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322章 刘伯温:某些人可能会后悔眼红

时间:2024-01-05作者:早餐羊奶

    第322章  刘伯温:某些人可能会后悔眼红,启程!
    坤宁宫。
    “娘娘,婢子怎么能让您……”
    马秀英梳妆台前,明霞着急起身。
    马秀英笑着按住明霞,“好好坐着……”
    话中,帮明霞摘下发簪,秀发在后背铺开,“以前都是你给我梳头,明月离宫后,你刚来,才十二岁对吧?”
    ……
    这小姑娘,十二岁时,被她挑中,带到坤宁宫。
    当时之所以挑中明霞。
    还是无意间发现,明霞吃饭的动作。
    其他接受调教的小宫女,吃饭都会剩一些,只有这个小姑娘,吃的干干净净。
    掉到桌上的米粒,都会悄悄捡起来,偷偷吃掉。
    当时,负责教明霞她们学习礼仪、知识的女官,发现了,还狠狠教训了明霞。
    老女官是元朝宫廷女官。
    明霞这种行为,在宫廷礼仪规矩中,是绝不允许的。
    那时明霞才十二岁,手被戒尺打肿了,都咬牙不认错。
    就因为无意间撞见了这一幕,所以选了这个小姑娘。
    她和重八,可没那么多讲究。
    也相信,一个小丫头在宫中养了好几年,不说吃的多好,但肯定能吃饱,还能珍惜每一粒粮食。
    品性一定错不了。
    事实证明,她选明霞是对的。
    这小姑娘,一直都把她当母亲一样对待。
    她高兴跟着高兴,她不高兴也跟着悄悄难受。
    ……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明霞听马秀英边梳边含笑说的话,大眼睛不由通红,不争气蒙上一层水雾。
    虽然从小生活在宫里。
    但她也知道。
    这是母亲才会为女儿做的事情。
    “娘娘……”
    小嘴一板,哽咽声传出,“我不嫁了,我想留下来伺候娘娘一辈子。”
    马秀英笑着瞪了眼,“说什么胡话,新郎官已经在我给你们的宅子里等着,老四和妙云他们这会儿恐怕都到了……”
    张武品性纯良,是个不错的人选。
    其实,至少比毛骧强。
    当然,现在的毛阿六也不错。
    明霞现在嫁过去,身份地位是低微了点。
    可有老四带着张武,将来少不了一份好前程。
    ……
    片刻后。
    马秀英停下手中动作,从自己的梳妆盒中,拿出一根簪子,给明霞插上去,“好看,张武这毛头小子,娶了我姑娘,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噗!
    明霞眼红红的,忍不住破涕为笑,“他遇到殿下,才是最大的福分。”
    要不是遇到殿下。
    就无法进入皇爷眼中。
    他们也不可能有这段缘分。
    马秀英不由笑了,向开着的窗口看了看,天色已经黑了,“天黑了,该走了,往后的人生,要靠你自己走,靠你自己经营,记住,女子遇事要坚强,待人要柔……”
    明霞认真听着。
    马秀英把明霞送出殿门外,就转身。
    转身刹那,眼微红。
    明霞哭着在几名宫女搀扶下,给马秀英磕头,然后又在宫女搀扶下,上了早等待的马车。
    一名宫女、一名太监,赶着马车驶离坤宁宫。
    明霞坐在马车内,撩起帘子,不舍向后看……
    马车驶出宫院时,一直背对站在门口的马秀英转身看来。
    明霞顿时哭的稀里哗啦。
    她知道,皇爷和娘娘是真的把她当家人看待。
    马车行至御书房前。
    “停车。”
    坐在外面的宫女撩起帘子探头进来,羡慕看着。
    她们放出宫,陛下、娘娘虽然也会给赏赐,可没明霞姑娘这种待遇,娘娘亲自为梳头,还从皇宫出嫁。
    “我想给皇爷磕个头。”
    明霞声音响起,宫女连忙扶着明霞下车。
    在御书房外阔地,磕头后,又上马车离开。
    ……
    御书房内。
    领班老嬷嬷,见朱元璋放下折子,揉眉歇息,笑着说:“皇爷,刚刚送明霞出宫的车经过,明霞在外面,给皇爷磕头了。”
    朱元璋笑笑,“还算有良心,以前替皇后抱怨,发牢骚,说咱坏话,咱就不计较了。”
    值守的宫女太监不由低头笑了。
    十分羡慕明霞。
    ……
    明霞出宫马车,刚好碰到了下朝的百官。
    百官目视马车缓缓远去,纷纷议论。
    “这事情也太突然了,张武算个什么东西!”
