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80章 横推碾压北上!

时间:2024-01-05作者:早餐羊奶

    第380章  横推碾压北上!
    赤尾屿。
    砰砰砰……
    两百艘海军战船,在赤尾屿西北部一字排开,半包围抵近赤尾屿海岸边。
    右舷七百多门火炮,朝着海岸轰鸣。
    数十艘海盗大小战船,在弹丸溅起的高高浪花中狼狈突围。
    俞靖哼着小曲,站在旗舰右舷观察着,满脸轻松写意,命令道:“传令各舰,逐步包围海盗!哪个方向让海盗溜走,附近战船都要打扫所有战船一个月!”
    三幅桅杆中间,最高的桅杆上方,令兵吹响号角吸引周围各舰注意后,开始打出旗语。
    绵延在海岸线,一字排开的各舰战船,接到命令后,开始彼此间拉近距离,同时更加靠向海岸线,缩小包围。
    砰砰砰……
    火炮轰鸣更加激烈。
    随着战船火力交叉射击越来越密集。
    弹丸命中率也开始明显增加。
    “击中了!”
    “击中一艘海盗船桅杆!”
    ……
    孩子们站在甲板上,观察着战况,激动大喊。
    从福建跟随朱棣回朝的商贾豪强凑在沈至身边,全都惊的微微张嘴。
    “王爷的海军成形,从此之后,这四海之上,再无海盗!”
    “此等火炮战船,何止四海之上没有海盗,未来,这四海之上,必将以王爷为尊!”
    “朝廷全面开海,恐怕也迫在眉睫了!”
    ……
    “沈少爷。”
    沈至闻言转头,搭话之人他认识。
    在一群福建商贾豪强中。
    他与对方也算是老乡。
    对方出自江浙宁波府,这些年,悄悄跑到福建,和福建豪强一起参股搞海贸。
    沈至笑道:“王东家,有什么事吗?”
    王东家小心翼翼看了眼,站在旁侧的朱棣,试探询问:“朝廷何时才会彻底放开海禁,咱们江浙地区的同仁,都盼着这一天。”
    “若是朝廷放开海禁,你们愿意付出什么?”朱棣转头。
    两百艘战船,剿灭一伙只有数十艘战船的海盗。
    俞靖若是打不好。
    他会直接栓根绳子,把俞靖丢到海里,让他冷静冷静。
    其实,他早想这么做了。
    俞靖年轻。
    有冲劲儿是好事。
    可也不够稳重。
    这些年,随着大海军建设越来越完善。
    这货,就越来越飘了。
    相比歼灭海盗,江浙豪强提出的问题更吸引他。
    豪强们见朱棣开口,瞬间停止议论。
    王东家见朱棣看来,忙低头拱手,“不知王爷需要江浙地方付出什么?”
    “王爷,朝廷对江浙的税赋很重,我们江浙苦啊!王爷若能说服朝廷全面放开海禁,江浙地方,一定能给朝廷贡献更多税赋,江浙千万百姓,也一定会心悦诚服朝廷……”
    他很清楚这位王爷的能量。
    若是王爷肯为江浙百姓说句话。
    或许,真有可能全面放开海禁。
    朱棣玩笑道:“这么说来,现在江浙千万百姓,对朝廷并非心悦诚服?”
    噗通!
    王东家面色瞬变,腿一软,吓得跪倒:“王爷,小人胡言乱语,王爷莫怪,王爷莫怪……”
    朱棣走过去,亲自把人扶起。
    对方也没说错。
    老头子对江浙收取高于天下其他各地的税赋。
    江浙上上下下,嘴上不敢说,心里是有怨气的。
    “本王就是与你开个玩笑,同时也是提醒你,如果想要为江浙谋求福祉,有些话,就千万不要说。”
    王东家擦着额头冷汗,连连点头。
    朱棣继续道:“如果,我希望江浙地区推行乡土村社,并且,所有从海贸这条产业链赚钱的人,都要进行雇工身股制改造,伱觉有几分可能性?”
