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社目录

第1573章朱子门下一稚女

时间:2024-01-05作者:五四四五五

    建仁寺是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赖家创建,建筑风格偏向唐样,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蠤
    众所周知,岛国多地震,建筑又以木造为主,所以建筑烧了一次又一次,连她们自己都算不清挨了多少祝融之灾。
    名为古建筑,其实大多都是翻新,只是岛国人喜欢从开基算起,不承认翻新就是新建筑。
    等到建仁寺开山祖师荣西大师从天朝学成归来,她深受禅宗南派影响,又在建仁寺中融入了江浙一带的风韵,形成了今时之园景。
    义银望着回廊前方颇具古韵的禅房,对明智光秀说道。
    “我人都走到这里了,你就别再给我打哑迷了。
    说吧,到底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面子,值得我屈尊前来。”
    义银这句话,明智光秀可承受不起,立即停下鞠躬,说道。蠤
    “臣下惶恐,这屈尊两字从何说起。君上身份尊贵无比,天下无人能及,更没人值得君上屈尊降贵。
    我只是偶尔与朋友来建仁寺游玩,偶遇一稚女,甚至有趣,这才想着请君上前来瞧瞧新鲜。”
    义银只想吓唬吓唬明智光秀,和她开个玩笑,但明智光秀是真的吃不消,赶紧把话说清楚。
    她做事狠绝无情,仇人遍地,仅仅是君上身边的蒲生氏乡,就对她恨之入骨,君上的玩笑要是传到别人耳朵里,那就未必是玩笑了。
    义银摇摇头,看明智光秀小心成这样,也觉得没意思,自己看来是真活成了口含天宪的上位者,开个玩笑都不行。
    他继续往前走,问道。
    “怎么个有趣的稚女?”蠤
    明智光秀安下心神,笑道。
    “这寺中有一稚女,名为林信胜,天资聪慧,十三岁入寺为稚女,五六年功夫便贯通佛儒。
    建仁寺主持惜才,劝她剃度出家,未来可继承道统,成就佛果。
    可您猜,林信胜怎么说?”
    “她如何说的?”
    “林信胜说,身体发肤,不可毁伤,孝也。且无后人,为不孝。
    这话把建仁寺的主持顶得恼怒,再不愿意理会她。蠤
    我们要是晚来些日子,她说不定就被寺尼赶走。不愿意当尼姑,你来寺院学什么佛法?”
    义银哈哈大笑。
    “这稚女的确有点意思。”
    日本佛教分支众多,禅宗,密宗各有法度。
    一向宗的本土化做法最接地气,喝酒吃肉娶夫生女,可谓百无禁忌。
    而临济宗属于禅宗一脉,是戒律严谨的一类宗派,剃度不婚是最基本的要求。
    林信胜这是指着光头骂秃驴,难怪建仁寺主持生气,真是不给半点面子,实在下不来台。蠤
    笑完之后,义银问道。
    “看林信胜这几句孝道之语,她是学儒有成呀。”
    明智光秀点头道。
    “嗨,她读的是四书集注,学的是朱子。”
    义银不懂儒学,不知道什么是四书集注,但朱子两个字在后世广为流传,他自然知道是谁。
    子字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神圣,古往今来能被尊称为子的儒家学者,除了孔颜曾孟荀,最有名的就是朱子,也就是朱熹。
    程朱理学赫赫有名,主导了明清儒学正统,影响力极大。蠤
    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学确立了为帝王服务的路线。但在汉唐之后,道佛崛起,逐步分摊了儒学的关注度。
    最要命的是,皇帝似乎也信了道佛。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只要是皇帝喜欢,饿死都行,何况是学习新路线呢?
    学得文武艺,必然要卖给帝王家,不然寒窗苦读还有什么意义?