    “一个总旗!竟然把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娶走了!”
    “因为这个张武是朱四郎身边的人!”
    “哼!是不是朱四郎身边的一条狗,往后都高贵!”
    “可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现在朱四郎是太子呢!”
    ……
    刘伯温不由皱眉。
    明霞被皇帝、皇后,许配给燕王一个总旗级别亲兵,这件事今天传开后,就在百官中,引发强烈震动。
    在百官看来,这是皇帝、皇后对燕王的一种信任和喜爱。
    一些人,对燕王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了。
    这是因为恐惧!
    因为这些人越发清晰感觉到,燕王越受重用,他们的利益越有可能受损。
    这些人就没想过。
    有这样一个人,能为大明带来多少好处?
    这些好处,最终是所有人受益。
    若非陛下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想把燕王留在大明,想让太子和燕王这对兄弟,磨合好。
    恐怕,燕王早离开大明了。
    或许,没有朱四郎的大明,还是大明。
    但他可以肯定,一定是大明的巨大损失!
    陛下的安排,他知道一些。
    等燕王拿下东番,剿灭倭寇,大明重开海贸,恐怕某些人还会后悔,眼红眼馋。
    当然,这一切,都要看燕王在福建的表现。
    不过,他很有信心。
    ……
    东宫。
    美人殿。
    王美人陪着朱标用膳,余光看看朱标,最终忍不住强烈好奇,询问:“太子爷,听说母后把明霞姑娘,许配给了燕王身边一个总旗亲兵?”
    朱标抬头,笑笑,点头:“对,叫张武,跟随四弟转战草原,受伤掉队后,还拼死逃回来……”
    王美人好奇听着。
    她见过明霞,对方虽然是一个宫女,可在母后面前很得宠!
    宫里那些嫔妃,都不敢对明霞吆五喝六。
    ……
    张武能被朱四郎看重。
    还能被父皇、母后看重,甚至不惜把明霞许配给张武,替朱四郎笼络人才。
    肯定有过人之处。
    父皇、母后可真是,这样的人才,为什么要交给朱四郎。
    优秀的人才,难道不应该交给太子爷嘛?
    “太子爷,张武这些人这么优秀,太子爷马上也要领兵北征,要是燕王能把这些善战的将士借给太子爷,让他们帮着训练东宫将士就好了。”
    父皇、母后在这件事上,遗忘了太子爷。
    但她得为太子爷考虑。
    只要太子爷提出来,父皇、母后肯定会同意吧?
    朱四郎也不好意思拒绝吧?
    朱标微微愣怔,随即摇头,“老四这五百亲兵当然优秀,整个军中将领,就没有不想要的,但这五百亲兵是跟随老四历经生死的兄弟,我不能这么做,何况,老四此番去福建,还承担着剿倭寇的重任……”
    当初蓝玉向他提出此事。
    他就一口回绝了。
    现在也是一样的态度。
    身为兄长,本来已经占尽了父皇、母后的关爱。
    若是再什么好东西,都要抢,都要自己占了。
    还怎么当大哥?
    ……
    “也是,这些精兵强将,还得保护雄英,是妾考虑的不周到。”
    朱标笑笑,“你不用担心北征之事,北征还要准备……”
    美人想借老四的亲兵。
    说到底还是为他北征担心。
    ……
    “对了,有个好消息告诉你,辽东朝廷控制区,已经和你母国高丽在陆地上接壤了……”
    ……
    “此番,指挥使丘福等人,在实战中检验了老四写的兵法操典,用不了多久,等他们总结好后,就会送回朝中,太子卫率,将会按照这本操典进行训练。”
    ……
    ‘原来谭渊、张武等人也是出自丘福卫。’
    王美人顿时开心了。
    丘福卫将来是太子爷的。
    谭渊、张武这些人跟着朱四郎离开丘福卫,绝对是一次最错误的人生选择。
    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明霞也一定会后悔!
