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69章 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杨东旭的抉

时间:2024-01-05作者:早餐羊奶

    第369章  胡惟庸需要朱允炆!杨东旭的抉择!
    十数日后。
    朱棣还在巴拉望岛,联合梁道明、吕珍组成一支将近两百艘战船舰队,迫近吕宋朝都城马尼拉。
    协助民都洛岛汉人遗民与马尼拉拉干王,展开积极谈判时。
    纪纲从福建送出的消息,抵达金陵。
    “听说了吗?燕王在海外打了一场大胜仗,燕王的海军,全歼了一伙拥有战船数十艘的海盗!”
    “听说,燕王除了东番之外,又有了一块新领土,叫什么巴拉望岛。”
    “俺感觉,燕王离开大明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可不!俺也有相同的感觉,也不知,海外到底啥情况,燕王海外治下百姓,过的有没有咱们好?”
    “听说,观摩团要乘坐燕王那种装配火炮的战船回京,也不知什么时候抵达,俺迫不及待想看看这种战船。”
    ……
    消息传开,又一次引起金陵百姓极大议论。
    傍晚。
    皇宫。
    坤宁宫。
    马秀英坐在梳妆台前卸妆,从镜中,看着朱元璋捧着信报,反复阅览,嘴角不由往耳根咧,笑道:“行了,看着一天把你高兴的……”
    今天一整天,自从消息传回后,重八就乐的合不拢嘴。
    有点太过了。
    朱元璋抬头,视线从信报转移到马秀英身上,“咱有理由高兴啊,你看看才几年功夫,咱们家老四就在外面闯出这么大一番事业……”
    自从那个噩梦后。
    他几经反思后。
    老四和标儿,兄弟携手,治理大明的念头,已经越来越淡了。
    ……
    他果然也没看错老四。
    家里这么多孩子。
    老四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凭自身能力,像他一样,闯出一番事业的。
    说白了。
    这个混球老四,才是他们家的一条真龙。
    像他一样。
    不需要继承,能靠自己打拼,立足于天地间的真龙。
    儿子这么优秀,他没理由不高兴。
    若是有什么担心。
    也不是担心老四对中原有什么念想。
    他现在反倒担心,随着老四发展越来越好,中原这边嫉妒、羡慕,对老四做出不理智行为。
    这很有可能。
    “海战打赢了这些游荡在四海之上的积年匪寇,证明老四这支新式海军的确有出众之处,蓝玉他们乘坐海军战船回来……”
    虽然,这次的规模有点小。
    毕竟,就送观摩团回来,用不了几艘。
    肯定无法和未来,老四陆军第一镇回来时壮观。
    陆军第一镇接近一万三千人。
    再加上马匹辎重等等。
    单单老四的海军舰队恐怕不够吧?
    当初倭寇攻打闽县,就派遣了两百艘战船突入闽江。
    陆军第一镇如果全部通过海路回朝,其船队规模恐怕将十分惊人。
    那时,才能看到老四海军的全貌。
    “不过,这次也可以看看老四他们的海军战船,和朝廷水师战船到底有什么不同。”
    ……
    “陆军第一镇新军一个营,据悉不足七百人,对上化外之民陈家新军一个一千人营,竟然都能打赢,据纪纲信报所言,蓝玉、沐英对陈家这支新军的评价不低,足可见,老四的陆军第一镇新军何等精锐。”
    信报内容有限。
    他现在迫不及待,想观摩团快点回来。
    窥豹一斑,看看老四的海军战船。
    详细询问,蓝玉等人对陆军第一镇的评价。
    ……
    吕府。
    会客厅。
    吕本匆匆赶来,刚接近门口,看到胡惟庸独坐会客厅饮茶,便忙抱拳致歉:“胡相来访,怠慢了,怠慢了。”
    他到现在,也不清楚,胡惟庸为何突然向他靠拢。
    不过没关系。
    可以慢慢搞清楚。
    但胡惟庸这个人有大能耐。
    绝不是他可以比拟。
    他只会迎合人心。
    当初能坐到一部尚书职位,完全靠闺女是太子妃侧妃,朱皇帝需要朝中有更多人,毫无保留支持太子爷。
    同时,他的表现,迎合了朱皇帝期许。
    论处事手段,不得不承认,他不及胡惟庸。
    别看胡惟庸现在不是宰相,闲赋在家。
    可只要此人肯点拨吕家、点拨允炆,他们绝对能从中获益匪浅。
    李善长其实更厉害。
    可李善长就是个老滑头。
    愿意出谋划策。
    可总给人一种若即若离感。
    更多是想从他这里,得到别人不知的内幕消息。
    比如朱雄英跟随朱棣学习。
    比如,太子爷北征灭元。
    ……
    “吕大人,我现在可不是什么宰相,只是一个闲赋在家的普通人罢了。”胡惟庸起身笑着拱手。
    阴阳脸一笑,比不笑都吓人。
    吕本心中就有些发毛。
    双方寒暄落座后。
    吕本也没问胡惟庸来意,一副请教姿态,拧眉问:“胡相已经知道朱四郎海战大捷的消息了吧?”
