾民,只想着捞银子捞功劳,以至于最后激起民变。
    而安王呢,说起来灾民的安置并不是他的责任,他是个武将,他自己的镇北军有时还吃不饱呢,可他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个责任,在北方寒冷之地将这些灾民安置了下来。
    而安王的安排少不了当地地方官的配合,至于他是怎么让这些地方官老老实实地配合,就不得不说另一件事了,也是让安王饱受垢病、朝廷文官们对他深恶痛绝的原因之一:私刑官员。
    宣平的人查到,私刑官员确有其事,事情发生在安王到边境的第三年,那时他还是六皇子,驻防在檀州,武州遭北胡围困,他奉命前去武州支援。
    在半路上就得到消息武州城破,安王赶到后花两天的时间收复了武州,武州民众此时已被北胡人屠杀大半。在收复武州后的第三天,安王斩杀了包括武州知州在内的当地官员十八名。
    武州知州是庆阳伯府的旁系,庆阳伯知道他是被安王所杀后曾上奏折状告安王,却因没证据被皇帝将此事压了下来,但朝堂上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宣平派去的人经过调查,可以确定是安王杀了这些官员,尤其是武州知州,是安王亲手杀的。
    除此之外还有坑杀战俘、杀人辱尸这些也确有其事,从这些来看,安王确实有些残暴。
    但你也不能说他就是个残暴之人,因为他还有许多善举,这是个有些矛盾的人。
    除了安置难民外,安王还让宣朝草原上的人民丰衣足食。
    宣朝内地有一片草原,其上的居民生活很困难,草原贫瘠,不适合耕种,安王买了羊羔让他们放牧,镇北军们还打探了放牧的技巧教给了他们,现在他们的生活很富足。
    而且,安王对那些退伍的军人安排也很妥帖。
    历朝历代退伍的普通战士们结局都算不上好,本来就不多的遣散费被层层克扣,发到他们手里所剩无己。家中人口多,能种地的还好,家里没地的或有伤在身种不了地的,被冻饿而死的都有。更有甚者,被逼得落草为寇,曾经保家卫国的战士最后却把刀挥向他曾誓死守护的民众。
    而安王的镇北军里却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发生,安王会妥善安置退伍的战士,教他们谋生的手艺,给他们提供作工的机会。
    镇北军的士兵大多来自于山东、山西、陕西三省,安王在京城和这三省的几个大的城池都设了镇北会馆,用以给镇北军的军人及家属提供帮助。
    对于不幸战死的士兵,除了官方给的抚恤外,家属们还能得到镇北军给的金钱和帮助。
    安王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所以极受士兵拥戴,镇北军的军心很齐,安王的军权握得牢牢的。
    宣平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安王了,就算今天安王没有约她,她也想主动找安王聊聊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