    江浙地区,乡土村社推行的一直不顺利。
    除了沈家在周庄搞得有声有色。
    据他听到的消息,朝廷派去江浙地区的官员,几年了,一直无法推动乡土村社。
    很大原因,都是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朝廷对江浙地区收取的工农商高税赋,导致江浙上上下下对朝廷都十分抵触。
    百姓根本不信朝廷。
    士绅又在其中添油加醋,引导百姓。
    那几个朝廷寄予厚望的县令,又没有魄力。
    其次,江浙地区这几年,整体风调雨顺,百姓虽然在高税赋下,生活压力沉重。
    可到底比其他地方百姓强一点。
    大多数百姓,无论佃户,还是自耕农,勉强都能吃一口饱饭。
    求变的动力不强。
    更担心,朝廷胡搞乱搞,连现在的日子都过不上。
    朱棣看向十几个江浙豪强,“这些年,福建的变化,你们都看在眼里,相信你们也很清楚,乡土村社一旦建成后,整合人力物力,对海贸的强大推动力……”
    江浙豪强连连点头。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如果江浙地区不尽快搞乡土村社,即便铲除海盗,朝廷彻底开海,你们江浙即便拥有鱼米之乡美称,物产丰富,将来也会在海贸竞争中,落后于福建……”
    江浙豪强,看着福建同仁,微微挺胸,唇角浮现笑容。
    面色不由凝重。
    心情更格外沉重。
    久居福建,他们当然清楚,王爷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
    朝廷放开海禁还不知何时。
    可福建却日新月异变化着。
    去岁,福建财税贡献,已经从垫底,挤进朝廷所有行省前七之列!
    江浙再不追赶。
    以往这个被大家瞧不上的邻省穷兄弟,可能就要变款爷了!
    江浙豪强余光悄悄看着,正在推心置腹讲话的朱棣。
    福建之所以让他们江浙人,都感到压力。
    都是这位王爷一手缔造的。
    “福建的变化,已经证明,乡土村社的确会短暂损害地方上层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乡土村社建成后,地方会更加富裕,百姓手里的钱更多,无论你们对内做生意,还是对外海贸,生意都会更好做,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为何不能共同努努力,把这块肉,养的更肥一点,然后再分润呢?”
    ……
    江浙豪强都明白朱棣的意思了,纷纷表态:“王爷,等此番回去后,我们就会动员故交好友,请大家到福建观摩,然后动员大家,效仿福建士绅,帮助乡邻搞乡土村社,推动江浙乡土村社气氛。”
    福建豪强们也纷纷表态,“王爷,我们与江浙相邻,在江浙也有很多故交好友,也可以帮王爷劝说!”
    江浙士绅,可能还觉得,只要死扛硬顶,这乡土村社至少在江浙就搞不成。
    可他们这些人看得清楚。
    乡土村社是大势所趋。
    何况。
    乡土村社对他们这些人来说,也并非完全坏事。
    谁能抢先抓住这波变局。
    就能抢先占据未来优势。
    他们这些早跟随王爷的,这些年在福建提前布局,建设货仓中转,抢先搜罗购买了勉强能航海的各种较大型船只。
    他们已经成为福建最拔尖的一批人。
    其他同仁后知后觉,现在想追赶,可就太困难了。
    他们已经培育了很多村庄的乡土村社,与这些乡土村社村庄,打下了良好合作基础。
    后来者,要么只能自行培育。
    种植桑树、培养女人们纺织这都需要时间。
    撬他们培养起来的成熟村子。
    就要出高价。
    这还到罢了。
    最大的问题是,后来者突然发现,根本买不到船!
    东番造船厂的订单都被他们挤爆了。
    这段时间。
    大伙儿正准备,在东番选一处合适的地方,合伙开一家造船厂。
    到时候,别人搞海贸,他们直接赚造船的钱!
    现在很多福建同仁,只能做他们的下级筹集货物的二道贩子。
    <div  class="contentadv">        或者去精细化深耕培育,尚未向更高级发展的乡土村社。
    可给他们的机会也不多了。
    有些村子的聪明带头人,联合周围村子,已经主动和他们这些大海商接洽,为他们烧制陶瓷、编织竹筐……
    甚至,还有村子,专门种菜,腌制酸菜,卖给他们这些出海的海商。
    ……
    朱棣很满意这些人的表态。
    他不怕江浙地区,有士绅在乡土村社搞入股。
    北征回来后。
    就对福建搞入股小动作的几个士绅,来一次抄家灭族。
    配合老头子南巡。
    足够震慑天下了!
    至于参与海贸的豪强们,为了稳定且高品质的货源,主动帮扶乡土村社精细化深耕发展。
    他是乐意见得的。
    “至于雇工身股制,你们只要向江浙豪强们传递一个信息,告诉他们,这是我的要求就行……”
    只要控制了四海。
    凡是不搞雇工身股制的海商。
    就不受海军保护。
    且想要在四海自由贸易,都要征缴高额自由航行税。
    他就不信,江浙豪强,能扛住。
    对于雇工身股制,在大明的发展。
    在父皇和大哥不下决心搞的前提下,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给大明种一颗种子。
    希望大明的仁人志士,看到雇工身股制的优越性,不断发出呼吁声。
    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变革浪潮。
    ……
    “海盗往岛上退了!”
    就当朱棣和豪强们的谈话接近尾声时,孩子们激动的喊声传来。
    朱棣结束了这场,炮声隆隆中谈话。
    扭头看去……
    海面上,四五艘海盗战船漏水开始下沉。
    还有十几艘,断了桅杆,打出白旗,静静漂浮在海面上。
    剩下的十几艘海盗战船,无法突围,全都仓皇向海岸老巢撤退。
    俞靖大手一挥,嚣张下令:“压上去!继续轰!把海盗的所有战船,都给老子轰了!”