    胡惟庸点点头。
    他就是因这件事,借机来找吕本,拉近彼此间关系。
    这些年闲赋在家。
    一边仇恨朱皇帝、朱四郎这对父子同时。
    他也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
    并且,分析了自身未来。
    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此番请辞后,他恐怕再也无法重回朝堂担任左相了。
    甚至,朱皇帝都不会再启用他了!
    大丈夫岂能一日无权!
    他必须得自救!
    朱皇帝一朝,他无法得到重用。
    太子朱标呢?
    可等太子朱标登基,还得等多少年?
    彼时,他曾今的下属,还会为他说话,上折请求朝廷启用他吗?
    朝中无人帮忙说话。
    想再次被启用,登居高位,机会十分渺茫。
    如今他胡府家门前,已经门可罗雀了!
    ……
    吕家。
    皇孙朱允炆,就是他选定的对象。
    太子登基。
    朱允炆就是皇子。
    只要太子爷喜爱朱允炆。
    他就能通过朱允炆的举荐,重新上位。
    ……
    短暂急思转念后。
    胡惟庸收敛思绪,等着吕本下文。
    “胡相,什么时候,太子爷才会和朱四郎反目成仇?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捧杀掉朱四郎?”
    吕本眼神灼灼看着胡惟庸。
    他等不及了。
    “别没等到咱们捧杀朱四郎时,朱四郎已经发展成一个朝廷都忌惮,尾大不掉的庞然大物!”
    他不是危言耸听。
    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朱四郎的陆军第一镇到底何等精锐?”
    “朱四郎所谓的大海军,又何等精锐?”
    信报传出来的内容,有关这方面十分笼统。
    或许只有等蓝玉、沐英回朝,才能更清晰一些。
    可惜,他当时在北平。
    如果在金陵,说什么都要想办法,进入观摩团!
    一起去福建。
    胡惟庸沉默。
    哎!
    突然叹了口气,“吕大人,这个问题,我也无法回答,不过我相信,太子一定会有所布局……”
    只是或许,没有让他们看到罢了。
    这不是他说的。
    是恩师李善长,信誓旦旦所判断的。
    吕本微微捏紧拳头。
    难道,他就没有报仇雪恨的机会了吗?