    ……
    金陵城。
    东市一条弄坊,在弄坊宵禁前,一辆马车缓缓驶入。
    弄坊深处,一座不大不小的宅子门口。
    朱棣、徐妙云一群人站在门口含笑等着。
    <div  class="contentadv">        “明霞姐来了!”
    马车出现在众人视线中,一群皮孩子们率先活跃,大喊一声,跑着迎上去。
    围着马车,撩起帘子,笑着喊叫……
    “恭喜明霞姐姐。”
    “明霞姐我们要吃喜糖。”
    ……
    噗!
    红盖头下,明霞破涕为笑。
    这些小东西,太淘了。
    送明霞出宫的宫女,忙拿出饴糖给小家伙们分发,这可是皇后娘娘专门给这群小家伙准备的。
    这群土桥村孩子,真是撞大运了。
    竟然能有这样一份机缘。
    能被皇后娘娘记在心中。
    张武和明霞成婚很低调。
    京营内的兄弟,也只来了周浪、谭渊。
    大伙儿决定,等到了福建后,让张武和明霞请大伙儿热闹一回。
    其余人,就是朱棣一家四口,土桥村孩子,以及徐辉祖小夫妻两。
    众人热闹到深夜。
    闹洞房后。
    谭渊、周浪留下来。
    朱棣带着孩子们,往徐府赶去。
    安顿好孩子们。
    朱棣、徐妙云、徐辉祖、李渔四人就去徐达书房。
    ……
    徐达看着四个孩子,乐的嘴都合不拢。
    虽然四个孩子,马上就要走了。
    但他高兴啊!
    四个孩子都争气!都干正事!
    唯一有一件事遗憾。
    大哥朱皇帝不地道。
    四郎这个儿子,是他自己逐出族谱不要的。
    现在又厚着脸皮想要回来,说实话,要是大哥朱皇帝彻底不要了,他更高兴。
    一个女婿半个儿。
    大哥朱皇帝若是不要。
    那就是一个儿!
    他都愿意把魏国公爵位,传给四郎。
    当然,估计四郎也不稀罕,就四郎的能力,凭功封公,轻而易举。
    其实,上次转战草原凯旋。
    至少都能封个伯爵了。
    带回传国玉玺。
    迫使高丽称臣纳贡。
    俘虏北元王妃!
    气死北元老可汗。
    战果加起来,很了不起了!
    说到底,大哥朱皇帝就是担心,轻易给四郎封爵,外人会说闲话。
    如果以皇子身份封王爵倒也没什么。
    可四郎现在不能以皇子身份封爵。
    ……
    不过也没什么。
    等北征北元,四郎的功劳足够封爵了。
    就是不知,到时能封个什么爵位。
    “父亲,你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徐辉祖实在受不了了,小声提醒。
    朱棣三人低头忍笑。
    徐达脸瞬间变黑,果然,生儿子,都是讨债鬼!
    收拾郁闷心情,说道:“后天,你们就要走了,辉祖我虽然不放心,但好在去闽县,离四郎和妙云不远,去了地方,不要什么都不知道,就急着想要做出成绩,多看看再说,地方上的豪强都不是吃素的,小心人家给你挖个坑,把你埋了你都不知道……”
    徐辉祖双手放于膝盖,认真听着。
    这番话,父亲主要是讲给他听。
    至于姐夫?
    地方豪强坑姐夫?
    不被姐夫把他们活埋了,他们就得烧高香!
    “辉祖,陛下派你去闽县,除了让你搞乡土村社,更希望你这个闽县县令,全心全意和你姐夫配合,东番往后就是你姐夫、阿姐、小雍鸣、小祈婳的家,你去了后……”
    ……
    徐辉祖一直认真听着,等徐达话落,起身,“爹,你放心吧,事关姐夫和阿姐将来,我肯定不会懈怠!”
    “嗯,你们先回去休息吧。”
    把徐辉祖夫妇支走后。
    徐达看向朱棣、徐妙云,“陛下这回,这么安排的用意,你们都明白吧?”