    砰砰砰……
    炮声轰鸣声中。
    海盗终于不做无谓抵抗。
    集体投降。
    朱棣下令,把岛上会造船的海盗全都带走,给剩下海盗留下勉强足够一月的食物后,带走了海盗所有战船。
    没有维修价值的,直接凿沉在海中。
    失去战船,赤尾屿就是一座监牢。
    俞靖从金陵返程途中,把这批海盗押回鸡笼屿即可。
    这一天,所有豪强,亲眼目睹了,朱棣海军在这四海之上的蛮横霸道。
    燕王,四海之王这个印象,也更加深刻了。
    ……
    朱棣所部,继续沿海路,横推碾压北上!
    ……
    十月末。
    “楚王领兵回朝了!”
    “潭王回来了!”
    ……
    金陵以南的藩王们,纷纷领兵回朝。
    金陵以北的藩王们,则带着家眷,及少量人回朝。
    ……
    朱樉、朱棡路程远,最后回来。
    随着二王回来,所有外封藩王全部回朝。
    这一天。
    朱元璋召集这些成年藩王们入宫。
    “二哥、三哥回来了?”
    “四哥可是慢了点,也不知,四哥此番回朝,给咱们带回多大惊喜。”
    “我盼星星盼月亮,可就等着看四哥的海军和陆军新军。”
    ……
    一群成年藩王,意气风发议论着,靠近御书房。
    “郡主别跑,小心脚下。”
    咯咯……
    朱樉几人刚来到御书房门口,御书房门打开,声音率先从里面传出。
    有宫女的紧张声。
    还有小女孩的银铃笑声。
    小祈婳迈着小短腿,扭头看着身后宫女,跨过高高的门槛,就撞到了一条腿。
    朱樉低头,看着揉着鼻尖,皱着眉头,粉嘟嘟可爱的小女孩,不由笑了,弯腰一把抱起,“告诉咱,你是不是老四家小疯子!”
    他回来时,入宫觐见父皇。
    这小丫头出宫回徐府了。
    不过这小丫头的名声,刚回金陵,他就听说了。
    父皇、母后、大嫂都喜欢的不得了。
    妙云小妹怀孕临产,这小丫头几乎就轮流住在皇宫和东宫。
    小祈婳嘟着小嘴,“你胡说,阿爹说了,我是他的小棉袄。”
    哈哈……
    朱棡一群兄弟,瞬间被逗笑。
    “叫二伯,我是你二伯。”朱樉含笑看着小祈婳。
    将来争储夺嫡失败,他家尚炳,恐怕只能托付给老四了。
    甚至他都想,等尚炳年龄大点,就像雄英,送到老四身边。
    听说,就连蓝玉都夸赞,老四把雄英教导的很好。
    ……
    叔伯们逗弄小祈婳时。
    里面传来笑骂声:“都滚进来。”
    朱樉抱着小祈婳,带着兄弟们走了进去。
    就见朱元璋、朱标、蒋瓛、刘伯温、李善长等人站在御书房右侧的大明全国堪舆图前。
    兄弟几人快步走去。
    “父皇!”
    朱元璋点点头,吩咐:“蒋瓛,把江浙传回的消息,给他们说说。”
    蒋瓛看了眼朱樉等人,随即挤出笑容,“各位王爷,江浙方向传来消息,不久前,燕王的海军停靠江浙补充,锦衣卫打听得知,燕王一路北上,在赤尾屿等地,连续剿灭几伙规模较大的海盗,江浙沿海地区的海盗,基本已经被肃清!”
    朱樉一群人惊讶呆滞,老四这是横推碾压北上啊!
    人未回来,刀锋已经明晃晃染血了!
    朱樉回神,低头看向小祈婳。
    现在有些明白,刚才小丫头,为何疯疯癫癫往外跑。
    人家阿爹打了胜仗,而且要回来了,高兴呐。
    朱棡笑问:“老四现在在什么地方?”
    蒋瓛先摇摇头,道:“按照估算,燕王的舰队,应该已经进入东海,估摸着,应该在宁波府、松江府附近。”
    朱樉几人看了眼地图,迅速对视,随即不由激动笑了。
    算算路程。
    老四回来,也就是近几日了。
    ……
    当天,朱棣连续剿灭海盗,横推碾压北上,及已经抵达松江府、宁波府附近的消息传开。
    “燕王殿下,近几日就要回来了!”
    “听说,一路北上,燕王直接横推剿灭了好几伙海盗,肃清了江浙沿海!”
    “嘶!燕王的海军这么厉害!?”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