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32章 姚广孝论东风来!两怨种不想牵

时间:2024-01-05作者:早餐羊奶

    第132章  姚广孝论东风来!两怨种不想牵扯藩王!
    一天后,行至德州时。
    朱樉的北上队伍,终于追上了朱棣。
    役夫队的马车,停靠在路边,朱棣和乡亲们站在马车边,控制着牲口,等着朱樉的车队经过。
    丘福、朱能站在众人前面。
    低声聊着。
    朱棣侧耳听着,这两大冤种,对朱樉改封之事的议论。
    二哥改封这事,上次二哥、三哥去土桥村时,他就知道了。
    只是没想到,老头子,搞了一出改封地,不改王号。
    丘福往官道后方张望了一眼,连车队的影子也看不到,于是压低声,继续说道:“你说陛下此举奇不奇怪,为秦王改了封地,却不改王号,秦王坐拥燕地。”
    说着,摇头,他实在是搞不懂其中的弯弯绕。
    朱能警惕的看了看四周,“其实没什么不好理解的,秦王改封燕地,其目的之一,首先就是用秦王妃的身份,向滞留北平的大量草原人表明,大明对他们的态度。”
    “加速两族百姓融合,迅速稳定北疆。”
    ……
    朱棣诧异看着朱能。
    这个怨种政治觉悟有点高啊!
    尤其是朱能对老头子给二哥改封地,不改王号的分析:陛下为秦王改封地不改王号,加速北疆两族百姓融合且不说,更深层则是提前向朝堂、向天下释放一个信号。
    这一信号,表明了陛下对燕王的态度!
    燕王号还保留着,就是暗示朝堂、地方,陛下将在适当的时机,恢复燕王爵位。
    但封地,陛下一寸也不会给!
    刚才听到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一层。
    没想到,朱能这个滑头,竟然也想到了。
    政治觉悟,真不是丘福能比的。
    丘福,是个更纯粹的军人。
    丘福惊诧瞪眼,声音都不由提高了几分,“陛下为何要这样做?”
    朱能摇了摇头,声音压得更低了,“我也只是猜测,消息来源太少,只能揣测。”
    “一种可能,燕王当初打着反对实封疆土的旗号,拒绝封藩,所以陛下心里有气,索性就成全他。”
    “不过,我觉这种可能性不大。”
    “一种可能,陛下看重燕王的能力,但能力越大,也就意味着,越难以制衡,未雨绸缪,用燕王,却不给燕王一寸封地。”
    丘福忍不住点头,也认为,第二种可能性很大。
    毕竟燕王当初可是喊出要争储夺嫡的。
    即便恢复王爵,依着陛下对太子的支持。
    也绝不会给太子,扶持一个巨大威胁。
    朱能后面说的这番话,因为太小声,所以朱棣并未听到。
    瞧着朱能。
    朱棣点点头,暗道:‘很好,过去一段时间,你两大冤种都是混合双打,一起上小本本,恭喜朱能,终于领先丘福,喜提一次,单独登榜!’
    嗒嗒嗒……
    急促马蹄声响起。
    众人循声看去……
    谭渊骑着马,急促奔冲而来,抵近后,战马还没停住,人已经十分娴熟,从马背一跃而下,抱拳道:“千户,秦王车队来了!”
    丘福点点头,吩咐:“归队。”
    一会儿工夫,一支三十几辆大小马车,组成的车队,出现在视线中。
    这次朱樉虽然只是北上露个面。
    却也提前需要把一些,将来要带到北平的东西捎上。
    朱樉的马车最终在丘福、朱能二人面前停下。
    丘福、朱能忙行礼:“卑职拜见秦王殿下!”
    朱樉注意力看似对准丘福二人,可其实在寻找朱棣,当看到朱棣和土桥村百姓,低头站在路边,不由笑了。
    嗯……
    轻嗯一声,说道:“本王途径一个刘家村的小村庄,遇到了一件趣事,听说你们铲除了附近的一窝马匪。”
    “刘家村因此给伱们立碑著述,上面有你二人的名字。”
    “并且,这块立在刘家村祠堂的碑文上,还告诫后世子孙,刘家村与土桥村世代友好。”
    “土桥村的人,在哪里?”
    丘福、朱能诧异对视。
    没想到,刘家村人,竟然给他们立碑著述。
    即便他们读书少,也知道一个道理。
    刻在石碑上的东西,能保存很长时间。
    时间越久,故事就能流传越广。
    丘福忙转身,指着朱棣等人,“殿下,这便是土桥村役夫队。”
    朱樉笑看着朱棣,吩咐,“让土桥村管事的过来说话。”
    话罢,放下帘子。
    观音奴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惊讶低语,“不是说,不能和四弟说话吗?”
    “老四要是没做这件事,当然没借口了,现在借口光明正大,谁都不会怀疑什么。”朱樉笑道。
    “殿下,朱四郎到了。”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丘福的声音。
    朱樉隔着帘子吩咐,“本王要和朱四郎单独说几句。”
    临走时,丘福压低声提醒,“谨言慎行。”
    丘福刚走,朱樉再次撩起帘子,笑看着朱棣,见丘福等人全都低着头,挤眉弄眼,“朱四郎,见了本王,也不下跪行礼!”