    ……
    金陵城。
    无论对朱棣怀何种态度的人。
    一时间,都眼巴巴盼着蓝玉为首的观摩团回朝。
    ……
    于此同时。
    巴拉望岛。
    孙元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总算挺过来了。
    夺取堡垒后。
    俞靖临时给朱棣布置的书房内。
    朱棣看着面前,脸色苍白的孙元楚,满意点点头,“经此一战后,你彻底在咱们陆军第一镇站稳脚跟,赢得兄弟们信任了……”
    孙元楚微微抿唇,唇角却情不自禁上扬。
    他也知道。
    苏醒这段时间。
    张副管带天天来看望他。
    约好了,等他好了后,两人要痛痛快快喝一顿。
    他是从层层考核、选拔、淘汰中,一路过关‘斩将’,坐上管带这个位置。
    军中兄弟们的确没说什么。
    统制、两位协统、四位标统就不说了,不但有实战经验,更是在考核中,次次名列前茅。
    可所有管带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实战经验,还是个读书人出身的。
    训练中,兄弟们会一丝不苟执行他的命令。
    可对于作战中。
    他能否胜任管带重任。
    别说军中兄弟们持怀疑态度。
    他自己都很忐忑。
    “此番带你出来,有两个原因,一,你们第一营是咱们陆军第一镇新军中,各方面最均衡的,综合情况是咱们第一镇,中上水准的一个营,检验你们的实战战斗力,基本就能检验陆军第一镇,整体战斗力……”
    ……
    “二,就是你这个管带需要一次实战,你没让我失望……”
    啪!
    朱棣话音刚落,孙元楚立正大声道:“末将谢王爷栽培!”
    孙元楚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
    他的人生命运,在殿下守闽县时,脱离原本轨迹。
    原本。
    他应该是个混日子的废物。
    爹娘百年之后,仰仗大哥鼻息过日子。
    讨好大房,才能过的稍微舒服点。
    可侥幸活下来后,又在闽县县衙,跪着求王爷开恩给个机会。
    然后在鸡笼屿,在王爷的带领下,实现了脱胎换骨。
    或许,最开始王爷把他们丢上城头时,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
    但他很清楚。
    从他去闽县求王爷给个机会,第一批前往鸡笼屿时。
    王爷就开始关注他。
    给他脱胎换骨创造机会。
    无疑,他是幸运的。
    抓住了王爷给的机会。
    这次,王爷带他来巴拉望岛,又是给他另一个机会。
    让他真正完全被第一镇兄弟们认可!
    可以说,若是没有王爷。
    他还是那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那个,要仰仗大哥鼻息过日子的废物!
    现在,他还需要仰仗大哥吗?
    恐怕大哥得羡慕、眼红、嫉妒他!
    也不知,太子爷将来会不会羡慕、嫉妒殿下。
    可能会吧。
    殿下能让他这种废物脱胎换骨。
    四海虽大。
    但他感觉,只能容得下殿下一人!
    若太子爷将来因羡慕、嫉妒想对殿下做什么。
    他不答应!
    第一镇兄弟们也绝不答应!
    若真有那么一天。
    只要殿下同意。
    兄弟们就敢跟随殿下,打回中原。
    中原、四海全都属于殿下,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我准备把你留在巴拉望岛,你这一营全都留在这里,再给你留十艘装配火炮的战船,岛上有部分隶属陈祖义的百姓,此战咱们也俘虏了三百多陈军,另外,根据审问俘虏,岛上还有几个数百人不等的小部落……”
    ……
    “利用这部分人,你和张忠亮再给我编练一个营出来,然后送回鸡笼屿整训……”
    孙元楚听闻,让他编练的这一个营,是搭建未来混成协。
    顿时急了。
    混成协的编制,王爷早和他们说过了。
    总兵力五千多人。
    差不多九个营。
    八个步军营。
    一个骑兵营。
    并且王爷还说,将来要从第一镇中,调任部分将领,去第一混成协担任各级将领。
    王爷让他训练第一混成协一个营。
    是不是想把他调去第一混成协?
    去了后。
    他的军衔大概率还会升一升。
    可他不想啊!
    “殿下,卑职让老张负责训练这个营,将来让老张带着这个营去第一混成协。”
    老张,对不起了。
    等我身体好了,酒还是要喝。
    可这个时候,兄弟只能‘卖’了你。
    即便去第一混成协,军衔可能会升一升,这有利于他从管带升任标统。
    但他不想去。
    更不愿离开第一镇!
    首先,第一镇是改变他命运,让他脱胎换骨的地方。
    其次,第一镇未来打仗的机会多。
    至少,在没有新的军队成立前,第一混成协看王爷的打算,准备当做一支守备军来使用。
    驻守鸡笼屿、巴拉望岛这些王爷打下来的地盘。
    他可不想干这种事。
    何况,第一镇不久后要回朝助战,他说什么都要去。
    哼!