    儒学最大的隐患,就是知识分子有了其他选择,自己这个主义渐渐吸引不了追求上进的知识分子。
    儒学求变,但又说不过玩辩证的道佛两家,最后是程朱理学横空出世,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体系化,挽回颓势,奠定儒教地位。
    程朱理学将儒学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和天理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于帝王,服务于统治阶级,因此受到封建主流社会的青睐与支持。蠤
    知识分子想要当官,就必须信这个主义,喊这个口号,程朱理学一统教育界,为儒学继往开来,立下旷世奇功。
    从此以后,甭管学儒的人信不信这个三纲五常,当官就必须要学儒,想升官发财,先一起歌颂。
    程朱理学从南宋时候就有书籍流入岛国,寺院作为岛国文化库,自然存有朱子著作。
    林信胜来寺院学佛没学进去,反倒是痴迷朱子学说,难怪尼姑们气急败坏,觉得她不识抬举。
    说笑间,义银与明智光秀已经走到禅房门外,义银对明智光秀微微一笑。
    “走吧,我们一起见见这位痴迷学儒的稚女。”
    明智光秀无利不起早,义银可不会认为她单纯是觉得有趣,才会刻意结交这位林信胜。蠤
    ———
    禅房内,林信胜已经看了一天的书。她不是想在此时看书,只是为了平心静气。
    说起来,儒学这个圈子在岛国混得很是凄凉。
    天皇朝廷覆灭之后,武家崇尚用刀剑说话,重礼轻义,儒家学说在岛国找不到世俗根基。
    神道教消亡,佛教占据岛国文化高地,对儒家学说浑然不在意。
    在天朝为显学的朱子学,到了岛国水土不服,只能搞小圈子文化,亦是憋屈。
    岛国儒生时刻期盼能够有一个机会,向当权者传播儒学教义,仿天朝那样,让儒学成为上流社会的主流学说。蠤
    明智光秀的折节下交,因此被林信胜视为一个良机。
    其实,林信胜现在的处境并不好。
    她被伯父收养,自幼透出聪慧,这才送来建仁寺学习佛法,家里指望她走通高阶尼官这条路,日后可以帮衬家业一二。
    可林信胜笃信儒学,严词拒绝了建仁寺的剃度要求,眼看就要被迫离开寺院。
    这要一走,前途茫茫,林信胜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家里交代。
    就在昨晚,明智光秀忽然派人来告知林信胜,今日会有一贵人驾临建仁寺,让她好好准备。
    林信胜原本还有些心定,可听到外面兵荒马乱,建仁寺诸尼急吼吼全去中庭等候,她也跟着慌了。蠤
    明智光秀说的贵人,是刚才打败织田信长,被民间传颂为毘沙门天下凡,当世圣人的斯波津多殿?
    这会儿,林信胜哪还有心思看书,翻书的手都在发抖。可她除了看书,还能怎么办?
    随着禅房的门被打开,看到明智光秀恭谨将一男子请入房间,林信胜的心跳瞬间加速。
    这是何等英俊的男子,就像是从天上下凡的谪仙,一雕一琢皆是天作,完美无瑕。
    愣了一下,林信胜暗道一声非礼勿视,匆忙起身绕过看书的案牍,朝义银伏地叩首。
    “草民林信胜,见过津多殿,见过明智大人。”
    林信胜的镇定,更坚定了义银的想法,这就是明智光秀安排好的举荐。蠤
    义银白了明智光秀一眼,说道。
    “你起来吧。”
    “谢津多殿。”
    义银走到她的案牍前,拿起她刚才在看的书,果然是四书集注。
    “我听明智姬说,你修的是朱子学?”
    林信胜看了眼坐在一旁,不言不语的明智光秀,知道此时将是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时刻,强压下心头的激动,她鞠躬说道。
    “是。”蠤
    义银放下书,来到林信胜面前,居高临下看着她。
    “你家人把你送来寺院当稚女,是希望你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得道高尼。
    你一心学朱子,拒绝剃度,对得起家人的殷切期望吗?”
    林信胜肃然道。
    “君上容禀。”
    “你说。”
    “我十三岁入建仁寺,读遍寺中藏书,对待佛儒之著作,本是一视同仁。可人渐渐长大,懂了道理,便越来越喜欢儒,不喜佛。”蠤
    “哦?为什么?”