    朱棣好笑抬头,低声道:“忘了在村里,你和三哥是怎么挨揍的吗?”
    朱樉气的唇角抽抽,瞪了眼,紧接着又笑道:“二哥这次沾了你的光,在刘家村亲自给你们这桩美谈奠基。”
    “往后,有人提及你们两个村这桩美谈,都要提及二哥一声。”
    ……
    “话不多说,免得惹人怀疑,叫你过来是告诉你,妙云很好,我和你二嫂回京后去了土桥村。”
    “另外,刘家村为你们立碑著述这件事情,你二嫂已经派人快马加鞭给妙云送回去了。”
    闻言,朱棣感激看向笑着招手打招呼的观音奴,感谢道:“谢谢二嫂。”
    双方又聊了片刻。
    也不敢多聊,后面就是朱樉故意大声勉励土桥村,发扬善举之类的场面话。
    车队再次开始启程,朱樉对丘福笑道:“丘千户到了北平,停留一两日休整,让本王尽一尽地主之谊。”
    “殿下好意,末将等感激不尽,可末将等,奉军令,需按时抵达……”丘福委婉拒绝了。
    朱樉笑着结束谈话。
    车队再次启程。
    后面一辆马车内。
    姚广孝害怕被朱棣认出来,偷偷撩起一个缝隙观察着……
    瞧着朱棣不悲不喜,不由微微皱眉,‘兄长坐在奢华马车内,养尊处优,享尽尊荣,你却只能站在路边,难道就不嫉妒、不羡慕?如此不悲不喜,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真对功名利禄,无所欲求!’
    他不喜欢一个无所欲求的人。
    这种人,很难对付。
    姚广孝出神想着,某刻,唇角渐渐微扬,小声自语:“现在可不止贫僧需要你入局,就连皇帝,似乎都有这个打算,东风已经开始刮起,只是风势还有点小,且拭目以待……”
    当初听闻朱樉的改封圣旨时,他也是十分惊讶。
    不过,很快就想通了这其中奥妙。
    当时他就十分激动。
    ……
    目视车队渐行渐远。
    朱棣收回视线,笑着招呼道:“八叔,准备启程!”
    朱能瞥了眼朱棣,压低声音询问:“千户不是打算在北平休整一下吗?怎么突然改主意了?”
    “还是少和这些藩王们牵扯上关系,你刚才分析陛下留着燕王王号那番话,我感觉,咱们大明朝的未来,恐怕还有一番折腾呢,所以,和这些王爷们保持距离最合适!”
    “咱们是军人,军人就纯粹一点。”
    “给朝廷的折子,我已经写好了,准备到了德州驿站,就把折子送出去,上报到大都督府。”
    朱能笑着点头:“千户说的不错,咱们确实应该和这些藩王们,保持距离。”
    当天,经过德州驿站时,丘福将折子送了出去……
    ……
    皇宫。
    御书房外的阴凉处。
    朱元璋在御书房简易的吃了午膳后,就在阴凉下,一边踱步消食,一边口头处理着一些,不方便记录在案的事情。
    “你是说,想要整顿北方的锦衣卫据点?”
    毛骧低眉臊眼站在旁边,听到询问,忙开口:“是,臣察觉,他们这些年,日子过的太好了,以至于,忘记了使命,忘记了他们的好日子,都是朝廷,是皇爷给的,办事效率降低……”
    听着毛骧列数的弊端,朱元璋点点头,“警告警告,调整调整,杀几个,杀一杀风气是应该的,但要确保稳定。”
    “尤其是北方,不能因为整顿,让朝廷、让朕变成聋子、瞎子……”
    毛骧真听着,朱元璋的声音忽然戛然而止,抬头,就见朱元璋眼神注视着某处。
    顺着视线看去。
    秦王的侍从,正在太监带领下,往宫外去。
    “那个人,是老二身边的侍从吧?”朱元璋皱眉询问。
    “是。”
    “去,打听一下,送什么消息回宫。”
    毛骧领命后去追人,片刻后,气喘吁吁返回,“禀皇爷,是朱四郎等人剿灭马匪,引发的一桩美谈,当地一个村子,给土桥村在祠堂立碑著述,告诫后人,两村世代友好。”
    “另外,臣还打听到,侍从还要去土桥村给徐大丫报信,这两封信,据说是秦王妃的主意。”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观音奴不错,是个懂得感恩的,就冲这一点,无论她什么出身,都有资格做咱儿媳。”
    “行了,整顿锦衣卫的事情,就按照咱刚才定下的基调去办。”
    话罢,朱元璋匆匆往马秀英寝宫走去。
    边走边念叨:“送信难道不该直接给咱送来吗?这一点做得不好!”
    “还有那个混账,又要小母牛上天,瞧把他能耐得!竟然让一整个村子,主动在祠堂给他们立碑著述。”
    ……
    “娘娘,殿下可真厉害,带着一群村民,就顶住了马匪进攻,为当地除去一大祸害,还让当地村子,给他们立碑著述……”
    ……
    朱元璋一路抵达马秀英宫院。
    刚踏入宫院,就听到凉亭传来的笑声。
    不由加快了脚步……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