    朱棣笑哼一声,“我没打算调你去第一混成协,我也告诉你,将来第一镇和第一混成协营之间,要不断对调……”
    他兵力本来就少。
    <div  class="contentadv">        第一混成协虽然暂时是支守备军。
    但战斗力也必须保证。
    通过不断和第一镇,营与营对调,让第一混成协逐步经过实战洗礼。
    最终,无论是第一镇,还是第一混成协。
    都要拿出去,就能一战!
    当然,轮训对调,得等北征之后。
    呼!
    孙元楚暗暗松了口气,往后的事情往后再说。
    总之,北征之前别调入第一混成协就成。
    当即立正,铿锵道:“卑职一定不让王爷失望,守好巴拉望岛,给王爷编练出一个营!”
    ……
    安排好孙元楚后。
    朱棣率军启程。
    回程中,除了没走的商贾豪强外。
    还多了几个人。
    民都洛岛以刘江河为首的族长们。
    这部分人,想去鸡笼屿和福建参观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
    最终,民都洛岛的万余汉民,舍不得离开民都洛岛。
    对此,朱棣也能理解。
    毕竟,多少年拼搏建立的房舍,开垦出来的良田,全都在民都洛岛。
    迁徙巴拉望岛,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
    非逼入绝境,很难舍弃。
    最终,他请梁道明吕珍帮忙,三方组成两百艘战船舰队,迫近吕宋国都马尼拉。
    打着为中原被压迫汉人遗民主持公道的旗号。
    迫使拉干王做出让步。
    对民都洛岛汉人遗民征收赋税,由以前三倍于当地原住民,降低为一点五倍。
    对这个结果,刘江河为首的民都洛岛汉民十分高兴兴奋。
    朱棣也很高兴。
    吕宋朝这种区别对待。
    注定了,民都洛岛汉民不可能真正认可拉干王。
    而现在的好处,也是他为民都洛岛汉民争取的。
    民都洛岛势必和他为首的势力走的更近。
    这有利于将来征讨吞并吕宋。
    同时,经过他的说服,刘江河为首的当地大族族长,愿意去考察观摩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
    朱棣对这些大族族长提出的条件很简单。
    只要他们答应帮助族中百姓搞乡土村社。
    作为他们不入股参与的交换,他会扶持这些当地大族,经营海贸。
    他们的钱财,没资格直接进行福建到南海的海贸。
    但福建海商们,把货物运送到吕宋,可以售卖给他们。
    他们作为吕宋本地人,虽然是汉民,可在吕宋到底也有不少人脉,可以拿着货物,在吕宋贩卖。
    利润也十分可观。
    不过,必须推行雇工身股制。
    在这一点上,朱棣展示了十分强硬的态度。
    海外无论原住民还是汉民。
    不以族群划分。
    以对他理想支持来划分。
    无论是什么人,谁反对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就是他的敌人!
    谁如果不改变思想,站在对立面,他都会毫不留情铲除。
    在四海之上做事,他不会如在大明那般,处处谨慎。
    在这里。
    他定下规矩,必须执行!