    “佛门苦修来世,儒学却想着家国天下,治国安邦。
    天下大乱百年,世间水深火热,佛只会教人忍耐,今生受苦,来世享福。
    这等厌世弃世,我难以苟同。”
    义银对林信胜的说法,认可。
    岛国诸尼就是一群寄生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权者容忍她们,只是因为世道不公,需要用信仰去麻痹底层牛马,别起来反抗。
    义银盘腿坐在林信胜面前,问道。蠤
    “那照你的意思,学朱子,修儒学,就能拯救这个乱世?”
    林信胜摇头道。
    “悬壶济世,平定天下,自有君上这样的救世之主,此乃天道轮回,我等儒生岂敢贪天之功。
    只是,打天下易,坐天下难。
    镰仓幕府与足利幕府,都没能强盛三代,便转为衰弱式微,这都是前车之鉴,恳请君上明辨。”
    义银笑道。
    “岛国耕地散碎,山高路远,人心不齐,如果学习天朝集权,只怕连三代兴旺都撑不住,也许还不如镰仓足利两幕府来得持久。”蠤
    就岛国这个倒霉的地理环境,用天朝的集权手段,只怕死得更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基础太烂,强行复制天朝也不行。
    林信胜说道。
    “君上,武家制度有缺陷,就需要想办法去完善。即便不能照搬天朝法度,也可以因地制宜,总比束手旁观要好。”
    义银眼前一亮,本地化改造吗?这林信胜能够想到这点,的确不是腐儒之流。
    “那你倒是说说看,怎么个改法?”
    林信胜严肃说道。
    “君君臣臣母母女女,乃是天理伦常。蠤
    草民斗胆妄言,武家根基不稳,根子就在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屠灭天皇朝廷。”
    义银点点头,程朱理学嘛,果然是这一套天理之说。
    “我恕你无罪,你尽管直言道来。”
    义银的宽容,给了林信胜勇气,她说道。
    “自古道统可续不可废,天皇万世一系,延绵千年。
    三国时候,司马懿指着洛水为誓,事后悍然食言,自此政治再无底线,权臣之身再无退路。
    足利义满为一己之私,屠灭天皇公卿,覆灭神道教,自以为可以改易天地,实在谈不上英明。蠤
    她以为肉体消灭,就可以永绝后患。但她却忘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足利幕府自三代之后,将军再无统御天下之权,挣扎于亲藩与外藩之间,便是明证。
    君上无道,天下大乱,此乃天谴也。”
    义银也是无语,他允许林信胜畅所欲言,没想到林信胜会抓着足利义满疯狂输出。
    什么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是诅咒足利家断子绝孙呢,林信胜还真敢说。
    义银无奈一叹,当做没听到,反正是足利义昭断子绝孙,管他屁事。
    “不要说以前的事了,说点现实有用的。”蠤
    林信胜鞠躬请罪,随后说道。
    “足利家无道,断我岛国千年道统,所以才会连累岛国百姓沦落乱世,苦苦挣扎不出。
    君上您是当今圣人,理应续上岛国天皇之道统,为万世开太平。”
    义银听得背后冒汗,这林信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知道是不是儒生在岛国日子过得太憋屈,什么都敢说,简直是大杀特杀。
    义银忍不住回头看了眼明智光秀,他总算知道明智光秀为什么这么欣赏林信胜了。因为林信胜的理论,是要刨足利将军的根啊。
    从儒学的角度看,足利义满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断了道统,所以天道震怒,引发天下大乱,乱世延绵看不到尽头。
    要想乱世终结,就得拨乱发正,林信胜这是把足利义满之后的足利将军对岛国统治的正义性,全部否定掉了。蠤
    如果足利义满以后的将军都是无道失德之人,那么要寻找道统,就必须往前追溯。
    这不巧了嘛,斯波先祖是足利家督为了讨好前北条家,迎娶北条公子,被迫废黜的正统继承人。
    从儒学的角度来看,那一代足利家督的行为是废嫡立庶,也是错误的。所以,想要拨乱反正,必须从足利家的祖先着手。
    足利家的正统要重新算起,从斯波先祖算起,真正的足利正统后裔就是斯波宗家。
    现在斯波宗家灭族,只有斯波义银这一根独苗,所以,足利正统就在斯波义银身上。
    林信胜这套刻意讨好君上的做法,有点董仲舒说汉武帝的故智。
小说推荐