    大哥朱皇帝这回,真有点脱裤子放屁的味道。
    但一片父爱,他也为两个孩子高兴。
    这恰恰证明,大哥朱皇帝爱护两个孩子,重视两个孩子。
    担心两个孩子走了,就飞了。
    朱棣笑着点头。
    徐达分析道:“倭寇的成分其实很复杂,张士诚、方世珍被剿灭后,他们的水军残兵败将,就逃窜到海上,然后和倭国的倭寇结合……”
    这一夜。
    徐达给朱棣讲解了很多明初倭寇势力。
    这都是徐达,这段时间利用关系,去大都督府,寻找各种以往军报,汇集起来的消息。
    ……
    第二天。
    “燕王是明天出发吗?”
    “俺听说是明天!”
    “听说太孙也会跟着去福建!”
    “俺还没见过燕王长啥样子,俺明天要去看看……”
    朱棣即将离开,赴任建安县令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了金陵百姓纷纷议论。
    在这种热闹议论中,朱棣、徐妙云低调入宫陪朱元璋、马秀英吃了一顿饭。
    期间,朱元璋交给朱棣一个袋子。
    原来,也是关于福建沿海倭寇的各种消息。
    朱棣哭笑不得。
    当时下意识说了句:泰山已经告诉我了。
    这话一出,朱元璋顿时满腹酸溜溜。
    晚上。
    来到坤宁宫准备休息,坐在榻边,还记得此事,“天德是不是表现的太过分了,老四是咱儿子,他这么上心想干嘛?看咱儿子优秀,他还想抢过去?要不要脸了?”
    马秀英极力忍笑,走到榻边,推了推朱元璋,“你能怨谁,这是你给天德机会,要不是洪武九年,天德还没这个机会呢!”
    朱元璋瞬间自闭……
    洪武九年,就做错了一次,代价就这么大?
    自己的儿子。
    每次回金陵,都住天德府里。
    这也就算了。
    最主要,他感觉,混账老四对天德,比对他亲!
    ……
    胡府。
    胡惟庸半边身子僵直,靠躺在床头,右手捧着一杯热茶,“恩师,这回太孙要跟随朱四郎去福建,朝中就没有人反对,宋濂这个老学究,也没反对?”
    李善长放下茶杯,“宋濂不糊涂,朱四郎和太孙培养好感情,这对太子十分有利,至于其他人,本身就害怕朱皇帝,现在朱皇帝、朱四郎这对父子联手,大家更怕……”
    这对父子联手做了两件事。
    督查百官。
    确定乡土村社,作为朝廷百年大政。
    第一件事,朱四郎从大伙儿身上,狠狠割了一块肉。
    涂节等十几名官员落了个抄家问斩结果。
    第二件事,胡惟庸差点被朱四郎扣一顶‘左右皇权,图谋不轨’的帽子。
    当然,胡惟庸也却是有这个心思。
    但被朱四郎识破了。
    惊慌愤怒之下,落得现在这幅鬼样子!
    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作对者,下场如此凄惨。
    短时间内,没人敢针对朱四郎了。
    哼!
    胡惟庸微哼一声,唇角浮现阴冷笑意,“我看此举,未必有利于朱四郎和太子的兄弟感情!”
    李善长不由诧异错愕,耐心听胡惟庸下文。
    “听说,我中风那日早朝结束后,太子曾和朱四郎单独谈话,不出意外,朱四郎当日那种霸道作风,太子一定不喜欢……”
    揣度人心,他最擅长。
    当初就是因为善于揣度朱皇帝心思。
    所以他才能后来居上,迅速脱颖而出。
    “而我们当初阻止太孙跟随朱四郎,不也是担心,太孙成为另一个翻版朱四郎吗?”
    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太着急了。
    “若太孙真变成另一个翻版朱四郎,将来能不能从太子爷手中,继承皇位,都未可知!”
    “太子爷的性格,绝不喜欢,自己的继承人,变成朱四郎那等,做事霸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所以,大家因为害怕朱四郎不敢阻拦,这事,误打误撞做对了!”
    ……
    他要好好养病,好好活着,等将来!
    现在,他更加确定,太子和朱四郎的兄弟情谊,极大可能,终究会破裂!
    朱皇帝、朱四郎加给他的耻辱。
    他都要加倍奉还!
    朱皇帝要体验骨肉相残之痛!
    朱四郎要被踩入尘埃!
    ……
    李善长看着胡惟庸狰狞脸色,不由有些心悸,胡惟庸疯了!
    ……
    翌日。
    朱棣一行人,启程日!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