    强硬的态度一定要表达。
    做事的手段又要另当别论了。
    刘江河等人上了战船后,朱棣就把福建已经开始搞雇工身股制的商贾豪强,与这群人安排在了一起。
    让这部分人现身说法。
    这些人,与刘江河等人身份差不多,很多人都是一族之长。
    他们对乡土村社、对雇工身股制的反思,现身说法讲给刘江河等人,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触动对方。
    毕竟,双方的阶级立场是一样的。
    与生俱来,有同一阶级的情感。
    ……
    除了刘江河等人外。
    还有一个人,陈忠。
    陈忠命挺硬。
    竟然奇迹般活下来。
    朱棣曾提出,可以送陈忠回马六甲。
    对此,陈忠直接婉拒,言称:“我已经报了陈家之恩,如今只想隐姓埋名去燕王的鸡笼屿,去燕王主导施政的福建看看……”
    对此,朱棣当然欣然同意了。
    陈忠的想法,他也猜到了。
    无外乎,希望给其家族留一条后路。
    朱棣并不介意。
    创业,就要有足够的胸怀,容纳形形色色的人。
    只要有利于创业就行。
    待创业成功,如果大家还能走在一起,能奔着下一个目标努力,那就一起努力。
    如果大家走不到一起,好聚好散便是。
    根据其出力多寡,给其一份富贵荣华。
    如果有人不满足,想对他做点什么,想对他推行的理念做点什么。
    直接清洗掉便是。
    古往今来。
    小到个人发展。
    大到帝王创业,都是如此。
    历史评价老头子心狠手辣。
    可笑!
    俗人眼光罢了。
    当一群勋贵,无法和老头子同心同德,怀有相同的理念,一路往前走。
    又不愿接受一份荣华富贵回家享福。
    那就只有被清洗的命运。
    无非是最终谁输谁赢罢了。
    人生这条路,总有很多人,拉也拉不动,想继续往前走,要么分道扬镳。
    如果被人死死拽着腿,拖累前进步伐。
    只能一脚踢开。
    这种事,无法以感情、正义、道理、公理来衡量。
    ……
    十数日后。
    朱棣抵达鸡笼屿。
    当天,整个鸡笼屿十分热闹,庆祝凯旋。
    随后几天,朱棣亲自带刘江河、陈忠等人,参观了鸡笼屿,又送对方前往福建。
    去了福建,叶茂、辉祖、蒋有孝会安排这些人观摩事宜。
    重新恢复平静后。
    朱棣开始着手组建第一混成协。
    当夜。
    一大家子人,吃过晚饭后。
    东旭抱着雍鸣,跟着朱棣、徐妙云来到房间。
    朱棣落座后,示意东旭坐下,笑着询问:“听说要组建第一混成协,你坐不住了?”
    东旭想当兵,想给他帮忙,他和妙云都很清楚。
    杨东旭讪笑,点点头。
    徐妙云倒好茶后,朱棣把一杯推到杨东旭面前,审视着这个大小伙子。
    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东旭才十岁。
    村里的孩子王。
    眨眼时间,就已经成了大小伙子。
    时间过得可真快。
    朱棣收起感慨思绪,询问:“你的学识,现在参加科举,考个秀才都没问题,真不准备考科举了?”
    小雍鸣坐在杨东旭怀中,好奇抬头看着杨东旭。
    杨东旭摇头,“师傅、师娘,曾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师傅也不惟功名是举……”
    自从师傅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鸡笼屿后。
    就越来越忙了。
    他受师傅、师娘教导庇护这么些年。
    学了一身本事。
    现在只想替师傅分忧。
    反正,他也没想过回大明,为朝廷效力。
    作为师傅的学生,还需要那一纸功名吗?
    朱棣懂这孩子心思。
    点点头,略作沉吟,说道:“师傅编练混成协,你跟着师傅一起帮忙,但你不在混成协任职……”
    杨东旭抿了抿唇,认真听着。
    “你在我身边,正式的职务是兵备官,从明天起,咱们鸡笼屿的造船、冶铁、火器工坊等一系列军事相关的事物,我会慢慢让你蒋叔教导你接手……”
    进忠这几年,管着鸡笼屿的一摊子,几乎都快累垮了。
    东旭在他心中。
    就是未来的军备大臣。
    到底是自己抚养、教导长大的孩子。
    他舍不得扔到军中,推上战场。
    东旭这样的孩子,扔到军中也是一种浪费。
    这天下最不缺能带兵打仗的。
    但缺能提升技术的。
    东旭学了这么多年,他的知识才华,更应该发挥在军事技术方面的探索。
    “你不要失望,军备方面有很多你发挥的地方,比如,如何使咱们的战船速度更快,扛风浪更强,比如火铳弹丸发射后的弹道,研究弹道,提升火铳射击精度以及距离……”
    伽利略为什么研究两个铁球自由落体运动。
    因为对方是军备官。
    本身就是研究弹道的。
    伽利略可以,他的学生,杨东旭就不可以?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过分凭借穿越者,推动什么科技树发展。
    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对人力方面的营运组合。
    乡土村社如此。
    雇工身股制也是如此。
    他就是想创造一片适合科学技术、各种聪明才智生根发芽的土壤。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只有土壤合适了。
    种子才能萌芽,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土壤气候不合适。
    种子即便能萌芽。
    生长过程也会极为艰难。
    甚至,很大概率会枯萎。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已经开始发生资本萌芽。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各种探索已经十分活跃。
    可就是土壤不对,气候不合适,这颗种子最终枯萎。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一旦完善,将会极大促进所有人的积极创新。
    任何科技,都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他相信,无数百姓,会一步步探索实践,推动技术发展。
    不改造气候和土壤,他以穿越者的身份,建立再高的华丽阁楼,终究都是空中楼阁。
    被暴虐推到的可能性太大。
    东旭在大明,搞明白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
    或许不能名留青史。
    但他这个老师,可以给这个学生著书立说,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名留青史。
    “你先跟着师傅,接触军事,将来,等你年纪再大点,如果还想从军,师傅给你机会,师傅和你立个十年之约如何,你现在十五,如果你二十五岁,在军备方面的探索,还没出成绩,还想从军,师傅就亲自送你从军,怎么样?”
    十年。
    如果这孩子,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探索,真的没有进展。
    无论是从文从武。
    他都可以安排。
    才二十五岁。
    彼时,家也有了,孩子也有了。
    性格也更加稳重成熟。
    能力也更强。
    到时候,即便从军,他也放心。
    “嗯。”
    杨东旭笑着点头,鼻音却有些哽咽。
    他又不是傻子,也不是白眼狼,岂能不知,师傅这么安排的良苦用心。
    师傅自己早早就冲杀在第一线。
    如今,却处处为他们考虑,给他们选择机会的同时,尽可能的在他们扑棱翅膀,振翅翱翔前。
    给他们最大庇护。
    朱棣笑着瞪了眼,“没出息!”
    然后转移话题,询问:“观摩团捎信来时,八叔就在信里提及,给你说的亲事……”
    八婶儿直接把人家姑娘当童养媳,接到了土桥村。
    倒不是让小姑娘帮着做事。
    而是想让小姑娘去村中学堂学东西。
    村中另一批年龄更小的孩子已经到了读书年纪。
    村里学堂请了先生。
    八叔、八婶儿自己掏钱,送未来儿媳去学堂学习。
    不得不说,八叔八婶儿很有眼界。
    “你现在十五了,准备什么时候回去成亲?”
    东旭脸瞬间红成猴屁股,低头,看着怀中小雍鸣,有些害羞道:“师公启程时,我写了封信给家里,我准备等师傅带领第一镇回金陵时,跟着回去……”
    师傅现在走不开。
    可他人生头等大事,成婚。
    他想师傅、师娘能在场。
    他想在这个场合,像对待父母,给师傅、师娘磕个头。
    朱棣笑着揉了揉小伙子脑袋,“行,到时候咱们一起回去。”
    “明天起,就跟着师傅,协助师傅一起编练第一混成协,在这个过程中,师傅教你练兵、统兵……”
    ……
    翌日。
    江宁。
    大清早。
    嗒嗒嗒……
    一人一马冲入城内,直奔王记药铺。
    药铺尚未开门。
    耿瑄抵近药铺,一跃从战马跳下来,跑到门口,就拍门大喊:“民丰,民丰,快点!”
    他想喊媳妇春晓。
    可怕春晓生气。
    刘民丰这傻小子,就是最好的工具人。
    吱呀!
    药铺门打开。
    耿瑄看到亭亭玉立的少女时,脸上笑容顿时更甚,“春晓,快点准备一下,咱们回金陵,今天,咱们师傅的海军战船就要抵达金陵!”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